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克服消極的心理
任何一種心態都是每個人對生活的不同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和挫折,這些心理多半是人們意志薄弱,心態不成熟的一種表現。而這些異常的心理、悲觀的心態往往導致磨難痛苦的人生,往往影響對環境的正確看法。持有悲觀的人,一方面是看不見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常常因缺乏信心和勇氣而事業難成;另一方面,這種人在心理定位上對自己常持否定態度,不能接納自己,使其內心長期處于失衡與迷失狀態中,人生體味中只有痛苦、受挫感和失敗感。久而久之會使人產生抑郁、不安、心理失調等心理問題和疾病。
引起消極心態的原因有大致三類:
一、在自然環境影響下,人們預期目標無法達到,遂產生悲觀。
二、由于社會因素所導致的挫折情境。無疑,其影響較之前者普遍和深刻得很多。諸如人際關系的緊張,政治活動的波折,經濟行為的困難,世情、人情、風俗、習慣的影響,集團利益的沖突等等,均可造成悲觀情境。
三、個人自身內在因素,如才智、體能、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等與所期望的目標之間的差異,引起的悲觀情境。
如何克服悲觀的心態
一、恰當定位。
我們在確立自己的目標時,要定位恰當,期望值要符合客觀實際。例如:甲同學家庭總收入每月20000元,乙同學家庭總收入每月1000元。甲同學想用1000元買一套衣服,乙同學想用100元買一套衣服。甲同學僅支出收入的 1/20,而乙同學就要支出收入的1/10。但他們的愿望可能都會實現,因為期望基本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乙同學卻非要像甲同學那樣買一套1000元的衣服,那他的期望值就過高了,定位就不恰當。如果乙同學真的向家里要求要買一套1000元的衣服,那家里肯定是不會同意的,他的愿望當然是不能實現的,那么必然會給他帶來一種失望。一種壓抑、一種抱怨,產生一種消極心態。因此,克服消極心態,培養積極心態的第一條就是“恰當定位,期望合理”。
二、“行”字當頭,永不說“NO”。
在學習生活中,不要經常講“我不行”,要多說一些“我能行!”。敢于肯定自己和相信自己是信心的表現,而肯定自己的信心是通過比較得來的,只有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才能找到肯定自己的支撐點,才能樹立信心。任何人都有長處,同時也有短處,例如理科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文科成績不一定突出;做難題高明的同學,對容易的題目的正確率不一定高;聰明機智的同學不一定都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成績優秀。一帆風順的同學,也可能對困難、挫折的思想準備不夠充分。因此只有在比較中挖掘自己的長處,有意識地防止與克服短處,才能肯定自己,增強信心。
三、學會宣泄,克服消極心理。
當心中有煩惱、不痛快、傷心的事時,不要悶在心里而要找有關的人、自己的朋友或親人傾訴。即使他們不一定找得出好的解決辦法,自己說出來也是一種釋放,于身心有益。長期強制壓抑情緒,會使內心的體驗變得更加強烈,從而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俄羅斯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歡樂兩個人分享,歡樂就變成兩個;一個痛苦兩個人分擔,痛苦就變成了半個。哭也是一種釋放聚集能量、調整機體平衡的方式,所以憂愁煩惱時,即使大哭一場也未嘗不可。
四、轉移注意。
當我們感到消極時不妨把注意力從消極的心理緊張和焦慮轉向其他事物,以淡化或忘記那些令人不快的情緒反應。如心情不佳、憂愁郁悶或發怒時,最好去大自然中散散步,聽聽輕松愉快的音樂或是去看看喜劇電影、幽默漫畫;或與人聊聊天,參加一些公益勞動;或是逛逛街,買件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等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一個人內心的不快。作為中學生來說積極參加課余活動、豐富學習生活是轉移注意的有效途徑。中學生的課余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時代氣息,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場所之一。如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了解社會實際,為自己今后適應社會、接近社會奠定基礎;參加科技小組的活動,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激發廣泛的興趣,增強動手動腦的能力;參加琴棋書畫、體育鍛煉和郊游等活動、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鍛煉人的意志,擴大社交范圍,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又可以發展能力,緩解心理的緊張,釋放多余的“能量”。事實證明,多才多藝的學生極少出現心理障礙。
五、保持幽默,富于同情。
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著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緊張的心理,解除被壓抑的情緒,緩解人際間的緊張關系,擺脫尷尬難堪的困境,減輕焦慮。活躍氣氛、冰釋誤會。幽默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故意開開玩笑,說些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或俏皮話,做些滑稽好笑的動作等等。但是,幽默并不一定都使人發笑,更多的則是啟發人們思考。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首先應該培養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堅強的意志,養成遇事不愁不惱的處事態度,對前途堅定信念。其次,要積極投身于具有創造性的學習和勞動之中,增長知識、提高修養、培養機智。幽默可以緩解緊張,同情則可以解除人的消極情緒,化干戈為玉帛。裴斯泰洛齊曾說:“憑著熱愛與同情,可以拯救頭腦昏亂、受了驚駭的人。”當生活中有人觸怒你時,只要你能體諒他人的處境,多從好處著想,認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就可以淡化自己的憤怒和不快的情緒。所以我們應該培養愛心和同情心。
六、學會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又稱酸葡萄和甜檸檬作用。酸葡萄作用出自《伊索寓言》,是說饑餓的狐貍因吃不到樹上的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吃不得,以此安慰自己。它是人們得不到某物或不及某物而貶低此物的做法。如有的人因自己相貌一般,便自我安慰說:“漂亮有什么用,又不能提高成績或升學。”。甜檸檬作用與酸葡萄作用恰恰相反,它是對自己原本不滿的事物大加贊賞,數其優點的做法。如考入一所普通大學,便大說特說其好處。自我安慰法看似消極、愚蠢,甚至可笑,像魯迅筆下的阿Q,但是它卻可以在心理不安、苦惱時進行心理自衛,以求得心理的平衡。遇到挫折、產生苦惱時,不妨適當進行一些自我安慰,這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如何克服消極的心理】相關文章:
如何克服心理緊張05-31
【精選】如何克服怯場心理03-29
如何克服自負的心理12-26
如何克服怯場心理03-29
如何克服孕期的緊張心理05-05
嫉妒心理如何有效克服12-25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04-02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熱門)04-02
上臺怯場如何克服緊張恐慌心理02-17
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