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背景
新的世紀將是一個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百年,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就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時不我待,迫在眉睫,我們必須順應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加快改革步伐。
作為工具性、基礎性學科,并兼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還不能說已找到了光明大道,還需我們繼續探索。
二、理論依據
作文教學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言“是老大難的老大難。”老師們下的決心不少,可往往事倍功半,原因何在?原因是對作文的認識不夠透徹,對作文的定位有偏差,導致行動的盲目。“取法乎上,方得乎其中”。必須從宏觀上更新傳統的作文觀念,重新審視“作文”這一精神活動的內涵和意義,不僅把學生作文看成學生做篇文章而已。作文首先是學生主體思想感情的體現;其次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同時也是學生自身修養、審美情趣及文化品位的反映。因此要站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高度,把作文教學看成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值得指出的是,必須明晰作文與文學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我們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能夠運用書面語言的形式達到交際(廣義的)的目的,為將來的工作、學習、生活奠定基礎。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把學生都培養成文學家,但又不排除這一點。作文不是文學但與之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正好利用文學作品的知識內涵、人格內涵、藝術魅力去感召學生,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人”。
認識要有高度但操作起來起點要低。一味的求高、求快、求新的所謂改革,只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最終經不住時間的檢驗。一定要遵循寫作的規律,基于中學生的寫作基礎,尊重學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經驗、和主體地位,從點滴做起,注重積累,打牢基礎,再講求方法,逐漸提高,步步為營。
三、試驗方法及步驟
本作文教改方案可概括為兩條主線,三個層次,六個方面。
兩條主線:即大量的讀、寫。
三個層次:即基礎積累、具體指導、拓展延伸。
六個方面:即觀察描寫、語文積累、(第一層次);課堂滲透、分項指導(第二層次);作文評改、語文活動(第三層次)。
以上兩條主線貫穿著三個層次,包含著六個方面,從初一到初三統籌計劃,分步實施、適當穿插、互為促進,多角度著眼,全方位關照,共同穩固的構建起寫作的金字塔。如圖:
四、具體實施及內容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大量的讀寫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 由之路。這一點已是語文多年實踐達成的公識。實驗正是從這兩條主線,作為寫作金字塔的中心支柱,支撐并帶動其他環節。
為把讀、寫這兩個重點問題落實到實處,要廣泛吸取先進的教研成果,但不刻意模仿,而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讀什么?”“怎么讀?”“讀后怎么辦?”三個問題,遵循讀寫的原則制訂了“點明要旨,放開讀寫,多方驗收”的實驗步驟。首先給學生點明讀寫的重要性,點明一些必須做到的要求。然后放開手腳讓學生去做,具體做什么由學生自己靈活掌握;接著在驗收上動腦筋,或檢查讀書筆記,或讓學生談讀書的內容、感想、評價;或利用語文活動課:讀書與寫作,讀書與生活,讀書與做人等,檢查學生讀書寫作的情況。書的來源,學校解決一部分,其余的有學生通過購買、借閱、交換等方式解決;讀書的時間:課內有閱讀課,課外擠時間,假期充分利用;寫的方面,一天一篇觀察日記,一周一次片段描寫,一篇讀后感,兩周一次大作文。另外,抓住所有有利時機讓學生練習寫作,比如考完試要寫心理反應,開班會要寫出發言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提倡書面交流;遇到學校或社會的重大活動、紀念日等要讓學生完成一定的寫作任務。
總之,既有具體的指導和要求,又讓學生感到自由,不僵化、呆板,不求模式化,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讀、寫的任務,并且能持之以恒地貫穿在以下三個層面,六個環節中。
(一)基礎積累:自觀察入手,從描寫入門,將學生引入寫真、寫實的正確途徑;同時進行大量的語文積累、鞏固寫作的基礎(初一重點實施)。
*觀察描寫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有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是面壁虛構,閉門造車,這已是我們的前車之鑒。觀察與描寫正是學生體驗生活記錄生活的最佳方式,也是學生入門寫作的便捷途徑。魯迅先生說過:“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靜想,一揮而就。”養成觀察描寫的習慣,學生會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寫身邊的人、事、景、物,寫心理的所想、所感,隨意寫、放開寫,少要求、少束縛,文章才會有血有肉。學生入學以后,語文教師應及早給學生講清觀察描寫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然后再學生提出提出觀察描寫的具體要求:
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景物描寫:春、夏、秋、冬,花、草、樹、木,山、川、湖、海等等。
動物描寫:身邊常見的各種動物都應認真觀察記錄。
事件敘述:留心記述身邊事件的過程,注意記敘的六要素。
以上內容的實施,或以小作文片斷描寫的形式,或以觀察日記的形式,或以口頭表達的形式,不拘一格,靈活機動。注重提高興趣、養成習慣,以便能持之以恒。
*語文積累
語言文字是作文的必備材料。沒有豐富的語言材料,即便是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最終也是捉襟見肘,絕不可能“下筆千言一揮而就”。相反,大量的詞匯、恰當的修辭、適當的引用則會使人滔滔不絕、出口成章,且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和藝術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并非一日之功,需長期積累。
