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時間:2024-06-20 13:47:52 詩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小弁

  原文: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小弁

  斯,歸飛提提。民莫不,我獨于。何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周道,為茂草。我心憂傷,焉如搗。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匪父,依匪母。不屬于毛,不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有者淵,。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之。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矣,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無逝我梁,無發我。我躬不閱,恤我后。

  題解:

  這是被父房主,抒寫憂憤之作。舊說或以為周幽王放逐太子宜臼,宜臼的師傅作此詩;或以為宣王時尹吉甫惑于后妻,逐前妻之子伯奇,伯奇作此詩。這些傳說未可全信,但作為參考,對于辭意的了解是有幫助的。

  注釋:

  1、(盤pán):“(變biàn)”字的假借,快樂。(遇yù):鳥名,形似鳥,大如鴿,腹下白色。往往千百成群,鳴聲雅雅。又名雅鳥。

  2、提提(時shí):群飛安閑之貌。

  3、:善。

  4、(離lí):憂。

  5、(迪dí):平易。

  6、(居jū):同“鞠”,窮,阻塞。一說“”讀為“(交jiāo)”,荒。

  7、(逆nì):憂思。搗:(沖chōng)。

  8、假寐:不脫衣而寐。這句是說雖在夢中還是長嘆。

  9、維:猶“以”。用:猶“而”。憂能傷人,使人早衰老。

  10、(趁chèn):熱病。如:猶“而”。以上二句是說心憂時煩熱而頭痛。

  11、梓:木名?梢怨┙ㄖ推饔。桑梓都是宅旁常栽的樹。這句連下文是說見桑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所以起恭敬之心。

  12、:尊仰。匪:非。

  13、依:依戀。二句說我所依的只有父母。

  14、屬(主zhǔ):連。

  15、:唐石經作“離”,附著。以上二句是以衣裘為喻,古人衣裳以毛向外而用布做里子。毛喻父、里喻母。

  16、辰:時運。在:古讀如“慈”的上聲。這句是說遭遇不幸。

  17、(條tiáo):蟬。(慧huì):蟬聲。

  18、(崔上聲cuǐ):深貌。

  19、(配peì):草木眾盛貌。以上四句就所見景物起興,和上文斯、周道同類,不一定有所比。

  20、舟流:言無人操縱隨舟自流。這里的兩句和《邶風·柏舟》“彼柏舟,亦其流”同意。

  21、伎伎(岐qí):奔貌。

  22、(夠gòu):雉鳴。

  23、壞:讀為“(匯huì)”,樹木(影yǐng)腫。

  24、用:猶“而”。本句“枝”字和下文“寧莫之知”的“知”字諧音。樹木疾而無枝和人的憂而莫知有雙關的意思。

  25、相:視,見《小雅·伐木》篇注。投兔:投網之兔。

  26、先之:言在兔入網以前先驅走它。一說“先”讀為“掀”,言掀網放兔。

  27、(盡jìn):埋。

  28、維:猶“何”。

  29、酬:見《小雅·節南山》篇。“如或酬之”是說好像有人向他進酒似的,那樣樂于接受。“之”指“君子”,“君子”指父。

  30、不舒究之:不徐徐加以研究。

  31、(幾jǐ):牽引。伐大木時用繩牽著樹頭,要樹向東倒就得向西牽,讓它慢慢倒下。

  32、薪:劈柴。(侈chǐ):就是順木柴的絲理賴劈破。以上二句是比。言“君子”聽信讒言,不能徐究,不能依理分,還不如伐木薪的人。

  33、佗(馱tuó):加。以上二句是說丟開真有罪的人不管而將罪過加在我的身上。

  34、浚:深。二句說無高非山,無深非泉。山高泉深喻父子之情。

  35、由:于。

  36、耳屬(主zhǔ)于垣:是說將有偷聽的人貼耳于墻壁,就是今語“壁有耳”的意思。

  37、(茍gǒu):捕魚的竹簍。

  38、躬:自己。

  39、閱:收容。

  40、末四句已見《邶風·谷風》。這是引諺語表示本身既不見容,日后的事更顧不得了。

  譯文:

  快樂的雅鳥啊,從容飛飛還巢。人人都過得很好,只有我被憂傷倒。我對天有什么罪過?我的錯到底是什么?心里憂傷啊,叫我把它奈何!

  平坦的大道,長滿了野草。心里憂傷啊,就像棒子搗。睡夢里也要長嘆,憂傷使我衰老。心里憂傷啊,頭痛身如火燎。

  想到桑樹梓樹,我總是畢恭畢敬。我尊敬的只是父親,依戀的只是母親。難道我既連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著皮衣的里?上天讓我生下來,我的好運在哪里?

  密密的柳樹,上有蟬鳴.深深的水潭,長著茂盛的蘆葦。像在漂蕩的船上,不只漂向哪里。心里憂傷啊,要睡也不容易。

  鹿兒奔跑起來,四足輕快如飛。雉雞早晨鳴叫,呼喚母雞相隨。好比腫的病樹,病得不長枝條。我心憂傷啊,難道就不知覺。

  瞧那投網的兔子,或許還有人放它。路上有了死人,或許還有人葬他。君子啊你的居心,為什么這樣殘酷。我的心多么悲傷,淚流如何能住。

  君子聽信讒言,好像喝人家的敬酒。君子沒有慈心,不肯慢慢推究。伐樹還使繩索拉住,砍柴還要看看理路。真正的罪人輕輕放過,反而把罪名橫加給我。

  沒有高的不是山巒,沒有深的不是水泉。君子別輕率出言,有耳朵貼在墻垣。別讓人上我的魚梁,別讓人開我的魚,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哪顧得了我的身后。

