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1
學習目標:
一、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三、 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板書:28獅子和鹿)今天我們學習28課,讀讀課題。
瞧,課題上帶有“_”,這樣的課文我們以前也學過,大家回憶一下,學這種課文有什么要求?(生:這是略讀課文,要求我們自己采用各種方法去學習,只需要讀懂大致意思……)自己學習課文內容你會用哪些方法?(如:、詞典、聯系上下文等)現在我們繼續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個故事,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什么地方有趣,還有什么地方有疑問,都請做上記號。
二、讀課文,體會鹿的情感變化
1、 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較短的幾句話說清楚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聽。(然后再指名說,注意引導學生把內容說清楚完整,盡量用簡短的話。)
2、 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文中的這只鹿先是十分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討厭難看的. 腿,后來美麗的角使它差一點命喪虎口,難看的腿卻幫它虎口逃生,(師邊板書:欣賞 美麗的角 險些喪命 討厭 難看的腿 虎口逃生)真是出人意料,我們把自己當作這只鹿,再來讀讀課文,體會體會鹿的感情。
3、 鹿的感情有哪些變化?(師板書:愉快地欣賞—失望地抱怨—驚慌地逃命—嘆氣)
4、 和你的同桌配合起來讀一讀,還可以加上動作演一演,盡量把這只鹿自得地欣賞—抱怨—驚慌地逃命—嘆氣的樣子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師巡視,指名上臺演一演,同學評一評,師引導學生對照課文進行評價) 讓學生對略讀課型的學習要求有所了解; 對學習方法進行提示,讀的時候要求學生邊讀邊用鉛筆勾畫,旨在通過教給自學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把握能力。體現讀的層次,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在演和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5、 看到這樣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呢?(學生各抒己見,不強求一致)
三、聯系《陶罐和鐵罐》再讀課文。學完了這兩課,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嗎?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事,和小組的同學談一談。
四、 讀故事《公雞和母雞》,說說故事所講的道理。板書:28_ 獅子和鹿欣賞 美麗的角 險些喪命討厭 難看的腿 虎口逃生 引導學生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比較,開闊思路和視野,學習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給鹿帶來什么。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好處。
2、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理解美麗與實用的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不能過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沒有用處。
二、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給鹿帶來什么。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沒有用處。
四、課前準備:
①學生復習《陶罐和鐵罐》,思考課文的寓意。
②課文朗讀錄音帶。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揭示課題
①分角色朗讀《陶罐和鐵罐》。
②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鐵會氧化的資料。
③師生共同回味寓意:鐵罐很堅硬,這是鐵的優點,但同時又具有會氧化的缺點。陶罐容易碰碎,這是陶制品的'缺點,但同時又有不會氧化的優點。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缺點。
④教師板書課題:獅子和鹿,請學生讀題。
⑤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二)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①進行闖關活動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則。共設三關:第一關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關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關是聯系已學課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本課寓意。同座同學互為闖關員和守關員,做闖關的準備。
②學生自主讀書,做闖關的準備。
③同座同學開始闖關。一次沒有過關,可以練習后再次闖關。
④匯報、交流,展示闖關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參與第一關展示的可加1顆星,參與第二關展示的可加2顆星,參與第三關展示的可加3顆星。
A、愿意參與第一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守關員,看他們是否能通過。
B、愿意參與第二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互相評議,看哪些地方讀得有感情,也可請讀書同學自己介紹一下,為什么這樣讀。
C、愿意參與第三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說說自己領悟到的寓意。看誰能聯系已學課文和生活實際說得有理有據。
⑤增設一項特別獎項——“智慧星”:鼓勵學生比較《獅子和鹿》與《陶罐和鐵罐》的相同之處。
三)拓展練習,引導實踐
①摘抄本課中你認為寫得寫的詞句。
②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③課后找《伊索寓言》讀一讀。
板書設計:28*、獅子和鹿
鹿角:精美別致差點兒送命
鹿腿:太細、配不上獅口逃生教案《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獅子和鹿》教案二》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課文重點句的自讀自悟,體會并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質疑,解疑,明白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是了解故事所蘊涵的道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1、同學們看,老師今天把誰請到我們的課堂?
2、對呀,小鹿說今天非常高興能來到我們的課堂,見到各位同學,小鹿夸我們了,說今天我們班的同學都很精神,等會一定會表現很棒,那你也能夸夸小鹿嗎?你覺得它什么地方最美?
3、小鹿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這件驚心動魄的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吧。
(出示句子)“唉,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4、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竟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小鹿姐姐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獅子和鹿》的故事吧。請同學們舉起你的小手指,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吧。
(板書課題《獅子和鹿》)
二、整體感知,概括課文大意
1、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同學們趕緊打開書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吧。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老師給出的讀書要求:
(出示要求,師讀: 1、自由讀課文,在拼音的幫助下把課文讀正確。
2、讀完后想想,究竟發生了什么事讓小鹿改變了看法?)
