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市政府組織各區有關負責人外出學習考察。成立了由各區分管區長、市規劃局參與的背街小巷改造與站廁建設指揮部。年內,市委副書記秦卓夫、市政府副市長徐湘平又率黨政代表團專門赴南昌學習考察。通過學習外地的經驗,拓寬思路。在街巷提質改造中既注重吸收外地的經驗,又注重發揮群眾的智慧,改造了一批有特色的街巷。如天心區古潭街,既有現代工藝設計,又有古樸文化品格,打造成了一條具有明清特色、富有古樸美感,體現湖湘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特色街。為加大對改造街巷兩廂綜合整治力度,組織街道和相關部門拆除了大量的違章建筑、戶外廣告、招牌、雨陽棚;取締流動攤擔,規范店外經營、制作文化墻,進行“洗臉打粉”。在街巷提質改造后,城管部門將管理工作及時跟進,真正做到改造一條,整治一片,靚麗一片,提升一片。
在街巷提質改造中,為解決經費的不足,堅持以區為主體,經費由市、區政府分擔的原則,各區街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積極導入市場運作機制,在資金運作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并取得了突破。如開福區便河邊改造探索出了一條百姓參與、“共駐共建”的新途徑,改造工程總投資226萬元,其中,政府財政投資90萬元,沿線單位和居民自籌136萬元,將昔日有“長沙龍須溝”之稱的便河邊改造成一條頗具特色的湖湘民俗文化商業街。
三、以文明創建為動力,擴大城管綜合整治宣傳層面
為貫徹城市管理“以人為本,以宣傳教育為先導”的方針,城管工作始終把宣傳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多次配合宣傳部門召開城管綜合整治情況新聞通報會,全面通報城管綜合整治的進展情況,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借助媒體宣傳造勢,通過盛市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專版、專題、言論、花絮、照片、圖表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圍繞“一·六”工程進展情況及城市環境整治進行一系列的動態報道。引導市民自覺配合和支持城管工作。市城管局在電臺、電視臺、《長沙晚報》、《瀟湘晨報》等媒體上先后開辟了市民熱線、城管工作領導接待日等專欄專版,由局領導為市民群眾釋疑解難,通過咨詢和講解,拉近了城管工作與市民群眾的距離,進一步爭取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對城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時,以窗口單位和執法部門為重點,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文明行業的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年內,在報紙上共發表各類新聞稿件4000余件,電視新聞報道1000余次。
四、創新“四好班子”建設內容,組織建設不斷增強
在獲得2003年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的基礎上,市城管局廣泛開展了“創四好班子”活動,將班子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其一,為把組織部門建設成為學習實踐“三個代表”的表率部門,在局系統內開展了“以公道正派為主,樹組工干部形象”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年底,獲市委組織部頒發的獎杯。其二,向局系統及市直有關單位發函征求對局領導班子成員工作意見,積極推進了創建工作。其三,建立良好的用人環境和用人機制。
以《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為指針,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通過報名、初癬復選等程序,采取資格審查、競職演講、筆試、面試等方式,在執法支隊公開選拔5名副科級干部擔任各大隊中層干部,為基層領導班子注入了活力。根據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成立初衷,隊員三年輪區交換的要求,有164名執法隊員進行了跨區交流。年內,調整交流干部190人,其中大隊長2人,副大隊長5人,中層干部29人。
其四,加強干部培訓。按照“重點干部重點培訓,優秀干部加強培訓,年輕干部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的原則,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干部開展內容和形式各有側重的培訓。今年共培訓執法大隊中層干部10萬人,城管系統后備干部53人,宣傳、法制等專業干部36人,完成了700余名執法隊員的實用英語培訓和測試工作。其五,用制度建設約束行政行為。為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先后制定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決定》、“五條禁令”等制度,在《長沙晚報》上刊登“開門納諫”專欄,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對城市管理和城管綜合執法工作的意見,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30多人。
五、加強隊伍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城管綜合執法工作是維護市容市貌的主要工作,為將隊伍管理好、建設好、使用好,把綜合執法隊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一是加強了各執法大隊班子政治和業務學習,通過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各綜合執法大隊、局屬各單位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二是以規范文明執法為核心,進一步健全城管綜合執法管理制度。年內出臺了《城管綜合執法隊員考核實施辦法(試行)》、《城管綜合執法目標管理考核實施辦法(試行)》、《城管綜合執法隊員離崗培訓規定(試行)》、《城管綜合執法責任追究規定(試行)》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行政執法責任體系和行政執法責任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