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

時間:2023-06-15 12:16:47 王娟 詩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會風俗的詩,其中關于婚戀方面的尤多,幾乎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析《詩經》的婚戀詩,歡迎大家閱讀。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

  《詩經》共計305篇,是古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學遺產,它韻律和諧,優美質樸,內容豐富多彩,對當時社會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時以它獨特的文學修養、文學表現方法和文學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影響了無數詩人作家。

  有關戀愛婚姻的詩篇《詩經》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為強烈的旋律。這些詩篇以其永恒的藝術魅力感染激動了幾千年來的無數欣賞者。究其內容,可將此類詩篇分為兩大類:情戀詩與婚姻詩。情戀詩主要表達男女戀愛期間的喜悅悲傷,而婚姻詩則主要表現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戀詩

  愛情是人類永恒不變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學作品永遠歌頌的主題。《詩經》中的情戀詩描述了男女之間的愛慕追求、約會私贈、歡謔逗樂乃至愛情受阻和失戀的哀痛,接觸到全部愛情生活、愛情心理。它們發自戀人的肺腑,既有大膽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動;或借助純真無邪的對話,描繪出情人邀約的風俗畫;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惱人的情思。

  1.表追求

  表現青年男女互相愛慕追求的詩篇,表達對美好愛情和美滿婚姻的向往,亦有對傾慕者由衷的稱贊。

  例如《詩經》首篇,《周南·關雎》,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愿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從詩中的稱謂和場面,結合時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會上層人物。詩中描繪了一位美麗的女子采摘荇菜的過程中,輕盈的身姿和嫻熟的手法激起了貴族男子的強烈愛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輾轉反側,坐立不安。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第四、五章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淫”。全詩以關雎起興,一唱三嘆,流露出融洽歡快的情感,散發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全詩從男方專注的情思著手,寫如癡如醉、輾轉無眠的相思和對婚禮盛況的無限憧憬。

  此類詩篇中也不乏熱烈率真之作。《召南·摽有梅》以梅成熟而落的過程暗示男子應該及時追求女子。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不妨先看看現代漢語譯文:梅子紛紛落在地,樹上剩下有七成。追求我的年輕人,切莫錯過好時辰。梅子紛紛落在地,

  樹上剩下有三成。追求我的年輕人,今天正是好時機。梅子紛紛落在地,提著竹筐來拾取。追求我的年輕人,趕快開口別遲疑。全詩分三章,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梅子漸盡喻芳華易逝,以遞進的方式寫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喚追求者及時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個性的表現,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反映了上古人民的淳樸民風。

  2.言相思

  此類詩篇著重批露心底的愛情,詩中描寫的一切,都被主觀情感所籠,無論是外界景物還是心上人的身影都若即若離、亦真亦幻,具有一種難以琢磨的格調。

  《秦風·蒹葭》成功塑造了一位“情癡”形象,他熱切追求心儀的姑娘,然而咫尺天涯,在無邊無際的思念中神魂顛倒。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全詩三章,一章前兩句寫景,點明時間是深秋清晨,地點是蘆葦叢生的河邊;三、四兩句點明他所思慕的姑娘在水一方,初顯戀慕之情;五、六兩句寫他逆流尋覓不得見;七、八兩句寫順水尋找,仍然可望不可及,使他心急如焚。二、三兩章重章見義,反復陳說,步步加深,扣人心弦,將小伙子思慕情人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此詩描摹蒼涼冷寂的秋景襯托失望焦灼的情懷,情景相生,強化了主題。詩中通過時空的變換寫思念的深化,加之重章疊句的運用,使本詩一唱三嘆,風神搖曳,委婉有致,具有音樂性,使意境優美化,情節生動化,實屬表情達意精準到位的杰出抒情詩。

  《陳風·月出》是我國最早的月下懷人詩。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全詩三章,三章之間同義反復,以第一章為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譯文:“月出銀光灑滿天啊,姑娘容顏多嬌美啊”,這是“賦”的手法,將感覺直接寫出來。但賦中有興,“月出皎兮”同時用來興起“佼人僚兮”,美麗的容貌和天上的月亮一樣美麗光鮮。“舒窈糾兮”形容佳人在月下舒展身姿,體態婀娜。“勞心悄兮”表達濃烈的相思生出的煎熬。此詩生動的描寫了佼月當空的夜色,呈現出空靈剔透的意境美,令人神往。對佼人情態的詠嘆,風姿的描繪,神韻的探求,無不盡善盡美,而且句句壓韻,增強了詩的音樂美。