2、同學們讀得非常整齊,而且有感情。同學們請看,老師今天要考考你們了,敢接受挑戰嗎?那就先進入詞語王國看看吧。這里有也接受老師今天帶來了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這些詞語都藏在這里面呢,你能讀好嗎?(出示“詞語王國”)
欣賞 勻稱 精美別致
抱怨 難看 撒開 掙脫 獅口逃生
3、同學們可真棒!把這三關都過了,你們都擁有了快樂、智慧和趣味,恭喜你們!可是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哦,怕不怕?請看(出示“挑戰之門”),誰能選用剛才三道門上的詞語說說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叢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對著池水欣賞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當兇猛的獅子撲來時,卻是鹿那_____的腿救了他的.命。
4、同學們可真聰明,老師只講了一次,你們就都記住了。當兇猛的獅子撲來時,卻是鹿那難看的腿救了他的命。于是鹿嘆了口氣說——
(屏幕出示: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5、是啊,當鹿逃脫了獅口后,唉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三、細讀課文,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度改變的原因
1、美麗的角,有多美麗?難看的腿,有多難看?小鹿自己是怎樣認為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吧。
2、同學們,小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出示圖片)
小鹿把自己的角比作美麗的珊瑚。你還能用哪些詞來贊美它?
鹿角確實很美!美麗的小鹿,當你發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你的心情怎么樣啊?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好看的東西有進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課前準備】
1、學生復習這一單元已學課文,想想課文給自己哪些啟發。
2、根據課文插圖制作活動掛圖:叢林、池塘為背景,另外用紙畫一只鹿并剪下來。
3、抄錄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形象揭題,展開聯想
1、教師在黑板上貼好背景圖,語言渲染: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邊板書課題邊描述)有獅子,有鹿。(貼圖)
2、看到這兩種動物,聯想到了什么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3、教師小結激趣。獅子兇猛,鹿很美麗,這個大家都已知道。不過,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了。
二、自主讀書,領悟道理
1、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詞的意思。
2、學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讀錯的字詞,匯報對本課生字新詞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師及時點撥小結,如鼓勵大家用看圖、換詞方法理解“勻稱”;用聯系近義詞和上下文來理解“抱怨”。
3、學生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要求“音準、句通、文順”,其他同學邊聽邊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記號。
4、學生再次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讀幾遍。
5、教師出示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兩段課文。可以和四人小組討論讀;可以把喜歡的詞句讀給同座聽;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讀一句交替讀。
6、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你是從哪里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三、前后聯系,延伸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陶罐和鐵罐》帶給大家的啟示。
2、學生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可以摘抄課文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可以比較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的異同。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5
一、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二、教學準備:
教案、圖片、課件等。
三、教材分析: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兩束美麗的角,抱怨自己細長的腿,接著寫獅子撲來,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全文情節緊湊,前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要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二是通過自讀自悟,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這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2、通過課文的學習,把學生引向到更廣闊的課外閱讀。
3、粗知故事大意,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設疑。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大森林里去看兩只動物,它們是誰呢?(課件出示,生齊答)
今天的主人公啊是鹿姐姐,她長得真漂亮呀!你們說她哪里漂亮呢?
2、是呀,鹿姐姐也這么認為,她覺得自己頭上的角很美,相對來說四條腿有點難看。可是自從她經歷了和獅子之間發生的一件事后,她明白了一個道理,改變了看法。
3、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學習寓言故事《獅子和鹿》來了解這件事,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4、剛才好幾個同學都推薦大家再去讀讀小鹿前后說的話!那我們就把小鹿的兩次對話連起來讀讀吧!想想該怎么讀?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1)自己讀對話。
(2)你能來讀讀嗎?
(3)誰也想來讀讀?再指名讀,齊讀。
(4)讀了小鹿的'話,你有什么發現?
(二)創設情境,體會寓意。
1、小鹿經歷了這件事后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角和腿!她來到我們的教室里,你想對小鹿說些什么呢?
2、出示情境圖:小鹿來到我們的教室里, 我走到她的身邊,微笑著對她說:小鹿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一寫。
4、展示交流:指名扮演小鹿和學生進行交流。
5、小組交流。
如:好看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并不是沒有用的。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已有所成就。一個人長得雖然漂亮,但有時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為大家做好事。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
6、是呀,同學們說得都很對,對待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我們不能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正如我們常說的那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創設一個情境,使學生在談體會時,有一個憑借,更能說出真情實感。這里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只要思想上沒有錯誤,都不做定論,充分讓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
(三)拓展。(課外閱讀)
1、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老師這兒有一個《長頸鹿和相思樹》。
2、趕快去讀讀吧~看自己能不能讀懂!
4、你讀懂了什么?
5、資料袋。
長頸鹿與相思樹
一棵小相思樹,眼見著周圍低矮的小草被動物們啃食殆盡,便對自己說,我一定要長高,高過所有的動物,叫它們誰也夠不著我。而當它一天天長大,卻悲哀地發現,即使是那些最高大的樹木也只是動物們的綠色食堂。
相思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它不斷地問自己,我當如何保護這碧綠的裙衫?我當如何保護自己?冥思苦想之后,它終于找到了對策,那就是在周身布滿尖刺。當那些刺長得又粗又硬時,它便有了一種安全感,它相信這些刺足以刺痛任何一只動物的唇。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一拔一拔的動物走近它,試探了幾下,又都無奈地離開。相思樹于是不再顧慮什么,任風將樹葉吹得沙沙作響。可就在這時,來了一群長頸鹿,徑直向它走來,紛紛伸出自己靈活的舌頭,仰仗身高優勢,順利地吃到了樹冠那濃密的綠葉。
起初,相思樹憤憤地想,叫你吃!叫你吃!讓你舌頭起泡!讓你嘴唇出血。可是,沒有!長頸鹿在飽餐一頓之后,悠然地離開。
它們將憂傷留給了相思樹,它日日看著自己光光的樹桿,除了嘆息還是嘆息,它想自己也許永遠走不出這個陰影了,可有一天,它發現原本只有星星綠意的原野重又蔥蘢,它不禁問自己:只要根還在,土壤還在,陽光依舊,還有什么不可以重來?
