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經》里的蔬菜

時間:2024-09-23 21:43:46 詩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經》里的蔬菜

  導語:有人寫《詩經》里的植物,有人寫《詩經》里的動物,但很少人講《詩經》里的蔬菜吧!疫情期間,綠葉菜的價格上漲了不少,有些菜我們現在去超市也買不到。小編就帶你走進《詩經》這片菜園子里,看看里面都種滿了啥吧!

《詩經》里的蔬菜

  水芹:芹菜泥從古流行到今

  《詩經·魯頌》有一首《泮水》,開頭寫道:“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意思是想起泮河很愉快,走到水邊摘芹菜。這個“薄采其芹”的“芹”,當然是芹菜,但它不是膀大腰圓的西芹,而是身材苗條的水芹。西芹是從國外引進的,水芹則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

  這兩種芹菜的區別您是知道的:西芹粗大,汁多,脆,沒絲兒,不塞牙;水芹細長,葉多,如果烹調不得法,吃起來就會感到絲絲縷縷的,好像藏了很多纖維似的。有種夸張的說法是,吃一棵水芹,能拉出一根繩子。所以西芹可以涼拌,也可以熱炒,而水芹涼拌和熱炒都不適宜,最好換成其他烹調方式。

  在豫東平原,人們吃水芹時,菜葉和莖稈各有一樣吃法:菜葉洗凈,切碎,留點兒水分,拌少量面粉或者饅頭渣兒,加鹽拌勻,上鍋蒸,出鍋后,甜香滿屋,澆小磨香油吃,鮮得很。而水芹的莖稈,需要放入石臼里搗成泥,挖出來,澆點兒蒜汁。這道菜現在叫“芹菜泥”,在春秋戰國時期,則叫“芹齏”。“齏”這個字發“雞”的音,本意就是把蔬菜搗成泥(后來演變成腌菜),是一種非常原始的進食方式,從這個角度看,現代豫東人吃水芹莖稈的方法大有古風。芹菜泥或者芹齏的樣子不太雅觀,黏兮兮的,有種鳥屎綠的顏色,如果以“色香味俱全”作為一道好菜的評價標準的話,那么對不起,它必然落選。但我個人的看法是,哪怕以貌取人,也別以貌取食,好吃的東西未必好看,好看的東西未必好吃,您說是吧?

  枸杞:清熱的“甜甜芽兒”

  這枸杞,不是北方滋補燴面里常見的、甜甜的、據說能補腎壯陽的那種小紅豆,那是枸杞的果實,而我現在要說的是枸杞的葉子。枸杞葉子,上圓下尖,葉片微厚,像小羊羔的耳朵。

  枸杞葉長大了是不能吃的,太苦,但清明節前后生出的嫩葉很好吃。我們豫東平原管枸杞嫩葉叫“甜甜芽兒”,吃法很簡單:光摘葉片,別留葉柄,淘凈了,放入沸水里焯兩分鐘,撈出來,控到半干,用香油和醋調著吃。這道菜清熱去火,效果非常明顯,小孩子長口瘡,吃上一頓,必好無疑。

  《詩經·小雅》有篇《杕(dì)杜》,其中說:“陟彼北山,言采其杞。”來到高高的北山上,大家一起采枸杞。詩人采的應該不是枸杞果,而是“甜甜芽兒”,因為這篇《杕杜》作于四月,四月里吃“甜甜芽兒”剛剛好,離枸杞果成熟還早著呢。

  青蒿:拌上面粉蒸著吃

  “蒿”分很多種,譬如豫東平原,長有茼蒿、青蒿、臭蒿,還有一種“馬尾巴蒿”。茼蒿能吃,是長江以北大小飯館做蒸菜的首選;青蒿也能吃,但大多是野生的,不見人工種植,它在中藥里叫“茵陳”,清熱解毒,清肝明目,藥效跟“甜甜芽兒”有一比。在我們豫東,管茵陳叫“蒿蒿棵兒”,故意把“蒿”念成疊音詞,是一種愛稱。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一群小鹿呦呦叫,在那野地吃青蒿,我有一幫好客人,品德高尚又顯耀。詩里的“蒿”沒明言是哪種蒿,可能是茼蒿、青蒿,也可能是臭蒿、馬尾巴蒿,但我認定是青蒿。因為臭蒿的味道極難聞,牲畜是不吃的;馬尾巴蒿雖以馬尾巴為名,馬卻不吃它,羊也不吃,小鹿吃不吃我不知道,猜測起來,應該也不吃;茼蒿跟西芹一樣,是外來品種,有《詩經》的年月,它還沒在中華大地上出現呢。所以這里的“蒿”,極可能是青蒿,也就是茵陳,或者蒿蒿棵兒。蒿蒿棵兒沒開花時,葉片和莖稈都不苦,極鮮嫩,用滾水焯了拌菜,或者用滾油快速翻炒一下,或者拌上面粉蒸著吃,都很相宜。