  3.敘幽會

  《詩經》中絕大部分作品為周王朝建立之后創作的。周人所崇尚的禮樂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愛情的合理性。因此在封建思想得以一統天下之前,人們曾沐浴在自由戀愛的陽光下。

  《鄭風·溱洧》就描寫了鄭國青年男女在上巳節歡會,其中一對青年男女終成情侶。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讠于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這是一幅永恒的春游圖。通篇不見一個“春”字,卻處處洋溢著春的氣息。艷陽高照,溱河洧河的河水沖破了冰雪的束縛奔騰流淌。祭祀祈福的日子終于來臨,無數手持蘭花的男女在河畔縱情玩耍。喧鬧的人群里,略帶羞怯的女子終于大膽相約,不知是有意推脫還是有些遲鈍,男子不解風情地說自己“已經看過了”。女子沒有放棄,任性地再相邀請。此處,筆鋒一轉,無數男女互贈芍藥,游春定情。全詩通過環境描寫、氣氛渲染、人物對話及作者的敘述,生動再現了鄭國青年游春相戀的歡樂情景,充分顯示了民歌質樸渾厚的藝術風格,表現民眾的審美情趣。

  《邶風·靜女》以情人幽會的場面抒寫了男女青年相互愛戀的純真情感。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一個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來,心愛的人卻遲遲不到,致使他心情焦躁,張望徘徊。“搔首踟躕”以細節描寫再現了主人公的焦灼之情。心愛的人來了,以彤管和荑草相贈,他萬分珍愛,不是禮物多特別,只因為是愛人所贈,流露出深厚的感情。此詩在藝術特色方面率真自然頗具喜劇色彩。創作者善于抓住剎那間真實的心理活動和顯露于外的行動,用簡潔清新的語言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4.抗禮法

  相愛是甜蜜的,愛情出現挫折的時候卻是無邊的痛苦,心中的痛苦也需要發泄,于是《詩經》中就有了表達內心創傷和對禮法反抗的詩篇。

  《召南·行露》即女子對已有妻室的男子強娶自己的行為的拒絕和斥責,即使男子訴訟相逼也不屈服。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

  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

  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詩中男子很可能是有權有勢者,面對男子的橫行無理,女子理直氣壯,憤怒斥責,椐理爭辯,表達了決不妥協的態度,顯示出她捍衛尊嚴,反抗欺凌壓迫的斗爭精神和堅強不屈的剛毅性格。以不愿早上行路起興,隨后一連串的反問并以鼠雀相比,義正言辭,語鋒犀利,宣泄心中憤懣的同時流露出去男子的厭惡。

  二、婚姻詩

  家庭是人類社會的細胞,婚姻是人類社會的紐帶,先民更是十分重視婚姻問題。婚姻為主題的詩篇在《詩經》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廣,或記敘婚嫁場面,或記錄婚嫁祝辭,或描寫夫妻恩愛,或表達分離之苦,甚至也有相當數量的棄婦詩,為我們提供了這一時期人們的婚姻觀念以及某些風俗習慣,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1.賀新婚

  此類作品描繪了隆重的迎親儀式和婚慶典禮,甚至記錄了贊美新人的頌歌祝辭,再現了熱鬧喜慶的場面。

  《召南·鵲巢》是描寫貴族姑娘出嫁的賀婚詩。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以鵲巢鳩占起興,比喻女子嫁到男方家中;每章后兩句點出姑娘出嫁的事實,并極力渲染男方迎親之盛況,顯示了貴族婚嫁的禮儀與排場,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情。詩中采用復沓疊詠的形式把婚禮的進程寫得清清楚楚,文字簡練生動。

  《周南·桃夭》是對出嫁女子的贊美、祝賀。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盛開的春天,萬物復蘇,正是婚嫁的季節。以桃花起興,巧妙比況少女美貌的同時渲染出婚嫁的熱烈氣氛。且三章重迭,便于記誦,適合儀式上反復詠唱的需要,強化了藝術感染力。全詩旋律輕快,比興營造的歡樂氣氛相容,構成有花有人、有聲有色的濃艷畫面,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再現了當時的民間婚俗。