很快,在被長頸鹿啃光的枝頭,相思樹重又長出新芽。沒有任何一種鎧甲能讓你永遠不受傷害,重要的是,如何從傷痛中走出來,迎接新一輪陽光。
(1)想一想:讀了這個故事,又給你什么啟發呢?
(2)根據資料,再仔細地閱讀下課文,看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了呢?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6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這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3.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黑板,頭飾,課件等。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歡快的音樂聲起,一只漂亮的鹿從叢林里出來,蹦到池塘邊。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小鹿姐姐)
你喜歡它嗎?你覺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學生交流。
2、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3、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2、劃出不懂的`詞句,通過互幫互助方式,師生共同解決,把詞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學生合作朗讀,檢查彼此的正誤。
4、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讀課文,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度改變的原因。
1、再讀“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請學生從中找出兩對反義詞。(美麗—難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樣贊美自己的角的?請你找找。
①、學生朗讀,師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齊讀。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還能用哪些詞來贊美它?
③、當它發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驚訝)
④、誰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我就把這美麗的鹿角戴在他的頭上。(用頭飾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⑤、用“多么……多么……”來說一句話。
我們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們的祖國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為什么會認為腿是難看的?找找相關內容。
1、學生朗讀句子,齊讀。
2、誰能讀好這一句,帶著怎樣的表情?(皺眉)
3、練習:選句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能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①.唉,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
②.唉,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
4、過渡:難看的腿讓它獅口逃生,美麗的角差點兒送它的命,這是怎么回事?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①難看的腿有什么優點?美麗的角又有什么缺點?
②通過這件事中,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③你碰到過類似的事嗎?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四、師小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鹿角——美麗(掛住樹枝) 險些送命
獅子和鹿
鹿腿——難看(有力)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7
【設計說明】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寓言故事。它是本冊第七組的最后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專題展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較為全面地思考問題。《獅子和鹿》講述了一只漂亮的小鹿起先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抱怨自己難看的腿,但經歷了獅口逃生之后改變了想法。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能光看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因為故事淺顯又生動,三年級的學生讀懂內容是不難的,難點就在于如何通過朗讀的深入,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另外,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接著寫獅子撲來,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最后寫鹿在溪邊感嘆。全文情節緊湊,前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美。在學習課文中還應引導孩子關注到課文表達的順序。尤其是鹿獅口逃生的那一段(第6自然段)條理清楚,敘述生動精彩。在教學中應讓孩子通過有層次的朗讀和想象,體會作者是如何把鹿一波三折的逃生經歷寫清楚的。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勻稱、抱怨、撒開長腿、掙脫”等詞語,用聯系語境、動作表演理解“欣賞”、“抱怨”“使勁一扯”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圖畫排序理清課文脈絡,了解故事內容。
3、通過想象畫面、情境朗讀、體會內心等方法感受鹿逃生經過的驚心動魄,感悟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拓展閱讀深化寓意。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介紹《伊索寓言》。
二、談話導入。
1、切入課題:這節課,我們要去學習課文就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出現:獅子和鹿——齊讀
三、初讀,整體感知。
1、師:把書翻到110頁,請大聲自由地朗讀,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完一遍還可繼續讀,爭取多讀幾遍。開始吧!
2、再讀讀課文,你能不能按故事的內容在學習卡中給三幅插圖排排順序呢?
(在黑板中貼出打亂順序的三幅圖)
(1)學生排序,教師巡回:如果排好了,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說說自己為什么這么排?
(2)好了嗎,誰幫老師也排一排呢?請學生板演。
(3)問全體:大家都是這樣排的嗎?問:那你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排呢?(在孩子說得時候,教師引導孩子說:你可以這樣說“因為故事先寫了……”生說,教師將圖畫按順序排列)
(4)同學們也按照三幅圖這樣的`順序說說這個故事吧,你也可以用上“先,接著,最后……。”
(5)小結:同學們,剛才這樣給三幅插圖排序,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現在這個故事就在這三幅連環畫中了。
選擇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第一層次:抓住關鍵詞語,幾個學生合作著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層次:能連起來初步講述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1:學生說得過于詳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說清楚。
預設2:學生句子說得不完整,引導說完整。
預設3:學生說得不連貫,引導優生運用連接詞說連貫。
隨機板書:
欣賞 角 差點送命
抱怨 腿 獅口逃生
4.教師小結:能抓住關鍵詞語初步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初步讀懂了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走進第一幅畫面。
四、再讀理脈絡,初步感受鹿前后態度的變化。
1、讀第一幅畫(1——4段),疏通字詞。
師(指著圖片):師讀——叢林中,住著一只漂亮的鹿。誰接著往下讀,生接讀2、3、4
(1)隨機正音:勻稱——請把這個詞再讀一遍,”稱”在這兒是前鼻音,大家也來讀一讀。“——齊讀。
(3)小結:是呀,課文的2、3、4段寫的就是第一幅畫面的內容。
2、感受欣賞
師:小朋友,故事中這只鹿,到底有多漂亮!我們也一起去欣賞吧!(貼:欣賞)——點紅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1)誰來讀一讀鹿說得這句話。(2個學生讀)點評:陶醉了!多美呀!
