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2002-02-24 記者牛金榮、陳焱 實習記者張勇
記者牛金榮、陳焱 實習記者張勇報道 1人學費2200元、48小時考前短訓班,學費全收下來有660萬,平均一小時進賬13萬。一個打著透題幌子的司法培訓串講班吸引了來自全國近3000名考生。記者近日暗訪該班,發現越是接近結課,班里越不平安。截至昨天發稿時,一些培訓點已經出現了考生要求退款事件。
宣稱教師講完課就去命題?
22日中午12點,記者來到北京郵電大學校內時正趕上串講班下課,在科學會堂正前方,紅底白字“北京三校名師 統一司法考試”的大橫幅十分惹眼。隨著上千學員從禮堂涌出,寂靜的校園立刻變得喧鬧起來,大部分的考生操著外地口音。從山東來京參加培訓的張山去年看了報上登的廣告特意辭了工作來上課。他說:最看中的就是輔導班的“名師”隊伍。
在該班的招生宣傳冊上,“三校名師特聘請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參加指定教材編寫以及參加今年統一司法考試改革與命題的名師授課”的字樣赫然在目。22日下午,記者以考生身份來到位于人大南路的三校名師報名點,報名點內一位咨詢人員告訴記者,該校有8名教師是司法考試命題組成員,此次串講結束后,這些人將參加今年的國家司法考試命題。
說能透題真有人信?
業內人士介紹,同類輔導班通常收費在千元以內,輔導時間多為半月至一個月左右,花2200元參加為期6天的考前串講,沒有“真材實料”肯定壓不住堂。
“效果好不好,考完了你不就知道了嗎?” 主辦方深諳此道,北京電影學院內的報名處內,負責接待考生的陳老師的話說得很技巧,“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劃重點沒問題,往年都印證了。”沒誰明說能透題,但是這樣的暗示可不少。
人大南路報名點的咨詢人員說,三校名師每年能押中80%以上的考題,有些甚至是原題,輔導教師也能透露一些內部資料。這可不能不讓人思考,寧可多花錢,也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一位姓鐘的考生就不認為這是暴利,他說:“現在什么培訓不花錢,只要有效,能透點題就值!”
而三校培訓班負責人認為之所以收2200元的學費是因為輔導班的成本太高。
培訓班慣打擦邊球
培訓班打擦邊球的手段可不只一種,命題教師、傳真試卷、絕密材料、真料東西,這些手法在一些司法培訓班普遍存在。為了提高上座率,一個培訓班甚至放出風聲,自稱曾因透題被處理過。這些花樣雖多卻都經不起推敲。
“沒聽過透題的事兒,都是瞎傳。”記者在隨后采訪幾位命題教師的過程中發現所謂押中題、透題的消息都不確實。
當記者追問“到底串講人是不是命題教授”時,辦班方負責人并沒有給出正面回答,他說,出題涉及國家機密,在電話里不能告訴記者。同時他表示,三校從來不押題,只是講考點。這與咨詢人員的說法明顯不同。
命題老師應自律
人大教授陳衛東多次參加命題,他在法學教授圈內屬于不參加任何社會講課的教授,“很早年前也講過一兩次,那時沒有參加命題,參加命題后,我再也沒有講過。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命題人去講課,講就是泄密,是犯罪,也是對其他考生的不公平,不講就是對聽課考生的欺騙,他們就沖著命題兩個字來的。”
陳教授認為司法培訓市場混亂有社會因素也有教師的原因。這就使教授的自律顯得很重要。據介紹,曾經參與過命題的張麗英教授等曾經專門在報紙上刊出聲明,與一些培訓機構無關。
透題會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參加命題的不會有任何人在培訓班上講課,命題人都在我這里呢。”正在命題現場的國家司法部司法考試司司長杜國興告訴記者:“我聽說過這個培訓班,在這個班上的教授是不是名師我不能下判斷,但他們與試題都沒有關系,他們不是命題人,也不在考試大綱編寫者之列。”
他介紹,司法考試命題共有三個過程,首先是在全國范圍找100個教授做題庫,由于涉及不同學科,每個人出題的份額很少。第二過程是試題審核過程,一些不合適的試題會被篩選出去。最后一個階段才是拼卷階段,這個階段涉及的人員更少,而三個階段都會要求參與人做出承諾,對于所參與的題目不得透露,從第二個階段開始,參與人還要與司法部簽訂承諾書。
“參加題庫出題的人會有一年的保密期,即使是他們也不允許到社會上講題,而且我們堅持,一旦這些參加題庫編寫的人參加輔導班,再也不會請他們參與出題。”
據杜司長介紹,“我們沒有指定也沒有舉辦任何考前培訓單位,如有培訓單位打司法部的牌子同樣有欺騙性。培訓班利用一些考生的不良心理進行欺詐,這種行為很不負責任。”
杜司長呼吁媒體加大揭露這些做法的力度,同時他呼吁考生要認真地復習要點,不要被所謂的串講、押題所誘惑。
尊敬的編輯:
我是一名從事法律教育工作近20年的法學老師,近半個月來,我不敢貿然授課了。媒體日前對“高價COPY班”的披露并沒有起到對市場的整頓作用。因為這半個月來北京考前培訓以透題性串講班最為火爆,紛紛舉辦五六天收費2000多元,甚至3000元的“串講班”,時間如此短,收費如此高,再加上所謂全真試題的提供這種誘惑性的承諾,引發了全國各地考生走捷徑、獲真題的欲望。此風似乎有點受到了媒體的啟發,反而有變本加厲的味道,我以為這極不正常。
我詢問學生對這個高價班怎么理解,不少學生認為,這些班所宣稱的命題老師授課及可以透多少分的題是最具吸引力的。
這半個月來,幾家培訓班給我打了招呼,一家追得比較緊,最初說講一次課一萬元,我有些猶豫,前幾天將一天課酬漲到了5萬元,我不敢接了,當我核實這個“三校名師”竟然五六天每人收費高達2200元,而且招生招到了3000多人,我就更不敢接了。
原因有三:一是六天能把考點點到并且點完嗎?我從事了五六年律考輔導,我認為這不可能;二是每位考生交費2200元,就算每天授課課酬都和我的標準一樣(每天5萬元),才30萬元呀。而一個3000多人的班人均收費2200元,至少是六百多萬元,這種暴利顯然是極端顯失公平的;三是俗語道“受人錢財,替人消災”,我自問作為一名老師,我所得到的利益與我將要在課堂上扛著的責任以及考生的過高期待是不相稱的。這種行為,難逃欺詐之嫌。思前想后,還是覺得整頓這個培訓市場才是正道。
一個有良知的老師
[一天課開出五萬天價 這般重賞為何?]相關文章:
2.年味為何越來越淡
4.問世間信任為何物
6.書法課的教案
7.班隊課的課件
8.商法課的論文
9.成教優質課及課件
10.田徑課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