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經》思婦詩

時間:2024-09-27 00:54:38 詩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經》思婦詩

  思婦詩是《詩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葉周代社會戰爭和徭役對人民生活影響的一個側面。

《詩經》思婦詩

  思婦詩在《詩經》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它們并沒有因為數量的較少而被涅沒了光彩,并以它獨特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后世的文學發展進程中激起了不絕如縷的回響,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主題之一,即思婦、閨怨主題。本文擬對《詩經》中的思婦詩的各個方面做一些探討。

  一、思婦詩形成的社會原因及時代背景

  周人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氏族它以個體家庭私有制和自給 自足的家庭小農業為經濟基礎。由一夫一妻組成的家庭也就成 為了周代社會的基本單元。《毛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 這一對《關雎》的解釋似乎并不能夠讓人信服,但它所描繪出的周人以夫婦為社會基本關系,重視家庭單元的社會歷史畫卷,卻是符合周代社會現實的。以夫婦關系為紐帶的家庭以及由此產生的以姻親、血緣關系為基本框架的家庭、部落、邦國、宗國,構成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周代社會。

  二、思婦詩中的思婦形象

  《詩經》中的思婦詩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思婦形象,有的溫柔婉約有的嬌憨可愛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對丈夫執著的愛和無休止的掛念。周王朝開始確立的一夫一妻 制的家庭結構,也為夫妻雙方對愛情的忠貞和專一提供了必要 性和可能性。思婦詩中的妻子除表現出對丈夫刻骨的相思和無 盡的思念,還表現出對愛情的無比堅貞。如《唐風•葛生》的五、 六兩章"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冬之夜!夏之 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在樸實無華的誓言背后給人的是無 比的震撼和對堅貞的愛情的感動。這樣的感情,幾乎在每一篇 中都有流露。但同樣的感情,卻因所處環境的不同,以及表達自己情感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兩類截然不同的思婦形象即在處 處以丈夫為中心的思婦和直抒自己情感的思婦。

  這種著重表現思婦自我內心表現思婦自我形象的手法也 成為后世思婦詩最主要的寫法。從《古詩十九首》中的思婦詩 《行行重行行》、《孟冬寒氣至》等開始,后世思婦詩直接繼承了《秦風•小戎》、《衛風•伯兮》、《唐風•葛生》等思婦詩或委婉或直 白的內心獨白。

  三、思婦詩的藝術特點

  1.興的手法的運用。興是《詩經》的基本手法之一,使詩句語言生動優美,生趣盎然,在思婦詩中也不例外。興即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興通常用在詩的發端。有的興句與下文無直接聯系,而更多的興句,與上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聯系。或烘托渲染氣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題旨,構成詩歌藝術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2.在時間的推移中表現思婦的內心。丈夫在外服役總有一 個時間范疇。《詩經》中的思婦詩往往并不明白點出時間的推 移而是于不經意中讓讀者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思婦的寂寞。 《召南•草蟲》的第一章第一句"草蟲,阜螽",詩人選用了草蟲和阜螽這兩種秋天昆蟲來點明秋季,點明思婦睛物悲 秋。第二章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和第三章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薇",用采蕨和采薇來點明春季,思婦又睹物傷春。從秋到 春,經過了一年,思婦的思念也在一層層地加深。朱熹在《詩集傳》中評說"感時物之變而念之"。像這樣以物的變化來紀時的還有《小雅•�杜》。用時間的流逝來細膩地描寫思婦的內心 活動的詩句,最讓人感動的又莫過于《唐風•葛生》第四五兩章 的前兩句"冬之日!夏之夜! "和"夏之夜!冬之日! "姚際恒說: "冬之夜!夏之日,如此換句特妙,見時光流轉。"漫漫的冬夜和夏日既讓思婦寂寞難耐,同時她們又多么希望時間能夠停駐,再見到丈夫的時候還是離別時的青春年少。如花的青春就這樣在年復一年的冬夜和夏日中一點一點地被耗盡。時間是一次性 的,不可重復的。季節的變化在暗示時間的流逝,而時間的流逝又在暗示著思婦與丈夫離別的時日之久同時還在暗示思婦: 時光飛逝,容顏易老。

  思婦詩是《詩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葉周代社會的一個側面反映了周代婦女的生產和生活狀況,細膩地刻畫了她們的內心,展示了她們的精神世界。思婦詩在藝術上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是《詩經》所取得的成就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思婦詩在題材上、藝術上都對中國古典詩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文學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詩經》思婦詩】相關文章:

詩經《蒹葭》的詩10-22

《詩經》中的農事詩07-27

《詩經:還》全詩賞析06-10

《詩經》中的婚戀詩07-31

詩經關于愛情的詩10-03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06-15

喪禮與《詩經》悼亡詩06-04

詩經中關于相思的詩08-25

詩經氓全詩賞析08-22

詩經采薇節選詩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