1、字詞積累:嚴格要求學生牢記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另外養成查字典詞典的習慣,增大識字量、詞匯量。
2、成語典故:專門收集整理課文出現的,老師講過的,自己課外閱讀過的成語典故,并加以理解、學會應用。多開展一些成語接龍的活動,提高興趣,幫助積累。
3、名言警句:要求學生平時多積累一些名言警句,每天在筆記本上抄錄并記憶一句名言,堅持不懈。
4、對聯、歇后語:采取收集卡片的形式積累一些好的對聯、歇后語。
5、古代詩詞:每周二、四語文早自習前,學生按座次輪流每人在黑板上抄寫一篇,全體背誦。
6、名篇、名段:凡學生的課本上要求背誦的,以及自己熟讀的名篇都要背熟。
上面的幾項也許是老生常談,但卻必不可少。關鍵是怎樣落到實處,為了不至于流于形式,成為學生的負擔或半途而廢,要“講理”、“求活”、“創新”。要經常的講道理 ,提高學生的認識;要研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且忌整齊劃一;要不斷的研究方法推陳出新。
(二)具體指導:在積累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滲透和分項指導,將寫作的知識、規律及方法融入學生的寫作實踐(初二重點實施)。
課堂滲透
就是在平常的講課過程中,結合課文的寫作特點,靈活機動的聯系寫作,穿插進相關的寫作知識和方法。通過所學課文這個鮮活的實例以及自己的作文情況,給學生以真切的感受,使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提高自己得思想認識。比如講析《白楊禮贊》后,就應水到渠成地點明象征手法的具體特點,總結托物言志的寫法,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一些事務的具體特征,挖掘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出題實際訓練,如《小草》、《蠟燭》、《根的沉思》等。
這是一項不定期的長期任務。因此要求語文教師貫徹學以致用的思想,凡是講析重點課文,最后必須聯系寫作。
分項指導
如果說課堂滲透是零星的“游擊戰”。那么分項指導則是大塊的“陣地戰”。它使學生能夠系統的掌握初中必備的寫作常識。我們將指導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20個項目:審題立意、選擇材料、構思布局、安排線索、巧設懸念、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托物寓意、象征手法、對比手法、語言表達、修辭運用、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細節描寫、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文學常識。
由于項目繁多,最好采取分期分批,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戰術。可以把不同的項目“承包”給不同的老師,撰寫論文,作為研究的課題;可以指定項目,指定教師上規范課或活動課;也可以從報刊、雜志上選擇相關的著述“坐享其成”。方法靈活,不拘一格。
(三)拓展延伸
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培養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有關的心理素質與創新意識,我們要廣泛地開展作文批改及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
作文批改
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單一,耗費了教師大量的精神,效果卻不見佳。靈活多變的批改方式是這次試驗中的一項中內容:
1、選批 略批:選出不同層次的代表詳細批改,或對全體略作批改,旨在總結大方面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對學生整體的進行宏觀調控。
2、典型精批:對作文水平較低的個別學生作品精心批改,以便詳細指導。
3、個別面批:發現重要問題(主要指態度、認識或心理方面),可找學生面談,既談作文,又談心,給學生雙重激勵。
4、自批 互批:作文批改也是一種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己修改文章的機會。
5、討論批改:或推選或自告奮勇,在全班公開閱讀作文,然后大家討論,暢談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輕松自由的良好氣氛,并且適時適當地加以總結、引導。
6、分組研批:將學生分為若干組,依次共同批改組員的作文,由一名負責任人主持、記錄。
7、只讀不批:有時也可以依桌次讓學生讓學生讀自己的作文,大家只聽不評,給更多的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同樣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語文活動
為真正推行教育,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給學生更開闊的視野,更高遠的天空,實驗要求圍繞寫作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學校為配合實驗,應多方面提供條件,多派教師到先進地區學習取經;訂閱大量的報刊資料;不斷豐富學校圖書;購買大量教學光盤;新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設備。還應成立“廣播站”、“小記者站”、“文學社”等組織定期召開演講比賽、朗誦會、書法大賽等,為實驗創造良好的環境。
語文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大量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課內的如字謎活動,對聯趣話活動,即興演說活動、辯論賽、詩歌比賽等;課外的如創辦報紙、郊外旅游、參觀訪問、勞動實踐等,不拘形式,講求實效,力爭創新,充分到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動能性。
上面三個層次、六個方面緊緊圍繞在讀寫的軸線上,既不是齊頭并進,又不是互相隔離,而是有主次,分層次,又適當融合,互相促進,渾然一體。既有穩固的基礎,又能上升高度,拓展延伸。不求高談闊論,但求切實可行。
以上內容粗略,見識淺陋,還望廣大同仁支持幫助,攜手并肩共同前進。
趙永華
[兩線、三層、六面全方位--構建寫作金字塔 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4.演講稿的寫作指導
5.介紹信寫作指導
10.求職信寫作技巧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