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淺顯而又向上的兒童詩,全詩描寫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牧民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牧區(qū)的孩子從小是在“高大魁梧的伊犁馬”的馬背上,伴著優(yōu)美的“冬不拉”旋律成長起來的。
這首詩的前三節(jié)描寫的是牧民的現實生活,馬背上出生、喂奶、練跑、唱歌……這些都是哈薩克人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說明了“馬”對于哈薩克人的重要性。第四、五小節(jié)是詩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芭Q蛳裥切窃谏磉呴W光,牧草像綠云在腳下翻波濤”向我們描繪了牛羊成群,牧草鮮美的草原景象!皺C器人為我們擠奶接羔”,“剪毛機吐出來五彩的羊毛”向我們呈現出牧民實現現代化以后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六、七小節(jié)由“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引起,說明詩中想象的一切即將變成現實,因為牧區(qū)的老師“騎馬來了”,她帶來了知識,她將把草原的兒女領進知識的大門,牧區(qū)兒女從小掌握了科學文化本領,牧區(qū)的將來有了新一代的建設者必將變得越來越美好。
要點提示
1.現代詩表達的情感一般都比較強烈,本課選的這首詩也不例外,教學中應重視讀中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2.現代詩行文比較活潑,但也有韻腳,指導朗讀時應注意讀中體會,培養(yǎng)語感。
3.詩中許多優(yōu)美的段落、語句,在引導學生自主的選擇某一小節(jié)體會讀后,應鼓勵學生積累下來,可以背,也可以抄寫。
教學建議
1.教學這首兒歌時,要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上,朗讀是最直接的語文實踐活動,好文不厭百回讀!笨梢圆捎谬R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牧區(qū)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來。并且鼓勵學生邊讀邊想象兒歌所描繪的畫面,這樣更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陶冶美的情感。
2.對于學生個別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稍加說明,但不要過多的解釋,如: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
3.課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草原牧民生活的資料,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找一些關于牧民生活、草原景象的錄像,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對牧民的生活有形象的感知。
暢所欲言
這一活動應該先是組織學生搜集帶“馬”字的成語和成語故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課外積累的興趣。然后,課堂上再組織學生當堂交流,交流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帶“馬”字的成語參考:馬到成功、馬首是瞻、馬失前蹄、馬不停蹄、馬馬虎虎、一馬當先、一馬平川、萬馬奔騰、老馬識途、走馬觀花、快馬加鞭、金戈鐵馬、汗馬功勞、人仰馬翻、厲兵秣馬、駟馬難追、當牛做馬、千軍萬馬、人歡馬叫、人困馬乏、害群之馬、牛頭馬面、車水馬龍、犬馬之勞、聲色犬馬、指鹿為馬、寶馬良駒、心猿意馬、騎馬找馬、青梅竹馬、信馬由韁、策馬揚鞭、兵強馬壯、馬瘦毛長、戎馬倥傯、馬放南山、肥馬輕裘、萬馬齊喑、墻頭馬上、牛高馬大、鞍前馬后、招兵買馬、伯樂相馬、鞍馬勞頓、蛛絲馬跡、非驢非馬、懸崖勒馬、單槍匹馬、馬前潑水、走馬上任、盤馬彎弓、塞翁失馬、木牛流馬、脫韁之馬、呼牛作馬、天馬行空、率馬以驥、兵荒馬亂、盲人瞎馬
初顯身手
查找關于馬的繪畫、攝影、郵票、雕塑和音樂等藝術品的活動在學習了《天馬》一文后即可組織,這是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對孩子的鑒賞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在交流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筆下生花
本單元的習作的內容是自由作文,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學生才能充分展開想象,寫出真實的思想和經歷,自主表達出單元的主題。習作指導過程中,可以多回憶前面學過的文章,從中受到啟示,打開學生思路。
習作后,老師的講評課可以引導學生互評,悟出寫評語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金鑰匙
金鑰匙的內容不宜單獨出現,可以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注意滲透傾聽中要注意的問題,滲透性地進行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不要急于求成,破壞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馬背小學》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