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原文與注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進酒》原文與注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將進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
⑴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發。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正應當。
⑹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⑾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季深業書法《將進酒》季深業書法《將進酒》:縱情任意。謔(xuè):戲。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沽: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⒄也有說法作“但愿長醉不愿醒”。
【賞析】
這是一首諷喻詩,既形象夸張地反映了統治者的豪華奢侈,又從跳躍的蒙太奇鏡頭中開拓了讀者的聯想,并寫出了自己對生活“死既可悲,生也無聊”的苦悶心理。作者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的情景,似乎不遺余力地搬出華艷詞藻、精美名物,將一個宴飲歌舞的場面寫得繽紛絢爛,有聲有色,形神兼備,并且以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切體驗。
這首詩以幽遽朦朧、瑰艷凄冷的意境,生動靈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構設意與境的美學特質,充分表達詩人身處病態社會的煩悶、壓抑、凄涼與憤激心緒,給讀者以深刻的精神啟示和審美感受。
《將進酒》一題在樂府詩史上最大的貢獻便是開創了勸酒詩的母題,而其本身卻有太多疑問,后人已無從解答。到底是詩先產生,還是酒先出現,我們不用去追溯,只需知道二者已經融人了華夏民族古老的血液里。“將進酒”時,不能不“放故歌”,而所謂的“歌”便是“詩”,是最能“言志”“抒情”的載體。
自漢樂府后,歷代皆有文人據此題而敷衍成篇,例如詩仙李白與詩鬼李賀的作品就是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佳作。李白詩擴大了“將進酒,乘大白”的本義,將懷才不遇的憤慨寄托在“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情逸興當中。在他筆下,不需擔心“詩審博”還是“詩悉索”,似乎只要“將進酒,杯莫停”,詩思便如同奔泉一樣一瀉千里,讀之令人酣暢淋漓。而李賀所作的《將進酒》,同樣也是遠承漢樂府和《》而來,強調的是生的快樂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對比中,充分表現了苦短人生所鑄就的生命悲愁。相較樂府舊題,作者有了更多的發揮與突破,我們傳誦的不僅僅是“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的精致,還有末句引用古人以反語結束的絕妙:“勸君終日酩羾辭,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將進酒》原文與注釋】相關文章:
將進酒原文及注釋07-18
《將進酒》原文、注釋及譯文03-01
《將進酒》原文、注釋、賞析02-22
《將進酒》原文和注釋譯文05-13
李白《將進酒》原文注釋賞析08-31
將進酒原文及翻譯注釋10-10
將進酒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01
將進酒的注釋07-21
將進酒注釋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