(2)老師也想加入大家,一起合作讀吧!——鹿擺擺身子,
(3)讀著讀著,你感受到什么呢?
(3)師小結:是呀,它是多么欣賞自己精美別致的角呀!(貼:欣賞)
3、感受抱怨
師:可是,鹿在水中還看到了自己的腿,他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小鹿還你來說——點紅句子:“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1)小鹿你來說(2個)——和讀的孩子交流,小鹿你為什么皺著眉?你呢?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3)小鹿呀,你這樣對自己的四條腿表示不滿這是在——請小朋友說——出示詞卡:抱怨,讀。
(4)一起用抱怨的語氣讀一讀——齊讀
4、檢查讀第二幅畫(5——6段)
接著往下讀第二幅畫面——隨機正音出現詞語:掙脫(是第四聲,很容易讀錯——指名讀——齊讀)還有一個詞——撒開長腿 (讀)
5、檢查讀第三幅(7段)
師:是呀,鹿最后終于(獅口逃生)了(出示詞卡,貼)。
6、聚焦最后一句話(出示)——他嘆了口氣,小鹿請你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小鹿請你說——(走進學生讓孩子馬上進入角色)小鹿一起說:——(齊讀)
五、品讀驚險,初明寓意。
1、創設情境,對話引入重點段:小鹿啊,剛才你還在欣賞自己美麗的角,抱怨難看的四條腿,現在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2、原來是那逃生經歷讓你改變了的想法,那我們再一起讀讀那驚險一刻吧!(出示第6段)找到第六自然段。再讀讀這一段,這次呀,請你邊讀邊想,如果把這段話的內容也畫成三幅連環畫,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三幅畫面?
3、交流:腦海中出現畫面了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畫面嗎?
第一幅——出示畫面,說:獅子出現了,一起讀——點紅文中第1句話,女孩子讀。——獅子被甩在后面了(板書:甩)真是有驚無險啊!(
那么,第二幅畫面呢——生說第二幅角被掛住的畫面——出示畫面說:情況越來越緊急了,出現了——點紅文中第2、3句話,男孩子讀——角居然被掛住了(板書:掛),情況真是緊急呀!
第三幅,接著說——指名說——是呀,這一扯(板書:扯)終于掙脫出來了呀!一起讀——你看,作者就是這樣把小鹿逃生的過程一步一步寫清楚的。現在你能用你的朗讀再現這驚險一刻嗎?先練練,一定能讀好。
4、配樂(緊張危險的聲音)——師引讀:正當鹿無精打采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機靈地支起耳朵,不錯,正是腳步聲!鹿猛一回頭,哎呀,一只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指名2人讀(一驚)——接著讀!(1、讀得不好:獅子追來了,得趕快跑!2、瞧,四條腿多么有力!獅子一下子被甩在后面了。這一刻,鹿在想:(孩子說不出來,給詞語——幸虧)
新的危機又出現了,接讀: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指名讀(1人)——哎呀,逃命的時候,角卻被掛住了——這時,鹿又想:2——3人
怎么辦?往下讀——接讀:眼看就要追上了——指名讀——小鹿,快使勁一扯(師:多用力呀!)——趕快扯吧,獅子追上來了!(師:你急得滿頭大汗了!如果學生在笑:大家想一想,那一刻鹿還笑得出來嗎,他的表情一定是——)帶上這樣的感受咱們也邊讀邊做動作——齊讀
整體讀,哎,小鹿終于掙脫出,這逃生的過程真是 !(讓人心驚肉跳、緊張、驚險,心都吊在嗓子眼了)把這樣的感受帶進朗讀中,誰來讀。
(1)指名讀——評:真是驚心動魄的一刻呀!(1個)
(2)齊讀:聽,獅子追來了(音樂)大家一起讀。
5、就是經歷了這樣生死大逃亡,鹿對自己角和腿的態度有了徹底的改變,難怪他嘆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指名讀
6、那一刻,鹿明白了什么呢?
(1)(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鹿明白了 (3個學生)
(2)老師聽明白了,你們的意思是說(大屏幕中打出):美麗的東西不一定有用,難看的東西有時候很有用。
7、小結:這就是這則寓言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讀——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8
教材簡說
本文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本課的語言簡潔生動,尤其是小鹿的四句獨白值得回味推敲:前三句都以一語氣詞開頭,凸現小鹿當時的心情,是進行朗讀訓練和語言積累運用的珍貴語例;最后一句意味深長,有助于學生讀懂故事的寓意。文中的插圖展現的小鹿正陶醉于自己的美麗,利用圖片展開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揣摩小鹿的心情,使朗讀入情入境。
設計理念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有著非凡的魅力。由于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探求寓意,須引導學生憑借想象將文字變成活動的生活畫面,激活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此基礎上再以讀促思。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學生的理解得以深化。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3、通過自讀自悟,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
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準備
自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你們看,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板書:鹿)喜歡它嗎?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鹿?學生交流。
2、老師還為大家請來了(板書:獅子)誰來說說在你心中獅子是怎樣的?
