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經飲食養生
《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下面是內經飲食養生,隨小編來看看吧。
第一條:不渴不飲
關于飲水,古人講究的是不渴不喝。現在的人不知道聽哪位專家說的,感冒喝水,肚子疼喝水,生理期多喝水·····喝水成了治百病的神藥,甚至有人提出每天要灌八杯水,杯子還不一樣,有的大如盆,灌完后,你一摸肚子,“咣咣”的,全是水的聲音,于是乎有的人開始不停的小便上廁所,還理直氣壯地說,我這是在排毒呢。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造成遺尿等問題。臨床上很多這樣的病人,都是一咳嗽,“嘩”的一下,尿就出來了,自己卻還在那兒灌水;有的則是長了一臉的水斑。 所以,不要以為對所有人來說水就是好東西。
水是陰寒的東西。世界上沒有好與不好的區別,多了就是壞事兒。很多人應該還知道,小時候在農村,看到那些大騾子、大馬一天活干下來,出了一身的汗,然后就去飲牲口去。飲牲口的水都是從井里打上來的,特別涼。這個水倒在飲馬那食槽里面的時候,那些農民不讓馬直接去喝,他會在那水槽上面撒一層飼料草,這草就浮在水面上。為什么要這么做呢?你看那個馬,它鼻子和嘴是長一塊兒的。它伸下頭去喝水,一吸水吧,那個草就嗆它的鼻孔。所以,馬在喝完一口水后就得抬頭打一個響鼻兒,把那個草噴出去。這其實就是在強制它“食飲有節”。
這么一口一口的喝水,第二天牲口就不會得病。如果不撒這個草,那牲口跟人一樣,它也渴得不行,也想快點喝水。但是如果咕嘟咕嘟的灌下去,第二天那牲口肯定就病了。老百姓把這叫做“炸了肺了”。就是說這么一熱加這么一冷,牲口會受不了。但是,牲口都受不了的事兒,現在我們人類天天都在干,打完籃球,舉起涼水就喝;吃完熱湯,冰鎮啤酒就喝;跑完步,喝冰鎮礦泉水·····
《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形寒飲冷則傷肺”。意思是說你身體受涼了,還老喝冷飲。這個冷飲喝到胃里后,就得靠你的胃,靠你的熱乎氣兒,把這個冷飲溫到跟人的體溫36.5℃一樣。這就需要消耗你的能量,日積月累,胃當然會受不了。肺胃相關,所以時間長了,肺也受不了。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的人得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好多孩子都得這病,其實就是這么沒有節奏、沒有節制喝出來的。
還有,當你身上疼的時候,一般都會弄個熱水袋來捂一捂。現在,你裝了一肚子的冷飲,那就相當于在身體里面放了一個冷水袋,而且還是冰鎮的,這樣,心和肺絕對受不了。而且全身的經絡中的氣血也會受到這種“冷空氣”影響運行受阻,出現疾病。我覺得很多人的病都是在這樣的不經意間得出來的,有的病還可能會陪伴他一生。
說到喝冷飲,我還想到一個現象:很多中國人到美國待個兩年到三年后,就開始得花粉癥。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美國沒有熱水喝,他們到美國后就跟著美國人喝冰水。喝著喝著,三年下來,就把自己這個胃徹底搞壞了。至于為什么胃搞壞了就會得花粉癥,這個在后面有詳細的解釋。為什么外國人喝那么多冰水就沒事說到這,可能有人就會疑惑:為什么人家美國人喝那么多涼水就沒事兒呢?誰說沒事?比如說,美國人會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你看美國的胖子都是奇胖,這就是冷飲喝多了的緣故。
到美國的餐館,你往那兒一坐,服務員上來第一件事兒就是“啪”的一聲在你前邊放一大杯水,上面全是冰。為什么?美國是個商業性十足的社會,你得從這個方面來分析它的原因。你想想看,在吃飯之前你喝一杯冰水有什么感覺?冰冰涼的,很爽。你再想想看,一個人受傷以后,或是運動員受傷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冰敷。那冰敷以后是什么感覺呢?沒感覺,就是對疼啊、痛啊、脹啊什么的都沒有感覺。所以,在吃飯前來杯冰水,你待會兒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你都會沒感覺。即使這個東西做得一般,你也沒感覺。時間長了,你也會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知道飽了,就打住不吃了。可是你喝一杯冰鎮水以后,沒感覺了。所以這個老板就掙錢了。
第二 飲茶
春飲花茶
很多人都知道飲茶養生。很多人都說綠茶能抗癌。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體質到底適不適合喝茶,或者適合喝什么茶。
要知道,茶也有寒熱之分。你本來體質就熱,如果再喝點熱茶;或者說你體質寒卻喝涼茶,這樣的話你身體就會逐漸跨掉。而且,天天喝茶喝出病來的人也不少。另外,什么季節喝什么茶亦是有講究,亦要順應四季溫、熱、寒、涼的變化。
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極為分明。在春天的日子里,春風復蘇,陽氣生發,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但這時人們卻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現為春困現象。