  蒲公英:清香味最濃烈的“菜”

  有個詞叫“首如飛蓬”,出自《詩經·衛風》,原句是“自伯之東,首如飛蓬”,以女子的口吻寫出,意思是自從情哥哥走了之后,她就沒心思梳洗打扮了,頭發亂得就像蒲公英開了花一樣。蒲公英在我們豫東叫“黃妙苔”,春天的時候,黃妙苔還沒開花,葉片還很嫩,是素菜當中的極品。怎么吃呢?只有一種做法:用滾水焯,然后控水,澆醋撒鹽,香油涼拌。這道菜略微有一點苦,但主要是香非常濃烈的清香。

  細一瞧,上面說的這幾種植物,除了西芹,竟然全是野菜,很少有人專門去種。現在我有一個理想:多掙點兒錢,買兩畝地,不種別的,專種枸杞、青蒿、黃妙苔這個理想不難實現。

  荇菜:江南最地道的名菜

  這個荇菜呢,出自于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作者喜歡的姑娘去采荇菜了,按當今說法就是摘野菜去了唄!我們看看姑娘采的是啥?

  荇菜呢,今名莕菜,這種菜生長于城郊池沼或者不怎么流動的河水湖泊中,所以采的時候它“左右流之”,一個“流”字,道出了它在水中順滑、光潔、不好采的情況。《本草綱目》里解釋說這種蔬菜:“葉似莼而稍銳長者,荇也。”

  所以你看它的莖和葉均柔軟滑嫩,根也可以吃。全身是寶,可以入藥哈。那么怎么吃呢?這個菜可以加米煮成菜羹,還是江南名菜呢!

  葑菲:名字難念,但渾身是寶

  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一到了冬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腌咸菜。咸菜可以是用蘿卜、用蔓菁、用大白菜等等,總之,一切皆可腌。

  這里說的蔓菁和蘿卜,就是葑菲,來自《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葑,即蔓菁,俗稱大頭菜,菲,就是蘿卜。這句詩太有名了,本來說的是女主人嫁給老公后,一心為家里卻慘遭拋棄。女主人說這句話意思是采來蔓菁和蘿卜,卻將根莖全拋光。因為根莖在下面,沒有葉子光鮮。這里暗示她是根莖,她才是寶呢。

  蔓菁和蘿卜,古代人們一直在吃,到了今天依然是我們經常見經常吃的蔬菜。三國時諸葛亮曾經作為軍糧,如今成為北方人一年四季的佳品,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莖,冬食根。還有大咸菜缸子等著存儲,真的很實在哈。

  蔞蒿:預示春天到來的使者

  蔞蒿我們都不陌生,現在也在吃呢。詩經女孩有關蔞蒿的記憶,來自于蘇軾的那首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詩描寫了春天到來時,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開始抽嫩芽了,這時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從大海回到江河的好時節。

  詩經里的蔞蒿來自于《周南·漢廣》這首詩。這首詩里有一句:“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這里的簍,就是蔞蒿。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堆堆錯雜的柴草,乃是我砍下來的蔞蒿。這位姑娘要是出嫁的話,那我情愿替她喂馬。”主人公是個樵夫,追求佳人思而不得獨自苦惱。

  蔞蒿呢,水生植物,正月里長芽,芽是白色的,所以嫩芽可以生著吃,味道香而脆。詩經女孩想起小時候去地里采野菜,也是隨手咬一口,嘗嘗味道如何。蔞蒿的莖干可食,口感爽脆,營養豐富。葉子可以蒸煮著吃。所以這種綠色無污染的蔬菜,可以炒、可以涼拌、可以燒湯,味道鮮美,直到現在還是江浙地區春季餐桌上的“名菜”呢。

  苦菜:不喝王老吉也能清熱解毒

  舌頭或牙齦上火時,你的媽媽是否都會讓你吃一樣菜,要么是苦瓜,要么是苦菜。

  苦菜,來自詩經《唐風·采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苦,苦 菜,又名苦苣菜。這本來是一首諷刺謠言的詩,這句話的意思是攀山越嶺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兒尋到首陽山下來。看來這菜也是長在山腳下的。

  這個苦苣菜呢,藥用價值很高,菜性寒,味苦,產地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是消暑保健的佳品,所以夏天來個涼拌苦菜,也是非常美味的。記得用蠔油拌哈!

