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教學設想:
此篇文章篇幅簡短,字詞難度也不大,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深厚的兄弟情誼,從中我們更能讀出魏晉時代獨特的士人心態及其情感的個性化表達。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整體上感受作品中的手足之情。八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基礎,因此通譯全文時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進行自學,找出不會之處,同伴合作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側重探討理解課文的情感內涵。因此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準確而又有感情地誦讀全文。
2、借助注釋并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明確主要文言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3、體會人物的心情,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誼。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人物情感的個性化表達,深入體會深厚的兄弟情誼。
課時及教與學法:
1、課時數:一課時
2、教法:引導、點撥,適時地給以幫助。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驗感悟。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高山流水》……琴聲為心聲,知音
為知己。古人說:“感人心者莫乎情”,意思是說,最能打動人心的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淚下的兄弟之情的文言文--《人琴俱亡》。
二、 分組互動 整體感知
1、 檢查預習 訓練朗讀
在自由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朗讀。
學生評議(主要從字音、音量、語速、節奏、感情等方面評價,如:學生在
朗讀“子敬,子敬,人琴俱亡”這句時應以沉重悲痛的語調去朗讀)。
在評議中進一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評議的學生讀、全班齊讀)。
2、 分組互動 解釋字詞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并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明確主要文言詞語的意思,
如把全班分為AB兩組,A組針對文章第一段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B組回答;B組針對第二段中出現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A組回答。
3、 分組互動 疏通文意
仍為AB兩組,用現代漢語分別口頭翻譯課文第一、二小節,組外組內分頭加以評議改進。
三、 研讀體會 揣摩賞析
研讀賞析子猷言談舉止、神情心理中所體現出的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誼。
1、你覺得文中子猷對子敬的感情如何?請找出相關的語句并作簡要分析。
2、師:我們對本文的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們會翻譯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內涵了呢?大家對文中子猷的言談舉止、神情心理等一些細節的描寫有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共同研討。
四、 感悟啟迪 人文精神
1、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內容和你的合理想象,合上書復述子猷悼子敬
的故事。
2、 們經常說“同學如姊妹如兄弟”,那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好同學之間的
這種手足之情呢?聯系自己平時和同學之間相處的實際談談學完本篇課文后的感悟。
3、 賞FLASH動畫《知音》,加深體會、繼承發揚這種傳統的人文精神。
[人琴俱亡(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