  2.講生活

  這類詩或反映夫妻恩愛家庭幸福,或表現婚姻家庭的種種不幸,也有徭役戰爭帶來的相思之苦,從不同的側面記錄了當時人們的家庭生活。《齊風·雞鳴》都以對話的形式結構全篇,構思新穎。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詩中當官的丈夫戀妻貪睡,不愿早朝,妻子規勸催促。全詩三章,首章,天色已明,妻子催促丈夫起床上朝,丈夫卻不肯起床;第二章,妻子再次催促,丈夫仍然托辭不起;末章,妻子婉言規勸,希望丈夫以名聲為重,馬上上朝。全詩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從側面反映了士大夫階級的生活。

  《衛風·氓》是一首帶有濃重敘事成分的抒情詩,以棄婦的口吻傾述從戀愛、結婚到受虐被棄的全過程,抒發了她內心的不平、哀傷、怨恨與反抗。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

  出宿于□,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轄,還車言邁。遄臻于衛,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游,以寫我憂。以泉水流入淇水起興,委婉道出自己歸寧的念頭。第二章回想出嫁之時與家人飲餞訣別的情景,歸寧的念頭更加強烈。第三章設想歸寧途中的場景,更顯思念之真切深沉。第四章思歸不成,欲罷不能,只好驅車出游,宣泄心中的憂愁,但思衛地而傷情,愁更轉愁。全詩敘事抒情,思緒起伏,深沉哀婉,以虛寫實的手法極具藝術感染力。

  4.悼亡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如泣如訴的悼亡詩,不僅僅感傷纏綿,更是充滿血淚的哀歌。

  《邶風·綠衣》便是一首沉痛的悼亡之作。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詩的第一、二章寫睹物思人,不能釋懷。“心之憂矣,曷維其己”的重復詠嘆,極言思念之情,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三、四兩章回憶亡妻的嫻熟,表達感激之情。詩的感情純真質樸自然,寫出了未亡人對逝者連綿不盡的思念。

  《詩經》中的婚戀詩以其豐富的思想內容、自然渾厚的藝術風格、和諧的韻律生動鮮活地記錄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婚戀生活。從表追求到悼亡者,莫不坦率淳樸,感人肺腑。

  擴展資料:

  《詩經》中婚姻愛情詩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涉及到戀愛婚姻的各個方面,都描寫得生動,形象,我們根據婚姻經歷的階段可將其分為戀愛詩,婚嫁詩,離婚詩。

  一、反映男女之間相互傾心、相思、愛戀、苦惱的戀愛詩

  戀愛是男女雙方內心的感情融合,有十分細膩、微妙的變化,是十分美好的感覺。所以《詩經》中有大量描寫男女戀愛的詩篇,不僅因為其中的美妙,而且它可寫的空間很大,很容易寫,在《周南關睢》中,描寫一個貴族男子對一位淑女的追求,在追求不成功的情況下,只有想象能和她一起“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在這首詩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把男子的思慕癡情推向了高潮。

  有的相思是極度刻骨銘心的,十分感人的。我們來看《鄭風子衿》中的相思:“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若這樣的相思還不夠深,那就來看《王風采葛》中的相思:“彼采蕭兮,一日不風,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因為太相思了,主人公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歲”,話雖然簡單,但十分傳情地表達了他們之間的熱烈相思和一往情深。

  還有一種是寫戀愛受阻的苦惱的詩篇,在周代,禮教已經形成,很多戀愛的男女受到封建社教的重重阻礙,而苦于無耐,如《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這?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一方面是自己對仲子的無法表達的愛,另一方面又要勸他不能越墻約會。她是愛他的,可是又怕父母發現,受責罵,這是一種多么復雜而痛苦的心情,此詩將此種心情準確地傳達了出來。

  二、寫男女結合的婚嫁詩

  婚嫁詩也是《詩經》中比較常見的詩篇,有對結婚場景的描寫,有對新娘的歌頌,有對婚嫁中幸福心情的描寫,有對親人難以割舍的感情的描寫等。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而且寫得準確傳神,如《豳風東山》中:“倉庚,熠熠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就是主人公在回顧她婚禮時的景象,《周南桃夭》用桃花的艷麗來襯托熱鬧的氣氛,也有新娘美麗的意思。另外,還用桃子的碩大來比喻人丁興旺,用了了幾筆,就把那種喜慶的氣氛寫得恰到好處。

