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經》愛情詩與中國的文學關聯

時間:2024-09-03 07:06:38 詩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經》愛情詩與中國的文學關聯

  愛情伴隨生命譜寫永恒,人類最早的勞動就是農業生產,人類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字,有了文字,愛情就成為人類歌頌的主題。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傳達出久遠的先民的愛情訊息。在《詩經·國風》中的160篇詩作中,有52篇是直接描寫愛情的,愛情孕育在遠古時代人們的勞作中,在其耕種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于是,《詩經》中的愛情就有了農業的耕種氣息。

《詩經》愛情詩與中國的文學關聯

  一.愛情詩內容中的農業文明跡象——愛情詩中的自然物

  《詩經》中描寫的植物有150多種,由于《詩經》的歷史地位,《詩經》中植物研究活動異常活躍。上世紀初葉胡樸安的《詩經學》一書稱這方面的研究為《詩經》植物學。可見其重要地位,而愛情詩中的植物則另有一番色彩。

  1、《詩經》愛情詩以農作物來傳情、達情現象。

  男女相遇,相愛并贈物達情這種風俗至今仍很流行。《詩經》愛情詩中的這種贈物達情之俗應該是其淵源。所不同的是《詩經》愛情詩中的“物”多為自然中的農作物。雖是普通,但這些樸素的農作物成為雙方愛情的象征。如《衛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投我以木桃”、“投我以木李”。“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極其普通的自然之物,但是卻代表了贈送者的淳樸而永恒的愛意。

  溱與三有,方渙渙創。士與女,方乘兮。女曰歡呼?士曰既且,且往歡乎?三直之外,洵紆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三有,瀏其請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歡乎?士曰既且,且往放呼?三有之外,洵紆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這首詩寫男女青年在河邊嬉戲游春。可以想象,在大地回春之時,和風煦煦,萬物滋生,釋放于自然界中的愛情輕松,快樂,同時贈物芍藥以表達愛意。這種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培養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躍然紙上。

  2、農作物在《詩經》中的象征意象。

  原始時代,人們處于蒙昧狀態,他們無法解釋與他們相區別的世間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對自身之外的自然萬物便產生了困惑和神秘感,在這種情況下,便形成了遠古人們所特有的泛靈論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特點,他們認為自然萬物都是有靈性的,萬物的世界應該和人的世界是相似的,具有同樣的社會狀態和精神心理。人們熱愛和崇拜自然,給自然界中的農作物賦予了象征意義。表現在《詩經》愛情中則為大量比興手法的運用。如:

  山有扶蘇,陰有荷花。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詩經》中有很多比興手法,它有兩種情況:一是借句起興,興句與正文沒有多少意義關聯。如《小雅·采菽》。二是借物起興,因景生情。這種興法在《詩經》中使用最為普遍,上面所引《山有扶蘇》就是屬于第二種情形的。文中用山上的扶蘇、喬松等大樹木象征男子,而以濕地的荷花、游龍等花草比喻女性。這種象征是對自身的肯定,更是對自然物的熱愛和肯定,這種比興手法在《詩經》愛情詩中甚為多見。如《小雅·陰桑》和《唐風·有枤之杜》。前者由桑樹的樹干柔美和葉子茂盛柔潤而充分顯示出自己因戀人到來而精神煥發欣喜萬分的情態。后者則以杜梨樹果實多酸澀的特征和它孤獨生長的情狀,寫出自己只身一人苦澀悲傷之貌,這種比興是平時對美的事物認識積累下的產物,詩人即目所見的自然與之朝夕相處,久而久之便融入自然之中,自然與人似有同感,似有同命運,似有相同的意識活動。因此《詩經》中的借物起興的詩句并非單單我們前面所指的領域中古老的中國文化心理象征,這種將自然現象與自然人物與人的活動緊密聯系,充分體現出“天人合一”之說。

  二.農業文明孕育出的《詩經》愛情詩的風格

  《詩經》被儒家奉為典籍,作為儒家的經典教義,自孔子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起,《詩經》一直被披上禮教外衣,用封建的陳腐道德對《詩經》進行曲解使之成為有利于政教的工具,而遮掩了真實的面目和耀人的光輝。

  《詩經》產生的年代是禮教初設而古風猶存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愛情仍然是人類本性中最自然的部分,是生命中最動聽的弦音。他們向往愛情,追求愛情,為愛情而喜而憂,表現自我最真實和真誠的狀態。《詩經》中對男女間的愛慕、追求、幽會、相思等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在諸多的愛情詩中,熱情和大膽地贊美愛情美好與歡樂的內容更是隨處可見。我們從下面這首《召南·有摽梅》中便可窺見一二:

  探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擦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揉有梅,傾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謂之!

  梅子一天天從樹上掉下來,象征著陽光荏苒,歲月流逝。當年的豆蔻花季已不復在,單身的大齡姑娘越來越著急,他急切向男士們發出求偶呼喚:“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毛傳》曰:“今,急辭也。”意謂姑娘不愿再拖延,巴不得現在就有人向她求婚。已往還“迨其吉兮!”要求男士在吉日良辰求婚,現在只要兩人情投意合,顧不得其它條件了,這種求偶的主動與直白實在讓我們大為驚嘆。因此可見《詩經》中的愛情詩是自由的、活潑的、率直的,這種對自我情感的正視是自我意識最鮮明、最重要的特征,而這種自我意識的強烈觀念正是遠古農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

  愛情永恒不變,只是它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的存在狀態不同,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詩經》中的愛情詩,是孕育在早期農業文明中的愛情贊歌,是真誠的、純潔的、美好的,是人類愛情詩歌的明珠。

【《詩經》愛情詩與中國的文學關聯】相關文章:

《詩經》愛情詩與中國的農業文化08-23

詩經中的愛情詩09-05

詩經愛情詩研究07-10

詩經中經典的愛情詩07-29

詩經愛情詩的特點08-18

詩經愛情詩的理解08-28

《詩經》中的愛情詩篇08-13

詩經里的愛情詩賞析12-19

對詩經中愛情詩的理解08-12

談詩經中的愛情詩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