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郭沫若散文鑒賞
清晨往松林里去散步。我在林蔭路畔發見了一束被人遣棄了的薔薇。薔薇的花色還是鮮艷的,一朵紫紅,一朵嫩紅,一朵是病黃的象牙色中帶著幾分血暈。
我把薔薇拾在手里了。
青翠的葉上已經凝集著細密的露珠,這顯然是昨夜被人遣棄了的。
這是可憐的少女受了薄幸的男子的欺紿?還是不幸的青年受了瘋狂的婦人的玩弄呢?
昨晚上甜蜜的私語,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薔薇拿到家里來了,我想找個花瓶來供養它。
花瓶我沒有,我在一只墻角上尋著了一個斷了頸子的盛酒的土瓶。
─—薔薇喲,我雖然不能供養你以春酒,但我要供養你以清潔的流泉,清潔的素心。你在這破土瓶中雖然不免要凄凄寂寂地飄零,但比遣棄在路旁被人踐踏了的好吧?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從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政府政府通緝,流亡日本,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主編組品有《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獲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
【郭沫若散文鑒賞】相關文章:
郭沫若哲理散文09-02
《郭沫若散文》介紹10-13
郭沫若的詩《贈錢學森》鑒賞09-19
郭沫若《爐中煤》鑒賞08-23
郭沫若散文《鷺鶿》06-09
參加郭沫若先生名家散文07-08
郭沫若的哲理散文三篇06-02
郭沫若寫景散文《芭蕉花》08-09
散文鑒賞09-22
郭沫若《散文家談散文》同步練習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