  三、離婚詩

  典型的一篇是《衛風氓》全詩通過棄婦自述她從戀愛到被休棄的全過程,反映了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遭遇。

  (一)《詩經》中愛情婚姻詩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有很高的社會意義。

  受當時思想的影響,《詩經》中愛情婚姻詩流露出一些傳統觀念和社會現象。

  因為愛情婚姻詩多收錄在《國風》中可以觀察民風,了解百姓生活,了解上古時代社會的演變。

  我們知道,在周代時封建社教已經初步形成,對人們有極大的束縛作用,相傳古人在仲春月里有男女相會的習慣。我們所熟悉的《周南關雎》就中有這樣的成分,它把古代男女的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慣寫出來了,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的戀愛和當時的習慣,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的戀愛和當時的風俗習尚。

  了解了當時的習俗和禮教,我們就不難從愛情婚姻詩中看出這一點,就拿《秦風蒹葭》來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的就是熱烈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在傳統的束縛下青年男女往往是壓抑情感多于表白心意的,而這種束縛和影響一直影響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可見社教對當時人們的影響極大。

  《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也流露出了一些婦女因禮教而倍受其害的現象,受封建禮教的迫害,寫出了古代女子悲慘的命運,還有的是最終被丈夫休棄的,如:“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宴樂新昏,如兄如弟,涇以渭濁,宴樂新昏,不我屑以。”就寫出了一位被休棄的婦人的悲慘遭遇,讀后,不禁為古代女子的命運而感到哀傷。

  (二)《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給我償傳遞了許多發間社會風俗的信息。

  1.“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婚姻和自由戀愛。

  《齊風南山》中說:“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這就可以看出“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在當時是人們遵守的禮儀。不過也有自由戀愛的習俗,在《詩經》中表現的也是很充分的,如《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等等,都是當時自由戀愛的民俗的表現。

  2.采草占卜發俗和互送東西的發俗。

  古時人們采草就是占卜,《衛風氓》中:“樂卜樂筮,體無咎言。”寫氓用龜甲和蓍草來占卜婚事,如果是吉卦,可以舉行婚禮,可見當時以草占卜的習慣。可看出六朝時仍有周代的習俗,在《衛風木瓜》中就體現了這一民俗,詩中提到了女子擲瓜果給喜歡的男子,男子有意則回以玉石。

  3.在水邊或桑林中相會的民俗。

  上古的先人們認為:“水是潔凈的,可以排除不祥,洗去災難。”水是生命的源泉,故在詩經中有很多有關水的詩篇,如《周南關雎》、《秦風蒹葭》等都是青年男女在水邊的約會或相思。桑間也是古時男女相會之所,如《{風桑中》:“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邀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4.親迎的民俗。

  《衛風氓》:“以樂車來,以我賄遷。”反映的是當時的“親迎”的民俗,結婚時男方須親處到女方家中迎親,以禮相待,這種民俗一直延續至今。

  總之,《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有著諸多的描法。復疊的章法和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增強了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的發揮。還有一點突出的技巧就是運用遞進的手法,一層層地深入主題,對后世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一直延用至今。《詩經》中大多數作品是一般勞動者所作,通過詩句我們能夠看到文學的魅力,也能嗅到其中的勞動氣息。《詩經》以它固有的經典,成為我們的必讀品,至于愛情,那就是永遠不變的了,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愛情天長地久,和和美美,而真摯、率真的情感給我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憶和晶瑩的淚花,我們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詩經》中的愛情,有選擇地發揚和傳承,方可為我所用。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相關文章:

從《詩經》婚戀詩看我國古代婚俗03-30

《詩經》的婚戀詩與周代的婚姻制度01-13

《詩經 國風》婚戀詩中的男性形象11-11

喪禮與《詩經》悼亡詩04-04

《詩經:還》全詩賞析10-20

《詩經.關雎》分析09-28

《詩經·關雎》當是求賢詩09-15

《詩經:綢繆》全詩賞析10-06

詩經《木蘭詩》教學方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