3、兇猛的獅子和漂亮的鹿碰到一起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伊索寓言》中的《獅子和鹿》。
設計意圖: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兩個動物朋友獅子和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引導孩子去猜想獅子和鹿之間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進而激發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請大家把書翻到110面,大聲朗讀整個故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詞語
欣賞 勻稱 珊瑚 精美別致
抱怨 撅嘴 皺眉 沒精打采
灰心喪氣 掙脫 獅口逃生
大家讀得很認真,相信這些詞語肯定都認識了,哪位勇士愿意先來試試?誰愿意當小老師?
3、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欣賞 抱怨 獅口逃生
真不錯,讀了一遍就讀準了詞語的字音,還能讀得有滋有味。不過,如果你能用這幾個詞語把整個故事說成一句話,那就更了不起了。指名說。(板書:角 腿)
三、品讀鹿之美
1、 故事中的小鹿到底是怎樣欣賞和抱怨自己的,請同學們默讀1—4自然段,用“——”劃出小鹿欣賞和抱怨自己的話。
2、 交流
(1)誰來說說鹿是怎樣欣賞自己的角的?
欣賞的話:
“咦,這是我嗎?”
“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他為什么欣賞自己的角?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角很美麗?(板書:美麗)你就是這只美麗的鹿,快夸夸自己吧!下面的小鹿都迫不及待要夸夸自己了,那就自己夸夸吧!指名讀。
(2)小鹿都快要陶醉了,可是他為什么還要抱怨呢?(板書:難看)小鹿怎樣抱怨的?
抱怨的話: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意思就是說:
你看,小鹿們都在抱怨呢?(自由讀)誰來抱怨一下(指名讀)
3、 引讀2-4自然段
看你們讀得如此有滋有味,老師也想加入,歡迎嗎?老師當解說員,你們讀小鹿的話,可要聽好老師的提示。
“咦,這是我嗎?”
“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師:漂亮的小鹿們,你們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今天突然發現,所以驚喜萬分,
生:“咦,這是我嗎?”
師:你們不急著離開了,對著自己的身影大加贊賞
生:“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可是,當你們看到自己難看的細腿之后,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抱怨道
生:“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設計意圖:記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句話這樣說道:“應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朗讀訓練中,我鼓勵學生讀出對文中情感的不同體驗,并結合具體語段來說說自己的朗讀體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同學之間互相評論,相互促進,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一朗讀訓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為下文體會鹿的思想轉變,奠定了基礎。一輪輪的朗讀,會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四、研讀獅口逃生
1、正當鹿抱怨自己的腿,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時,一場厄運正悄悄地降臨,知道將要發生什么嗎?
2、視頻播放猛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
同學們,看過“動物世界”嗎,看到過猛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我們再來體驗一下。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特別是課文所描寫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場景,如果光靠講學生很難進入這種情景。視頻的引入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師范讀,再次創設情境。
對于弱者來說,這真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那么故事中的小鹿又將面臨怎樣的生死抉擇呢?那樣吧,現在我們就到森林深處去親自體驗一下。閉上眼睛:正當鹿抱怨自己的腿,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時,一場厄運就這樣降臨了,鹿猛一回頭,(驚叫)
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3、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你從哪些詞語體驗到了緊張,驚心動魄?
4、這叫有驚無險。大家體會得很好,不過,我還想提個建議,當大家讀到,“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時,就在后面寫上三個字“好險啊!”;讀到“鹿使勁一扯,才把鹿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的時候,也寫上三個字“好險啊!”我們再把這兩段連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5、我們一次比一次體會得好。下面我們再讀的時候,要求提高了。“好險啊!”這三個字,讓它們悄悄地藏在心里,只在心里暗暗想:好險啊!老師念每個句子的前半部分,你們接下去!
師再次引讀,師生合作整讀課文五六自然段。
6、師總結:我想這回大家完全可以給“動物世界”配音了。
設計意圖:課文五六自然段,正是寫鹿遇險的經過,真是有驚無險。學生初讀時,可能會顯得四平八穩,漫不經心。幾經啟發之后,學生在朗讀速度上是加快了,但讓人倒抽一口冷氣的驚險場面卻感受不到。適時地播放視頻,聽老師范讀,此時,學生就能體會到那種劫后余生的感覺,讀起來就有 “驚心動魄”的感覺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可小看老師的“導悟”作用,有時老師藝術性的寥寥幾語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在這一段的朗讀訓練里,通過老師一次次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一次次主動參與到朗讀實踐中,老師把穎悟的心靈交給學生,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和靈性的精神世界與學生共享,潛移默化中老師就會成為學生精神文化之旅的親切導游。
五、領悟道理、拓展延伸
1、小鹿跑到了一條小溪邊,停下腳步,一邊喘氣,一邊休息,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鹿,剛才師口逃生的一幕肯定還在腦海回旋,心肯定還在砰砰直跳,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么?你還會欣賞美麗的角,而抱怨難看的腿嗎!他嘆了口氣,說 生:“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2、是啊!角雖然( ),但是卻差點兒讓他送命(板書:差點送命)腿雖然( ),但是卻使他獅口逃生(板書:獅口逃生) 于是,小鹿經歷了這次災難之后,痛定思痛,幡然省悟,它毅然鋸掉了頭上那兩只美麗的角,同學們討論一下鹿該不該這樣做呢?