  鑒賞:

  這是一首充滿著憂憤情緒的哀怨詩。從詩本身所表述的內容來看,當是詩人的父親聽信了讒言,把他放逐,致使他幽怨哀傷、寤寐不安、怨天尤父、零淚悲懷。《毛詩序》說:“《小》,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傳還補充說:“幽王娶申女,生太子宜臼,又說(悅)褒姒,生子伯服,立以為后,而放宜臼,將殺之。”對于這一歷史史實,司馬遷《史記·周本紀》記述得更為詳實。但此詩是宜臼自作,還是宜臼之傅所作,各家又有不同說法。宋人朱熹在《詩集傳》中說:“幽王娶于申,生太子宜臼,后得褒姒而惑之,生子伯服,信其讒,申后,逐宜臼,而宜臼作此詩以自怨也。序以為太子傅述太子之情以為是詩,不知其何所據也。”可是,他在注《孟子》時,又反趙岐注而認為是“太子傅之作”,并在《詩序辨說》中說:“此詩明白為放子之作無疑,但未有以見其必為宜臼耳。”可見,他也是首鼠兩端,舉棋不定的。三家詩又與上述諸說大相徑庭,提出了新說。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說:“魯說曰:《小》,……伯奇之詩。……(尹)吉甫娶后妻,生子曰伯邦,乃伯奇于吉甫,放之于野。伯奇清朝履霜,自傷無罪見逐,乃援琴而鼓之(指《履霜操》一詩)。宣王出游,吉甫從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王聞之,曰:此孝子之辭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乃射殺后妻。”孟子解此詩時,曾說“《小》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孟子·告子下》)”,趙岐注《孟子》,又據魯詩說而定為伯奇之作。因此后世的學者,有持毛說者,有持魯說者,持此者非彼,持彼者非此,致使讀者也莫衷一是。還是余冠英在《詩經選》中說得好:“這些傳說未可全信,但作為參考,對于辭意的了解是有幫助的。”至于還有人說這是一篇“棄婦之詞”(袁梅《詩經譯注》),更只能“姑備一說”了。

  全詩八章,章八句。首章以呼天自訴總起,先言“我獨于”的憂傷和悲痛。作者以“斯,歸飛提提”的景象為反襯,以“民莫不谷,我獨于”為對比,以“心之憂矣,云如之何”為感嘆,充分揭示他內心沉重的憂怨之情。他無罪被逐,只有對天呼喊: “何于天?我罪伊何?”第二章就他放逐在外的所見景象,抒發自己內心的傷感。平坦大道上生滿了雜亂的茂草,象征他平靜的生活突然產生了禍端。他憤悲傷,“焉如搗”,臥不能寐,“如疾首”,并容顏早衰,詩句形象地展示出他憂怨交織的心情。第三章敘述他孝敬父母而反被父母放逐的悲哀。他雖然面對父母所栽的桑梓“必恭敬止”,對父母懷有恭敬孝順之心,但和父母的關系是“不屬于毛,不于里”,所以只有無奈地歸咎于上天:“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語言極其沉痛。第四、五兩章又以在外所見,敘述自己苦無歸依、心灰意懶的痛苦心情。“菀彼柳斯,鳴;有者淵,”,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卻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尚求其雌”,多么歡暢而富有生機,而自己卻“譬彼壞木,疾用無枝”。他孤苦一身,漂蕩無依,其內心的痛苦憂傷,別人是無法理解的,更見逐子失親的悲痛。第六章埋怨父親殘忍,不念親子之情。他說,野兔投網還有人放走它,人死于道路還有人埋葬他,而父親忍心放逐自己,只有使自己“涕既隕之”了。第七章指責父親,揭示出了被逐的原因。他指出,“君子信讒”,不僅“不舒究之”,反而“如或酬之”,結果顛倒了是非、曲直,“舍彼有罪,予之佗矣”。于是,詩人的內心也由“憂”進而“怨”了起來。最后一章,進一步敘述自己被逐后的謹慎、小心而警戒的心情。他感到他的災禍背景就像山泉那樣高深難測,因而警惕自己“無易由言”。因為“耳屬于垣”,會隨時讓壞人抓住把柄、進讒陷害。但這四句,又有些痛定思痛的意味,既求告人們不要再去觸犯他,又心灰意懶地感到后事難卜、前途渺茫。這四句亦見于《邶風·谷風》,可能是當時習用之辭,是自己特殊境遇中復雜心情的比擬說法。由此可見,這首詩以“憂怨”為基調,對自己被逐后的悲痛心情,反覆傾吐,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表述和揭示,感情沉重,言詞懇切,致使憂怨哀傷之情充滿紙上,對讀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在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時,采取了多樣的藝術手法,或正面描述,或反面襯托,或即眼前之景以興內心之情,或以客觀事物的狀態以比喻自己的處境。賦、比、興交互使用,泣訴、憂思結合,內容豐富,感情深厚,給人以具體、形象的感受。

  在組織結構上,其布局也是精巧的。方玉潤《詩經原始》說它“整中有散,正中寄奇”,“離奇變幻,令人莫測”,確實頗堪玩味。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小弁】相關文章: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小旻04-20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大東04-18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小宛04-20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巷伯04-20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04-20

詩經《小雅·小弁》翻譯鑒賞03-31

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北山04-15

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大東04-15

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鑒賞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