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晚春韓愈古詩賞析

時間:2024-03-21 19:36:34 志華 韓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晚春韓愈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以下是“晚春韓愈古詩賞析”,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關于晚春韓愈古詩賞析

  晚春

  作者: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釋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

  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

  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賞析

  這里,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草木”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錢鐘聯《集釋》系此詩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韓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此。"的確,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題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游郊外所見。詩人全用擬人手法,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后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細審詩意,詩人當是贊賞楊花的。"無才思"應是故作頓挫的諧謔之筆。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長慶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長安,終年五十七歲。韓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下面是唐朝詩人韓愈簡介。

  刻苦學儒

  韓愈父名仲卿,早逝,韓愈三歲時便成了孤兒,寄養在堂兄家中。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大歷至貞元之間(766年—805年),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擬揚雄、董仲舒的著述風格,而獨孤及、梁肅學問最為深奧,受文人推崇。韓愈同這些人交往,銳意鉆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嶄露頭角。及至應進士科考,文章投遞到公卿之間,前宰相鄭余慶極力為他播揚聲譽,因此韓愈一時便出了名。

  科舉之路

  公元786年(貞元二年),十八歲的韓愈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公元792年(貞元八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后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公元800年(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復;三次到當權者家拜訪,但都被拒之門外。

  兩入幕府

  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七月,韓愈因為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公元799年(貞元十五年),董晉逝世。韓愈旋即應徐州張建封聘擔任其幕僚。韓愈說話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回避什么,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于處理一般事務。

  屢遭貶謫

  公元801年(貞元十七年),通過銓選,這年秋末,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

  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關中地區大旱。韓愈查訪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中餓殍遍地。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消息,上報朝廷說,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韓愈憤怒之下上《論天旱人饑狀》,反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后酌情移近任江陵府屬官。

  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公元808年(元和三年),韓愈改真博士。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這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當時魏州、鄆州、幽州、鎮州四藩鎮各設留守藩邸,蓄養暗中調來的士兵并窩藏逃犯,意圖不軌,韓愈要揭發他們的違法行為,便布署官吏,事先自斷他們與人民的往來,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員十分害怕,被立刻停手。此后韓愈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公元813年(元和八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晉升為中書舍人。不久,有人不喜歡韓愈,抓住他的舊事不放,說韓愈先前降職為江陵掾曹時,荊南節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禮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鍔乃平庸淺陋之人,裴鍔看望父親時,韓愈在為裴鍔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稱呼裴鍔的字。這一說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因此韓愈被改授太子右庶子。

  隨征淮西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聘請韓愈為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韓愈曾建議裴度派精兵千人從小路進入蔡州,必能擒拿吳元濟。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吳元濟。三軍謀略之士,無不為韓愈惋惜。文公又對裴度說:如今憑借平定淮西的聲勢,鎮州王承宗可用言辭說服,不必用兵。便找到柏耆。口授致王承宗的書信,叫柏耆執筆寫下后,帶上書信進入鎮州曉喻王承宗,王承宗攝于兵威,就上表獻上德、棣二州,表示服從朝廷。

  淮西平定后,韓愈隨裴度回朝,因功被授刑部侍郎,憲宗便命他撰寫《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敘述裴度的事跡。當時率先進入蔡州生擒吳元濟,李愬功勞最大,他對韓愈所寫憤憤不平。李愬之妻入宮禁訴說碑辭與事實不符,憲宗便下令磨掉韓愈所寫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刻石為碑。

  諫迎佛骨

  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說供奉佛骨實在是一件荒唐事,要求將佛骨燒毀,永遠根除,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看了韓愈的上表,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嘆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便就事情本身為韓愈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被貶后,韓愈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他忠心進諫、一心為國為民的情懷。

  韓愈到潮陽后,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臣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我,我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我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看宰臣們怎樣答對。可是皇甫镈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別郡。”于是便于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

  袁州風俗,平民女兒抵押給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約期限而不贖回,就由出錢人家沒為家奴。韓愈到后,設法贖出那些被沒為家奴的男女,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于是禁止此種風俗,不許買人為奴。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九月,韓愈調任國子祭酒。

  勇使鎮州

  公元821年(長慶元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當時,鎮州兵變,田弘正被殺,眾人擁立王廷湊,朝廷命韓愈去鎮州傳旨曉諭。韓愈到后,召集軍民,說明反逆與歸順的不同后果,情感深摯言辭真切,王廷湊聽了又怕又敬重。

  晚年生活

  公元822年(長慶二年)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公元823年(長慶三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由于不參謁中臣,被御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說皇上恩準便不必參謁中臣。李紳、韓愈性情都固執不讓,你往我來,爭辯不止,于是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罷免京兆尹,任兵部侍郎。等到李紳告辭皇上赴鎮任職,流淚陳說,穆宗憐惜他,便追發詔書授李紳為兵部侍郎,韓愈為吏部侍郎。

  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韓愈因病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去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韓愈從祀孔廟,并被追封為昌黎伯。

【晚春韓愈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晚春韓愈古詩12-30

晚春韓愈古詩全文05-28

晚春古詩韓愈翻譯04-08

韓愈晚春古詩原文09-13

晚春韓愈古詩原文06-08

晚春唐韓愈的古詩03-28

古詩晚春韓愈譯文06-05

《晚春》韓愈詩詞賞析09-27

古詩晚春韓愈讀音和解釋04-18

《晚春》韓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