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歌鑒賞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詩歌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詩歌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居易詩歌鑒賞 1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
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
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
一院子的菊花金黃金黃,中間有一叢白似霜的花兒是這么孤獨。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進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釋
⑴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
⑵孤叢:孤獨的一叢。
⑶白頭翁:詩人自謂。
賞析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滿”“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詩人由花聯想到人,聯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于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并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白居易詩歌鑒賞 2
問劉十九(1)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2),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3),
能飲一杯無(4)?
【注釋】
(1)劉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劉十九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2)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
醅(pēi):釀造。
綠蟻新醅酒: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3)雪:下雪,這里作動詞用。
(4)無: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么”或“嗎”。
【譯文】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安排得巧妙。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描繪出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猶如已經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里爐火正燒得通紅,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酒。“紅泥小火爐”對飲酒環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酒誘人了,爐火又添溫暖的情調,加上風寒雪飛的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里,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出詩人濃濃的情誼。“家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這首小詩在色彩的安排上是很有特色的,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悅目怡神之感。詩歌首句“綠蟻”二字繪酒色摹酒狀,酒色流香。次句中的“紅”字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了人的身子,也溫熱了人的心窩。“紅”“綠”相映,色味兼香,氣氛熱烈,情調歡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詞語,但“晚”“雪”兩字告訴讀者黑色的夜幕已經降落,而紛紛揚揚的白雪即將到來。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配置,異常醒目,也格外溫暖。
最后是結尾問句的運用。“能飲一杯無”,輕言細語,問寒問暖,貼近心窩,溢滿真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使其具有空靈搖曳之美,余音裊裊之妙;又創設情境,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詩人既可能是特意準備新熟家釀來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爾借此驅趕孤居的冷寂凄涼;既可能是在風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溫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間的常來常往。不管如何,都留給讀者去盡情想象了。
這首詩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近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白居易詩歌鑒賞 3
江南遇天寶樂叟 白居易
白頭老叟泣且言:
祿山未亂入梨園。
能彈琵琶和法曲,
多在華清隨至尊。
是時天下太平久,
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環珮合,
萬國會同車馬奔。
金鈿照耀石甕寺,
蘭麝熏煮溫湯源。
貴妃宛轉侍君側,
體弱不勝珠翠繁。
冬雪飄飖錦袍暖,
春風蕩漾霓裳翻。
歡娛未足燕寇至,
弓勁馬肥胡語喧。
豳土人遷避夷狄,
鼎湖龍去哭軒轅。
從此漂淪落南土,
萬人死盡一身存。
秋風江上浪無限,
暮雨舟中酒一樽。
涸魚久失風波勢,
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來君莫問,
驪山渭水如荒村。
新豐樹老籠明月,
長生殿暗鎖青云。
紅葉紛紛蓋欹瓦,
綠苔重重封環垣。
唯有中官作宮使,
每年寒食一開門。
鑒賞
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標志,此后這個一度繁榮富強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此詩通過與天寶老樂師的對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亂前后數十年間社會的巨大變化。昔盛今衰,國家治亂,皆從天寶樂叟的對談中娓娓道出。
白居易詩歌鑒賞 4
原文: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賞析
本題為《琵琶行并序》,“序”里卻寫作“行”。“行”和“引”,都是樂府歌辭的一體。“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當是傳刻之誤。宋人戴復古在《琵琶行詩》里已經指出:“一寫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各有獨創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如“序”中所說,詩里所寫的是作者由長安貶到九江期間在船上聽一位長安故倡彈奏琵琶、訴說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邁認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過虛構的情節,抒發他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容齋隨筆》卷七),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虛構的情節既然真實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詩的客觀意義說,它也抒發了“長安故倡”的“天涯淪落之恨”。看不到這一點,同樣有片面性。
詩人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從開頭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寫琵琶女的出場。
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無管弦”三字,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將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境烘染,就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無怪乎“主人忘歸客不發”,要“尋聲暗問彈者誰”、“移船相近邀相見”了。
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將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于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不那么容易,又要經歷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愿見人。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寫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過描寫琵琶女彈奏的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
先用“轉軸撥弦三兩聲”一句寫校弦試音,接著就贊嘆“未成曲調先有情”,突出了一個“情”字。“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后《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撚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語”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旋律繼續變化,出現了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于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如此繪聲繪色地再現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已不能不使我們驚佩作者的藝術才華。但作者的才華還不僅表現在再現音樂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千變萬化,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為下面的訴說身世作了音樂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見”之后,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一樣;在曲終之后,也略去了關于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面對這個形象,怎能不一灑同情之淚!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那個“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當琵琶女第一次彈出哀怨的樂曲、表達心事的時候,就已經撥動了他的心弦,發出了深長的嘆息聲。當琵琶女自訴身世、講到“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的時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病相憐,同聲相應,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寫琵琶女自訴身世,詳昔而略今;寫自己的遭遇,則壓根兒不提被貶以前的事。這也許是意味著以彼之詳,補此之略吧!比方說,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呢?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是不是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呢?看來是有的,要不然,怎么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轉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把處于封建社會底層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壓抑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論,相互映襯,相互補充,作如此細致生動的描寫,并寄予無限同情,這在以前的詩歌中還是罕見的。
白居易詩歌鑒賞 5
歌 舞
白居易
秦城歲云暮,
大雪滿皇州。
雪中退朝者,
朱紫盡公侯。
貴有風雪興,
富無饑寒憂。
所營唯第宅,
所務在追游。
朱輪車馬客,
紅燭歌舞樓。
歡酣促密坐,
醉暖脫重裘。
秋官為主人,
廷尉居上頭。
日中為樂飲,
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鄉獄,
中有凍死囚!
白居易詩鑒賞
此詩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當時詩人在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前蜀韋榖編《才調集》收此詩,題作傷閿鄉縣囚。
這首詩與《秦中吟十首》中的《輕肥》一詩思想內容相近,表現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對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階級之間的尖銳對立。
【白居易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白居易詩歌的鑒賞09-09
白居易詩歌鑒賞答案09-26
白居易《歌舞》詩歌鑒賞 11-16
白居易《賣炭翁》詩歌鑒賞10-18
白居易詩歌鑒賞大全07-15
白居易《歌舞》詩歌鑒賞10-23
白居易《輕肥》詩歌鑒賞10-05
白居易《輕肥》詩歌鑒賞08-27
白居易《建昌江》詩歌鑒賞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