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三)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5頁例4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蹦芮別周長和面積,加深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么辦?
學生可能回答:
教師:說得好,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二、教學新課
1苯萄Ч啦
出示長方形:
教師: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估測)學生獨立解決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2敝艸ず兔婊的比較
教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先應怎么辦?
學生獨立測量教科書第45頁例4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它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交流測量情況和計算結果,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
學生討論: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意義、計量單位及計算方法上去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別,并交流、填表。
板書: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意義計算公式
周長面積
三、鞏固應用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分別相等嗎?
(2)完成練習八第1,2,3題。
(3)實踐活動。
①先估計教室面積,再測量出教室的長和寬,并計算周長和面積。
②估計操場的面積。
四、反思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面積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簡單的換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8~49頁,例1、例2、例3。
【教學目標】
1蓖ü對面積單位及其算法的回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2痹誚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繃私獾ノ換凰閽諫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塊。
學具:尺子(直尺、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幣導學生回憶,激活原有知識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面積單位?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奔し⑿巳
計算數學書、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積用哪些面積單位合適?這些面積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碧崾究翁猓杭虻サ幕凰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苯萄Ю1
(1)出示例1的方格圖: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說說你的方法。
(2)學生匯報:
①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正方形的面積:一個方格是1cm2,這里有100個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0cm,運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00cm2。
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還可用1dm表示,運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dm2。
(3)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有同學說是100cm2,有同學說是1dm2 ,到底誰對誰錯呢?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說法都正確。因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既可以用10cm來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積既可以說成是100cm2,也可以說成是1dm2。
(4)由此可見,1dm2與100cm2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小結:1dm2與100cm2之間的關系是1dm2=100cm2,因為他們算的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而正方形的邊長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書:1dm2=100cm2)
2苯萄Ю2
(1)師生共同總結學法:①回憶在同一個圖形里有不同的單位計算面積的過程。②將計算結果進行比較。③找出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運用以上學習方法,小組探究學習m2與dm2之間的換算關系。
(3)檢查探究學習情況。(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板書:1m2=100dm2)完成第49頁的“試一試”。
3苯萄Ю3
(1)你能獨立求出這扇窗戶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嗎?“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換成用dm2作單位。
(3)學生獨立完成后,師生評析。
三、及時鞏固,加深理解
完成課堂活動第1,2題。
四、小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