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方案
山西省襄垣縣侯堡鎮西周小學 袁琴琴
課題名稱 組合圖形的面積
科 目 數學 年級 5年級上冊
教學時間 2011年11月25號
學習者分析 我所帶的班級,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習慣,有了一定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他們善于爭論,有較強的表現欲望。但他們也是有許多問題,馬虎毛病多,眼高手低,經常練習不充足。將要學習的內容是學習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后的一節較難的課,可能要出現看不出復雜圖形分解的關鍵,不會下手,知難而退,操作起來還會遇到許多善于變化的圖形,更關鍵的是在多訓練中發展思維培養創造力,作業過程中要多注意、多檢查。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注重培養思維的多樣性和開放性。
2. 在作業過程中注重養成多思考的習慣,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思考轉換的依據。組合圖形的面積適時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觀點。
3. 形成自己判斷自己對錯的能力。
4.尊重學生和學生的個性差異,可以挑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仔細觀察、小組合作、分析綜合、動手拼拼、擺擺、發展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知識與技能
1.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
2. 在合作探究組合圖形的面積中,發展“轉化”的思維方法。明白組合圖形的面積關鍵是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規則圖形”,或是求兩個圖形的和,或是求兩個圖形的差。
教學重點、
難點 1.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
2. 在合作探究組合圖形的面積中,發展“轉化”的思維方法。明白組合圖形的面積關鍵是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規則圖形”,或是求兩個圖形的和,或是求兩個圖形的差。
1. 在作業過程中注重養成多思考的習慣,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思考轉換的依據,。組合圖形的面積適時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觀點。
2. 形成自己判斷自己對錯的能力。
3. 注重培養思維的多樣性和開放性。
教學資源 PPT課件、小黑板、紅旗、風箏、房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1. 從生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認識組合圖形。
1) 師展示自己收集的美麗圖形:有紅旗、風箏、房子、七巧板等等。提出問題:
2) 師: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
2. 體會組合圖形:
1) 師:第二次仔細觀察,說說你的發現?師提示:他們多美呀?會求他們的面積嗎?認識他們嗎?是什么圖形呢?他們很復雜嗎?你能想出下手的方法嗎?
3. 學生合作完成。班級交流。注意組織課堂,交流時教師的追問和點撥。
教學活動2
1. 自我展示:
1) 把自己課前收集的圖形拿來展示,邊展示,邊與自己的小伙伴說說他們是有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
2) 班級交流。
2.師選擇有代表的圖形展示,共同分析是有哪些基本圖形構成的。
教學活動3
1、總結方法,升華練習,探究技巧。
1) 通過大家爭論后,師小結:把“組合圖形的面積”轉化成大圖形與小圖形的差。或者轉化成幾個簡單圖形的和。在作業過程中注重養成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思考轉換的依據,形成自己判斷自己對錯的能力。
2.找準數據:明白每條線段的數據是多少?然后求面積。
1)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典型的組合圖形。
師:先說說下面圖形的有關數據是多少?組合圖形可以轉化成什么?再計算它們的面積。你認為選擇哪種方法最好?要善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最簡單的、最不善于出錯的。
教學活動4
練習鞏固。
出示書上93頁圖。下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的側面圖:
1.求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用190快磚,需要多少塊?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3..某工人師傅粉刷這面墻共收300元,他每平方米收多少錢?
教學活動5
課堂小結: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怎么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結合以前學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和這節課學習談談我們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