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但凡讀過高中的人對荀子《勸學》中的這幾句名言都耳熟能詳。一個熟視無睹的簡單道理,古人卻把它闡述得如此形象而深刻!的確,萬事萬物都是“積累”而成,普遍規律,無一能外。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學習本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語文,做為一門基礎性的工具學科,同時還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內涵。稱博大精深,實不為過。因此,沒有日積月累的長期工夫就想學好語文,定是癡人說夢。
積累首先要有恒心。“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積累是一個慢長的過程,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能做到的。要相信滴水穿石,繩鋸木斷,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方有收獲。
積累要有目標。積累不像“耙子樓柴火”,逮著什么算什么。語文的積累,從字詞句段的語言積累到大量閱讀的語感積累;從生活素材的積累到寫作方法的積累;從思想內涵的積累到思維能力的積累。目標一定要明確。
積累要有條理。積累更不像“東北爛燉”。不分項目沒有條理的積累,再多也成不了“八寶粥”,只能是一鍋“糨糊”。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整理的過程。應該經常的條分縷析,歸納系統,分門別類。
積累要有方法。記憶背誦必不可少,但光憑腦子還不夠,還要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寫觀察日記,寫讀書筆記,或在網上建立自己的資源庫。教師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激勵、督促、指導學生,給學生展示的機會。
路漫漫其修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崖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跬而二鰲,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燥也。”千萬不能急功近利。愿師生共同努力,打造語文大廈的堅實基礎。
趙永華
[積跬步跛鱉千里,拒小流江海亦枯]相關文章:
1.枯的反義詞
2.用枯竭造句的例子
4.三江并流2000字導游詞
10.枯樹與月亮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