同學們明白了美麗的角不能鋸掉,他在不同的時候也是有作用的,讀到這里,你想對鹿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好看的東西不一定有用,不好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一個人雖然長得漂亮,但不一定美,而要看他的心靈是不是美。)
3、很高興同學們能從這則寓言中悟到很多東西。像我們熟悉的《龜兔賽跑》選自《伊索寓言》,它語言凝練,寓意深刻,能讓我們在讀后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滿足,希望同學們能和寓言交上朋友,和書交上朋友,成為真正的讀書人,因為讀書人是幸福人。
設計意圖:思辯的這一過程,我想肯定能完全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在小組激烈的辯論中,孩子們肯定能據理力爭,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式,爭先恐后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思想的交鋒使課堂上高潮迭起,然后老師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們推薦這一特點鮮明,又深受大家喜愛的文學作品,激起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愿望。
板書設計:
獅 子 和 鹿
圖片
角 腿
美麗 難看
差點送命 獅口逃生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設計思路】
1、讀中感悟,讀中積累。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朗讀說話、感悟體驗,從字里行間體會鹿前后認識的變化和課文的深刻內涵。
2、聯系《陶罐和鐵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想請兩位朋友來到我們的教室,大家認識它們嗎?獅子被人們稱為“森林大王”,你能說說它有哪些本領嗎?鹿又有什么本領呢?
2、課文想通過獅子和狼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誰會讀書。
二、合作讀書,初步感悟
1、學生自由地、輕聲地朗讀課文,勾畫生字、生詞。
2、同桌互聽,互教:互相抽讀課文,注意檢查生字是否讀準音。
3、同桌一起想辦法理解本課的生詞。
(如查字典理解“別致、猶豫”,聯系人的樣子理解“勻稱”,用換詞法理解“抱怨”等。)
4、開展“朗讀接力賽”:以同桌齊讀的方式輪流讀全文。
三、感情練讀,加深理解
1、練習朗讀,比一比誰能有感情地把課文讀出來。
2、把你讀得最好的一段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
3、指名讀。引導評價。
4、抓住重點句指導朗讀,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就在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機靈地支起耳朵,不錯,正是腳步聲!鹿猛一回頭,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他嘆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指名讀,評一評:
第一句是對角是喜愛、贊美,要讀出自我欣賞、自我贊美的感情。
第二句是對腿的不滿和抱怨,要讀出嘆息、抱怨的語氣。
第三句寫出了情節的緊張、變化的快,“忽然聽到”“猛一回頭”“哎呀”“正在逼近”朗讀時要語速加快,讀出形勢的危急。
第四句要讀出嘆息、誠懇的語氣。
5、說一說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態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6、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四、聯系比較,拓寬視野
1、回憶《陶罐和鐵罐》一課說明了什么道理?
2、《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這兩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10
【教材分析】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寓言故事,通過一只鹿在遇獅前與遇獅后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了一個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設計理念】
1.根據特點,抓住特點。是一篇寓言故事,由于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它既有對孩子們理性的思想教育,又是感性的語文課。因此,教學中,緊抓住小鹿對角的欣賞,對腿的抱怨,以及最后為什么改變了看法,不斷地循環推進。
2.略中有精,粗中有細。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整體把握“略”處理,重點感悟“精”處理,略與精相輔。因此,在與學生的感悟和交流中尋找“精”的落腳點,力求做到“教”略而“學”不略。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道理的同時,進行諸如朗讀、語氣詞、字詞句等多種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2.難點:使學生體會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抓住導讀,整體把握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獅子和鹿》,讀課題。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平常是怎么學習略讀課文呢?
師:請個小朋友來讀閱讀提示。[分兩步:先(知道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然后(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自主學習,掃清障礙
1、自主讀文。
師:要知道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那就得讀課文,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字詞。
師: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
四字詞:精美別致、沒精打采、灰心喪氣
多音字:勻稱、稱贊 撒開、撒網 掙脫、掙扎
3、概括故事。
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課件出示)誰能借助提示來試一試。
一只鹿原來十分( )自己美麗的角,而( )四條腿長得難看,后來當獅子向他撲來時,難看的腿幫他( ),而兩只美麗的角卻讓他( )。(板書: 鹿角 、鹿腿)
三、合作交流,辨析誰美
1、一辨鹿角和鹿腿誰美?
師:哦,我們來看看書中的鹿怎樣評價自己的角和腿,默讀3、4自然段,用“——”線畫出相關句子。
師:鹿角和鹿腿,你覺得哪個美麗?贊成鹿角美麗的舉手,贊成鹿腿美麗的舉手。(預設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鹿角美”)為什么?請你說說理由。
學生交流:分別指名讀出來。大屏幕出示,讀一讀。
a.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b.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師:這兩個句子中藏著小秘密,誰能找到? (末尾都有“!”,一二兩句前還有語氣詞)
(1)欣賞鹿角
師:多美的鹿呀,請看圖,說說鹿怎樣看自己的角?(欣賞)
師:(出示句子)是啊,他對自己的鹿角很滿意,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身材( ),角( ),好像( )。
師:你就是小鹿此時心情如何? (帶著這種感情朗讀句子)
(2)抱怨鹿腿
師:鹿這么喜歡自己的'角,可是看到自己的腿呢?(抱怨)抱怨什么?(太細 )
師:還從哪看出抱怨?(“唉” “撅著嘴,皺著眉” )
師:請帶著你的表情和動作演一演,讀一讀吧!
