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 學案(蘇教國標版一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8-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每小組準備5個正方形、7個三角形、4個圓裝在一個盒子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手中拿的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怎樣才能知道裝的是什么?那么你們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個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怎樣才能知道?

今天我們將來學習統計的知識,來幫助小朋友整理這個盒子。(板書:統計)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用什么辦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幾個正方形、有幾個三角形、有幾個圓?

(如果學生說先把三種圖形分開,再一種一種數出個數。可以請幾名同學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演示這種方法)。

(2)想一想,有沒有其他方法?指揮學生看書,仔細看圖,說說圖中的學生是怎樣統計三種圖形個數的,其中一名學生做什么事,其他學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圖中的學生那樣統計嗎?

4人一組分組活動,一人報名稱,其他三個人記錄。學生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

(3)展示和交流學生記錄單,說說各種記法的特點,比一比誰記得清楚又方便?(畫“√”)

老師講解畫“√”表示1個圖形.有幾個“√”就是幾個圖形.你會用畫“√”的方法記一記嗎?(學生再用畫"√"的方法記錄一遍,老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4)提問:你能把整理的結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國嗎?統計表里的“一共”這欄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填寫統計表,集體交流時提問:(1)從統計表里能知道點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和一共的個數以外,你還能想到些什么?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統計,在統計之前,同學們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統計,如果是小組統計,要分派好每個同學的任務,一般選用畫“√”的記法記錄統計結果比較方便,最后完成統計表,從統計中我們不僅可知道統計的結果,還能想到許多問題。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組,統計小組里的鉛筆、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并把記錄的結果填寫在表中,老師解釋表中的“文具”欄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稱,“數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數據填進去就可以了。

2.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邊看邊分、邊記。

3.集體交流,說說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種文具多?哪種最少?

教學后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數學課有多少節?誰多?多多少節?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計一星期有幾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幾天?比陰天呢?

③晴天比陰天多幾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組活動,統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計表。

(2)集體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教學后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