  蕨菜:山珍之王

  蕨菜不用說了,我們今天仍在吃,營養價值很高,是一種鮮香美味的野菜。

  蕨菜來自于詩經《小雅·四月》的最后一句,“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這首詩里出現了兩種菜:蕨和薇,即蕨菜和薇菜。這首詩本來寫的是一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他在被貶去南方的流放途中,有家不能歸,最后一句是他的嘆息,高高的山上生長蕨菜薇菜,低洼的濕地生長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處的我寫此詩,渲泄我心中的悲苦與哀憐。

  蕨菜呢,營養豐富,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我們今天仍在吃,它的嫩葉、葉柄均可入菜,有“山珍之王”的美譽。蕨的根莖還可供藥用,具有清熱、降氣、化痰的作用。春天快到了,來個涼拌蕨菜,清涼爽口,是典型的綠色食品。再來個臘肉炒蕨菜,也是非常美味啊!我都要流口水了!

  薇菜:歲歲平安

  這個薇菜詩經中還有一首特別有名的詩提到過它——《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根據《史記》記載,伯夷、叔齊隱居山野,吃的就是這種菜。

  說起薇菜,你一定也不陌生,我們涮火鍋時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青菜,它其實就是薇菜,今天大名鼎鼎的豌豆苗。這是一種一種營養價值高,鮮香味美的野菜。

  豌豆苗又被稱為“豌豆尖”“龍須菜”,在南方特別是江南地區最受歡迎,揚州人在歲首的餐桌上必擺上一盤豌豆苗,以表歲歲平安之意。現在北方人也能吃到這種美味的蔬菜了。它味道清香、質感柔嫩、滑潤適口,色、香、味俱佳。

  你們都怎么吃呢?詩經女孩主要還是拿來涮鍋,這種菜營養價值高,綠色無公害,而且吃起來清香滑嫩,味道鮮美獨特。恩, 我又開始流口水了!

  韭菜:餃子專用

  說說你最喜歡吃什么餡的餃子?當然是韭菜雞蛋啦!

  詩經里有韭菜嗎?當然,這句來自詩經《豳風·七月》:“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韭,即韭菜。我們知道,《七月》是一首勞動人民的贊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動豐收了認為是老天爺賞飯吃,所以一定要祭祀。那這句話意思就是二月開初祭祀祖先,用什么祭祀呢?當然是羔羊和韭菜。所以你看,韭菜在古代也是一種好吃的食物,才可以拿出來祭祀祖先呢。

  韭菜,顏色碧綠,味道濃郁,是北方人最受歡迎的盤中美食之一了,杜甫就有詩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如今韭菜不僅僅是春天可以吃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了。前兩天詩經女孩還做了韭菜盒子呢,說說你們怎么吃韭菜吧!

  薺菜:野菜珍品

  你們去野地里,公園里挖過野菜嗎?挖的最多的菜應該是薺菜吧!對于北方人來說,挖來薺菜怎么吃啊?包餃子啊!總之,一切都可以成為餃子餡,薺菜餃子尤其好吃哈!

  薺菜來自于詩經《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薺,即今天的薺菜。這首詩本來是怨婦詩,女子被丈夫無情拋棄,卻說:誰說苦菜味最苦呢?我覺得它像薺菜一樣甜。生活本來就不容易了,可是嫁人后毫無怨言,任勞任怨,卻慘遭拋棄,為女主人公默哀。

  薺菜比較鮮嫩,適宜作為鮮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降低癌癥。所以有癌癥的病人可以適當吃一些薺菜哈。

  莼菜:西湖名菜

  去杭州西湖游玩,你有沒有吃過一道名菜——西湖莼菜湯?

  莼菜,來自于詩經《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茆。”茆,即莼菜。這是一首歌頌魯僖公的詩,魯侯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采擷莼菜以備大典之用。你看,莼菜和韭菜一樣,也是用來祭祀用的。

  這個莼菜呢,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等,為睡蓮科植物。嫩葉可供食用,莼菜口感圓融、鮮美滑嫩,為珍貴蔬菜之一。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吃和入藥均可。北方人一般吃不到,所以去你杭州旅游,一定要吃一吃以“西湖莼菜湯”呀!

  后記:其實《詩經》里還有一些蔬菜,比如《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但是這些蔬菜我們今人不常見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詩經女孩在這里等你,愿和你聊一聊,《詩經》里還有哪些能吃的蔬菜,你能列舉出來嗎?

【《詩經》里的蔬菜】相關文章:

詩經里的名句250句08-05

詩經里最美好的句子10-04

分析《詩經》里的女性形象05-13

詩經里的愛情詩賞析12-19

詩經里的愛情詩解析08-11

《詩經》里的愛情:奔放自由不輸當今09-10

詩經里痛苦的愛情詩精選36首08-11

《詩經》里純樸浪漫的愛情詩篇06-30

表達詩經里相思之情的詩句190句10-10

分析《詩經·衛風·氓》里的人物形象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