人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于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而且對肝木的升發疏泄非常有利。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鮮花之香于一體的茶中珍品。“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它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將茶葉和鮮花拌和窨制而成,以茉莉花茶最為有名。這是因為,茉莉花香氣清婉,入茶飲之濃醇爽口,馥郁宜人。高檔花茶的泡飲,應選用透明玻璃蓋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里,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沖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二三分鐘后,即可品飲,頓覺芬芳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夏飲綠茶
夏日炎熱,驕陽似火,人在其中,揮汗如雨,人的體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這時以品綠茶為好。因綠茶屬未發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愈合的作用。
而且它營養成分較高,還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藥用價值。這種茶沖泡后水色清冽,香氣清幽,滋味鮮爽,夏日常飲,清熱解暑,強身益體。綠茶中的珍品,有浙江杭州獅峰的龍井,湯色碧綠,清香宜人,被譽為“中國綠茶魁首”;江蘇太湖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綠,香氣濃郁;安徽黃山毛峰,茶味清香。 沖泡綠茶,直取90℃開水泡之,高級綠茶和細嫩的名茶,其芽葉細嫩,香氣也多為低沸點的清香型,用80℃開水沖泡即可,沖泡時不必蓋上杯蓋,以免產生熱悶氣,影響茶湯的鮮爽度。
秋飲青茶
秋天,天高云淡,金風蕭瑟,花木凋落,氣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用青茶。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于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后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為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分,有鐵觀音、奇蘭、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烏龍茶習慣濃飲,注重品味聞香。 沖泡烏龍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將茶壺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時香氣濃郁,齒頰留香。
冬飲紅茶
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
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故又稱全發酵茶。茶鮮葉經過氧化后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于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
傳統工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臺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為著名。
第三 飲酒
關于飲酒,我本人一喝就臉紅,在飯桌上很多人都說這是能喝的表現,可是我喝完一杯(大概1兩左右吧),就感覺到心跳加速,胸悶,頭暈等現象,如果繼續喝下去,我感覺我會出問題,所以每次都不喝,或者少于1兩。
那么究竟臉紅能否喝酒呢?我咨詢過做人體分子的某高人,我們喝下去的是乙醇,乙醇在人體內分解成乙醛,而乙醛會分解成水排出體外,這是正常人的代謝,如果臉紅的人,其體內有大量的酶可以分解掉乙醇,但是沒有酶分解乙醛,乙醛才是導致人體中毒的重要物質,所以,遇到喝酒臉紅的人,請不要勸酒,否則出了問題,誰都難過。
前不久,在臨床上還見了一位病人,不到30歲,家里孩子老婆,挺幸福美滿,可是一次喝了一些啤酒,突然之間就暈倒在地,被送到醫院之后,做了急救手術,現在一直還在做針灸治療,連兒子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了,這就是喝酒導致腦出血的一位病人,所以,關于飲酒,我只想說,能不喝就不喝,非要喝,可以,適量就好,不要過度,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拓展閱讀:《黃帝內經》中的健康觀