2、二辨鹿角和鹿腿誰美?
師:正當鹿抱怨腿時危險向他逼近,誰來了? (獅子 )
師:你們都看過《動物世界》里猛獸捕食的場面吧?你想到了哪個詞? (危險、緊張、驚心動魄 )
師:是的,現在咱們就去現場看看吧,誰愿意讀第六自然段?
師:此時鹿會想些什么?
師:多么豐富的想象力,此時鹿還在欣賞角抱怨腿嗎? (沒有 )
(讀: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
師:此時,你認為鹿角和鹿腿誰美麗?(舉手統計)(預設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鹿腿美”)
四、領悟寓言,內化提升
過渡:(指著板書)剛才你們絕大部分認為“鹿角美”,現在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鹿腿美”,這到底哪個美?
1、小組討論:請聯系生活或者本單元的課文,談談你的見解。
2、匯報交流:
預設1:我們學過《矛和盾的集合》,只有矛就不能自衛,只有盾就不能進攻,兩者合二為一,就大顯神威了。鹿角和鹿腿合起來,就什么也不怕了!
預設2:角和腿各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正確對待……
預設3:《陶罐和鐵罐》也是告訴我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小練筆
拿出你的筆,把你的心里的話寫在你的課堂練習本上。
比如:鹿呀,我想對你說————
4、拓展延伸
師:獅子和鹿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我們還讀過很多,你們知道嗎?(《烏鴉喝水》、《農夫和蛇》、《狼來了》……)
師:是啊,這些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哲理,《獅子和鹿》一起都起源余一本古老的寓言故事書,《伊索寓言》其中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動物之間,很短小也很有趣,老師希望大家在下課后可以找來看看讀一讀,相信你們會明白更多的道理。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態度,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的不同的態度。
2、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每人課前閱讀一個童話故事。
3、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出示圖片,形象揭題
1、課件展示圖片: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有鹿、有獅子。看到這兩種動物,你想到了什么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 、教師小結激趣。獅子兇猛,鹿很美麗,這個大家都已知道。不過,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卻要告訴我們一個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
二、出示學習要求,明確學習任務
1 、引導學生讀課文前的導入語,學生歸納閱讀要求。
2、課件展示學習要求:
(1)了解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受到什么啟發?有什么體會?
(3)把本文和《陶罐和鐵罐》一文作比較,說說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讀一讀: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兩個多音字。
2、想一想: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生字詞的意思。
3、說一說:小組內互相提醒容易讀錯的字詞,交流對本課生字新詞的理解和理解方法,然后全班匯報。
教師及時點撥小結,如鼓勵大家用看圖、換詞的方法理解“勻稱”,用聯系上下文和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抱怨”。
4 、議一議: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整體感知。引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 、學生再次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2 、指名請幾位同學朗讀展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3 、一起來評一評讀得怎么樣。教師相機做朗讀指導。
教師相機提取幾個重點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1)課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指導讀出鹿喝水的悠閑和發現自己水面倒影的驚喜。
填一填比喻句:鹿的角好像__________________。
誰能用“多么……多么……”練習說話?
(2)課件出示:“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指導讀出對腿的不滿和抱怨。
比較: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這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想結合。通過角色體驗、朗讀感悟,引導學生把自己和鹿的形象融為一體,從而對文本產生親近感,感悟語言的優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五、品讀重點段落,體會課文道理
1、課件出示課文第6──7自然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兩段課文。可以和四人小組討論讀,可以把喜歡的詞句讀給同桌聽,可以和好朋友一人一句交替讀。
2 、課件點紅并齊讀:“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請學生從中找出兩對反義詞:美麗──難看送命──逃生
3、想一想:難看的腿有什么優點?美麗的角又有什么缺點?
4 、說一說:你從中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有什么體會?
鼓勵學生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5、教師相機小結。
六、比較學習,領悟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這兩篇課文都是童話故事,都是通過一個具體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在寫法上,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類似寫法的課文我們學過許多:如《兩只小獅子》、《駱駝和羊》、《狼和小羊》等。
你也能舉例說說嗎?
