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規學習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弟子規學習計劃三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學習,何不用心地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呢?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學習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學習計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學習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全書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諒父母。
2、培養學生的愛心,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3、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學生誠實、守信。
5、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規范。 三、教學內容: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流利背誦。
難點:理解含義,并能在生活實踐中應用。
五、學習時間:
每周安排一節誦讀時間,平均每節課學習16句。利用中午課前預備時間復習鞏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動的'故事來打動學生的心。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討論中真正理解含義。
3、舉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含義。
4、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
教學進度安排表
弟子規學習計劃 篇2
一、學習目的:
1、通過誦讀《弟子規》,讓學生能夠弘揚國學文化,傳承國學精髓,與圣賢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構建良好的班風。
2、通過誦讀《弟子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識字量、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通過誦讀《弟子規》,讓學生了解中國燦爛的古文明,增長見識、增加涵養、吸取智慧,培養學生優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過誦讀《弟子規》,用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神,對校園、家庭、社會產生潛移默化、凈化心靈、熏陶品質的作用。
二、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在自己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去認識,就是繼承和發揚我們祖先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也是培養高中生人文精神的一個有效途徑。《弟子規》是一部濃縮的教育史,集中國文化之大成。我們常常為語文教學的單薄而苦思,尋求更好的辦法讓學生的知識與見識厚重起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做一個文化人,而今學校開展以《弟子規》為載體的校本課研,也是為了給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孩子們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為孩子們打下做人的底子,使他們的知識底蘊厚重起來,讓我們的孩子終生受益。
三、學習理念: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弟子規》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高一新生正處于人生記憶的.黃金年齡,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誦讀記憶《弟子規》的精華內容,他們將會終生受益。因此,應讓學生誦讀中直面經典,與課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教師巧設臺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有效發揮誦讀的功能。讀法要多樣:齊讀、個別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對讀??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優美的古典音樂,富有情趣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喜聞樂見的表演活動,從而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情境與韻律中,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讓學生在書聲、音樂與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誦讀的快樂。
3、故事化。故事化的教學方法就是用經典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弟子規》讀本所選故事,是歷代名人故事,基本吻合《弟子規》相應的內容。教學時可把故事引入課堂,用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
4、生活化。是指《弟子規》的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處事,學會思考運用。為了實現學
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教學中可以設計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節,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系起來。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在生活化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批判性學習。引導學生用現代人的觀點了解古訓要求人們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現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內容,我們就引導學生去批判,培養他們不迷信書本,不拘泥古訓條文,弘揚人文個性,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形式和方法
1、由班主任老師充分強調誦讀《弟子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聯系本班實際,選擇《弟子規》的有關內容,利用晨讀、班會和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學習。
2、把《弟子規》作為學校“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校本課程。
3、把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與小作文相結合,班主任老師要加強“心得體會”的寫作指導。
4、定期開展班級主題活動,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各班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形式多樣的誦讀《弟子規》成果展示主題班會,如:吟誦、歌舞、演講、誦讀日記、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
5、回家以家庭作業形式布置誦讀內容。建議家長在家創造良好的誦讀環境,陪孩子讀幾分鐘經典,與孩子進行誦讀比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分享誦讀經典的樂趣。
6、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期末評選“讀書小明星” 和“優秀讀書班級”。
五、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學校組織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熏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
①、培養高中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③、培養高中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
④、通過天天頌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學習計劃 篇3
中學德育特色教育活動——“國學經典誦讀”自20xx年開展以來,受到教師、家長、學生的讓熱烈歡迎,其成效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表揚。新學期、新起點,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國學教學計劃:
一、 教材的選擇:
本學期八年級學生學習內容為《弟子規》,它是一部極有影響的蒙學讀本,該文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學應遵循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實用,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其內容、其思想都比較適合七年級的學生誦讀。
《弟子規》校本教材的編寫,主要包括原文、譯文、解讀、注音等內容。它只是提供一個供學生學習的簡單母本,內容的充實關鍵在于授課教師,學校也應加強國學誦讀系列活動開展,讓《弟子規》深入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倡導學生先求熟讀,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
講歇后語、比賽等。
2、充分發揮學校電教室作用,本學期課堂上除了教師講解,更多可
以利用中央電視10套播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中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視頻節目。此外,德育網中大量的中華道德動畫故事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
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4、本學期將舉行國學背誦小能手、國學書法小能手、國學踐行小明
星評比活動,將以班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四、 教學進度。
每周每班一節課,每節課上學習10——12句字句,大部分學生達到初步理解、會背誦的目的;每個分支內容學完后安排一節復習課。學習完前兩個分支后安排書法競賽,期末安排背誦比賽。具體教學進程如下:
教 學 計 劃 內 容
【弟子規學習計劃】相關文章:
【精華】弟子規學習計劃11篇02-27
學習弟子規心得09-15
《弟子規》學習感悟10-31
《弟子規》學習感想09-04
弟子規學習心得10-26
企業弟子規學習方案09-17
《弟子規》學習心得10-20
學習《弟子規》主題班會06-22
學習《弟子規》的作用與意義07-06
學校學習《弟子規》活動方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