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養生書籍,莫過于《黃帝內經》。它教人們通過生活管理,進行自我維護,提高生活質量,頤養天年。養生并不復雜,也沒那么神秘,今天,與大家一起去探討《黃帝內經》中的養生奧秘。
"五福六極"是養生的目標
"五福"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在《尚書·洪范》中,周武王代替殷商后,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問叔叔箕子:"怎樣使天下人安定呢?"箕子說:"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五福:一曰壽(百姓健康長壽),二曰富(百姓富起來),三曰康寧(健康安寧),四曰行好德(道德),五曰考終命終(自然老死)。其中有三樣涉及健康。
六極:一曰夭短折("夭"就是夭折,"短"是短命,"折"是意外死亡),二曰疾(疾病),三曰憂(憂慮),四曰貧(貧窮),五曰惡(惡事),六曰弱(弱小)。這六樣也和生命健康有關。
可以說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提倡健康是人幸福重要的指標之一,養生也要針對這些指標。
想長壽,生活習慣最重要
《黃帝內經》把養生放在最重要的篇幅,衡量養生效果,首先要看壽命。
七十古來稀,而古代要求更高。《黃帝內經》說的"活百歲"是120歲,按照《左傳》來說,上壽是120歲,中壽是100歲,下壽是80歲,人們長壽的最低標準是80歲。按照五運六氣的理論,人應該活120歲。
在壽命長短的決定性因素中,生命遺傳占15%;氣候因素占7%;醫療條件好壞決定了8%;經濟條件占10%;另外60%取決于生活習慣。
所以說,想長壽,最好、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抓好這60%。所以,各國的養生家也都研究怎樣管理好這60%,中醫養生基本上也是著手這60%。例如抽煙、喝酒都是傷害健康的,過飽、過饑也不好,應該保證白天晚上睡眠有規律,心態好等等。
儒家養生講究慈、節、和、順、合
中國有很多養生學派,儒家、道家、佛家,這三大派各有各的養生理論,也有很多共性。儒家講究五個字:慈、節、和、順、合。
慈:指多做善事,心態平衡。
節:指生活要有規律。不能白天干晚上的事兒,晚上干白天的事兒。另外,還有節欲的意思,指性生活要有節制。
和:指要合群,要和大眾一致起來,要平和。
順:指要順應自然的規律。現代人夏天熱到北方去避暑、冬天冷去海南溫暖,這種生活方式是中醫不主張的。中醫認為,接受本地的氣候,有益身體的適應力。
合:指天人合一。人要與天的節奏一樣,甚至吃的東西也要和天地間的物產一樣。盡量少吃反季節蔬果。因為反季節蔬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顛倒陰陽,比如冬天吃西瓜,會對陽氣有損傷。
而道家主張"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強調無為,更強調靜,靜和動是相對的,它不提倡過強的運動和經常性的強化運動。佛家講究坐禪,講究出世,出世也是為了靜,坐禪也是靜。另外,它強調修,即修養、修煉。中國的養生三大派都是為了增強人的體能,不傷害人,在這方面是一致的。
最經典的中醫養生主張
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學的養生主張認為,要保命全形、天人合一,固護正氣、強筋健骨,防治一體、修身養性,寓養于樂、與傳統文化相通。
1.保命全形,天人合一。"保命全形論"意思是人來到世上很不簡單,應該臨死前一點傷疤都沒有,整個形體都是完整的,有一點疤痕都不好。人的最高目標就是保命全形。
另外還要求天人合一,人的生命、生活節奏和天地之間的節奏是一樣的,從這一點來說,夜班就很損傷身體,長期上夜班應該適當調整。
2.固護正氣,強筋健骨。強調增強正氣,也就是免疫力、適應能力、體力。這才是養生最關鍵的地方。
中國人講究練筋骨,中醫理論肝主筋骨,肝主生機,生命是由肝決定的,所以說抻筋能增強身體機能。
3.防治一體,修身養性。防和治是一體的。養生不光是練身體,還得講究道德,和養性配合在一起,不能性格粗暴。
4.寓養于樂,與傳統文化相通。把養生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當成一件苦差事,平常就要養成好習慣。
作為一種生活習慣,要把養生完全融入到生活和文化中,比如吃飯要有講究,不吃過鹽、過刺激的東西;比如把書法、畫畫、唱歌當成養生,閑適,心情愉快。另外,散步也是一種養生手段。
【內經飲食養生】相關文章:
《內經》養生與美容02-09
《內經》養生法則04-19
內經養生原理04-16
內經帝王養生法04-19
內經夏季養生方法04-19
《內經》之冬季養生03-21
《內經》說春季養生02-23
內經養生的4個境界04-19
《內經》中“真人”的養生法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