七、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內容、思想、表達方法、學習方法、朗讀……)
【學生的總結往往比教師的總結更深刻、真實、有效。】
八、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可以摘抄課文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復述課文,可以比較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的'異同……
【自己設計自己喜歡的作業,增強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獅子和鹿》教后反思
本學期,我們中段教研組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如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課題,在前段時間的校第一輪公開課中,我們均以口語交際課為內容進行了課題研究。那么,如何在平時的閱讀課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們將此作為了第二輪公開課的研究重點,為此我選擇了上《獅子和鹿》這節課。
《獅子和鹿》這節課因是自讀課,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已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己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后,我又結合本學期我們的研究課題—“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回憶《陶罐和鐵罐》帶給大家的啟示。學生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根據課文中的道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學生各自發表了意見,有的學生說自已明白了,好看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并不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說明白了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個同學范鑫說自已明白了,一個人長得雖然漂亮,但有時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為大家做好事。同學們更總結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看來我們從課文里確實是能教學生學會很多東西。同時我也突然有了一個計劃:現在市面上雖然有很多兒童讀物,但很多內容卻并不能引導學生有一顆美好的心靈,我想為我的學生們多寫一些這樣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慢慢學會做人。而這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明顯的感到,我的孩子們愛說了,敢說了,也會說了,我為此由衷地感到高興。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 12
教材分析:
《獅子和鹿》 選自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第七單元共有四篇寓言故事,分別是《矛與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陶罐和鐵罐》及《獅子和鹿》,四篇課文都是通過敘述一篇故事讓學生明白看問題需全面,學會用善于動腦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本篇《獅子和鹿》主要講了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本文采用生動的形式,告訴人們尺有所短,寸有所短。物有長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
設計理念:
《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三年級正處在中低段的閱讀轉型期,所以依舊以鞏固學生閱讀和賞析的基礎為主,其中包括,夯實字詞基礎,設置語言訓練點,復述文章大意,揣摩主人公的心理和態度等。《獅子和鹿》是一篇寓言故事,沒有前三篇寓言課文的奠基,所以老師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寓意是本堂課的難點,為使學生能清楚地感受到鹿對角前后態度的大改變。我將文章劃分成為兩個部分,讓學生自己找尋富有情感判斷的句子,再結合句子進行關鍵詞語的提煉,特殊句式的分析,最后分析前后態度的轉變,在情境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從而結合個人生活經歷得出寓意,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
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同學們,昨天江老師給你們講了一個關于獅子和老鼠的故事,今天獅子又帶著它小伙伴來給大家講故事了,來!讓我們先把獅子請出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請故事的主人公登場了(出示鹿圖片)這是誰呀?這是一只怎樣的鹿呢?那么在森林里,獅子和小鹿會發生什么驚奇的故事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獅子和鹿》。
請同學們伸出你的右手,和江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
二、初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1、初讀課文,字詞檢測主要考察生字,多音字,反義詞,助于學生理解文意。
2、初讀課文,概括內容。
幫助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填空式概括文章內容,奠定情感基調。
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獅子撲來的時候,鹿有力的長腿幫助它獅口逃生,而美麗的角卻讓它險些送命的事。過渡從同學們的發言可以看出,在文章中,鹿非常喜歡自己的'角,它是如何夸獎自己的角呢?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在文章的1—4自然段中找出鹿贊美角的句子并用波浪線畫出來。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再讀課文,將1到4自然段中鹿贊美角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
1、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找出特殊句式:比喻句
關注語言訓練點:仿寫,觀察小鹿其他的部位。
情感朗讀
2、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提煉關鍵詞語:太細了
找出特殊句式:反問句,比較反問句和陳述句情感表達上的差別。結合前文,“噘起嘴,皺起眉頭”,情感朗讀。
從同學們特別有感情的朗讀中,老師知道了,因為鹿的角非常美麗而且精美別致,所以特別喜歡它的角,那么接下來請同學們讀一讀文章最后一句話。 “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同學們請想一想,這句話小鹿是喜歡角呢?還是喜歡腿?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再讀課文,將5—7自然段中描寫腿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
教學反思:
執教者在把握文章和設計環節上存在較大的失誤。
本篇文章是一篇略讀課文,不能求全求精,應一課一得。一課時的限定要求老師抓住一點,重點突破。本節課若沿用精讀課文的模板,學生只會留下泛而淺的印象,這樣既未能鞏固技能與方法,也未能讓學生理解到文章深刻的精神內涵。結合整個單元來看,本單元的重點是把握寓言這一文學體裁,《獅子和鹿》這篇課文安排在最后一篇,說明是想在前三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在本節課上對解讀寓言的相關方法進行訓練,執教者對該篇文章的把握不夠,導致教學方向出現偏差。
環節的設置上執教者思維較清晰,但是環節的設置不合理,在本節課中共設置了6個環節,分別是:情境導入、字詞檢測、概括文意、品析句子、情境練筆和提煉寓意。課堂的重點是比較鹿對角前后態度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品析句子、情境練筆兩個環節,在品析句子這個環節形式單一,學生的自主性不強,所以出現了推不動的現象。在情境練筆這個環節中,由于執教者個人駕馭能力有限,時間倉促,導致情境的創設不成功,學生難以走進情境,最后難以流暢的總結寓意。
在備課過程中,執教者還是應該多預設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備課。在上課過程中,執教者應該靈活機動的調整教學方法。關于略讀課文的處理,還需要多研磨研磨,如何挑準一個有價值的小切入點,步步深入,也是語文教師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一課一得”不僅僅要求老師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有所收獲,更要讓自己在每一次的課堂上有所成長。
【三年級《獅子和鹿》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獅子和鹿教案02-28
獅子和鹿教案模板04-26
《獅子和鹿》教案范文07-16
獅子和鹿教案優秀12-21
獅子和鹿教案范文04-19
課文《獅子和鹿》教案08-22
《獅子和鹿》的教案范文08-11
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07-29
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