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談
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我采取反饋互動的備課思路,采取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的密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合作學習的信息大容量,高頻率地在課內互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補互促同提高。
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以下兩個部分:
第一課時:介紹魯迅的生平。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語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對魯迅的愛戴和魯迅先生對青少年的關心。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訓練。
本課教學以第二課時為主,內容是學習“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三個故事,總結全文,概括中心。在教學中,我力求通過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增加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創造一個互動反饋的交流環境,培養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協作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苯M內成員的互相合作。
為了避免合作學習中的雜亂無序,課前,我本著“條件均衡、優勢互補”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配備小組長,組織協調討論,使說的有次序,說的內容有小結,集體反饋、交流時,有代表承擔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由復習舊知引出全文總領句:“為什么伯父會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并總結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讀書找疑——互相質疑——合作解疑”作為本課教學的主線。然后讓學生輕聲讀“談碰壁”的故事,找出疑難,做出標記。再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中提出來,向其他同學請教,經小組討論篩選有價值的問題。最后,小組內合作解疑,各抒已見,有否定,有補充,最終達到共識。
、残〗M之間的合作與競爭。
小組里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請其他小組幫助。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擴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內涵。
在學習第三個故事“救助車夫”時,第一小組和第四小組的同學都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不明白魯迅先生救助車夫之后,為什么變得那么嚴肅,還嘆氣!睂W生提的這個問題是課文的難點之一。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我鼓勵學生以競爭的方式展開討論,激活學生思維,使后進生也有機會參與,得到收獲。通過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生甲(第一組):在當時的社會中,有錢人看不起拉車的人,把他們當牛當馬,魯迅先生對此非常憤慨。
生乙(第四組):魯迅先生從這個車夫的遭遇,似乎看到了全中國受苦受難的人,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全中國受壓迫的勞苦大眾。
……
多么深刻的感悟!正是由于競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正是由于合作挖掘了學生中蘊藏的巨大潛力。
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
在各小組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是學習的一員,深入各組,了解學情、參與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充當參謀和指導者,將學生的討論引向深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自主探索,自主發展。
在學習“談碰壁”的故事時,由于魯迅先生所處的年代離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相距很遠,學生難以理解
“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老師講解會是“一言堂”,繼續討論也只是“費時低效”。于是我先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然后發給學生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的小資料,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處境之后,“再讀——再思——再議”,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在不著痕跡地落實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主重要內容——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在孩子們心目中樹立起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笮蜗蟆
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的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詞語。嘗試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下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之后,重溫比語,個中滋味,更覺綿長。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談】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06-2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流程10-23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0-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解讀09-3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實錄06-0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模板09-0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08-3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預習10-2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06-13
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實錄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