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一中 王永霞
一、導入:
在傳統的審美習慣中,狐貍常常以反面形象出現,諸如“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這類狐貍形象我們都不喜歡。但讀完這篇文章,你準備用什么詞語表達你對狐貍的態度?
明確:尊敬。
適時引導:這就告訴我們,每一種事物都有多面性,我們不能只看一面不及其余。狡猾、奸詐的狐貍也有值得我們尊敬的一面。
二、作者介紹:
劉志成,男,西部散文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3年生于陜西神木禿尾河上游的一個小村。有散文集《魂牽夢系黃土地》、《塞北風情錄》、《邊地罹憂》、《大道通天》等。文學界人士曾評論劉志成的散文是“對本質的,原始形態生命意義的珍愛和張揚”。“內蒙古2003文學年”曾被文學界人士譽為是“劉志成散文年”。
(補充材料)劉志成是貧瘠、荒涼的陜北邊地走出來的一個吃夠了苦、受夠了罪的民工和“盲流”,他蹬過三輪車,下過礦井挖煤,忍受過饑餓和歧視,失過業,離過婚。這樣的人生歷練讓作者始終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感知世界,以一種悲傷、感傷、憂慮的滄桑情愫來體察著人生。他的作品也是對自然、人類、社會表現出一種發自肺腑的憂患與終極關懷。
適時引導:挫折磨難有時候也是一種財富,正是這些特殊的人生歷練使作者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體察人生,寫出了不一樣的感受。也正如我們接觸過的蘇軾、李清照、李煜、辛棄疾等詞人,他們的文學成就與他們坎坷的一生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要勇敢的接受磨難挫折的挑戰。
三、文本解讀
1、學生復述故事,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結構的,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復述故事:一只紅狐迫于養育幼仔的無奈,在一個月夜偷了“我”家的一只花母雞。幾天之后,紅狐與“我”狹路相逢。追逮無望之后,父子倆便將紅狐的四只幼仔抱回了家。又是一個明月之夜,紅狐跪在了主人的院子里,嗥啞了嗓子,乞求歸還它的孩子。主人一家最終將幼仔交還于它。
作者的寫作順序:遭遇紅狐--紅狐偷雞--捉其幼崽--紅狐跪求--釋放狐崽
明確:作者采用時空交錯的結構形式,將故事的時間線打亂,重新剪接組合,以人狐遭遇開篇,先聲奪人,引人耳目,使情節直接聚焦到人狐對峙關系的對立上,筆墨更集中,主題更突出。
2、賞析文章中讓你感動的細節。
§4 “長嗥”“乞求”“流下淚來”
§5 “尾隨”“凄涼地干嚎”“哀鳴不止”
§6 “沒聽見沸沸的犬聲”“瘦”“雙目黯然無神,表情呆滯,眼角隱隱有淚痕”“揪心的哀鳴”
適時引導: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情感,也懂得疼愛保護自己的孩子。我們人類雖然是萬物的靈長,但我們和其他動物應該是平等相處的,而不應該凌駕于它們之上,任意擺布它們的命運。你還能列舉出一些相關內容的故事嗎?
提示: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3、思考文章為什么要以“懷念紅狐”為題,為何懷念?
明確: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一種東西在生活中已經走了”,這種東西即人類美好的情感,人們對動物的愛憐、同情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對生命的漠然。(讓同學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件來理解,如,藏羚羊被虐殺、網上流傳的虐貓事件、大學生往動物身上噴硫酸等;也可以讓同學們談論一下小時候的“殘忍”舉動。)
總結:懷念的目的是希望人類多些感動,同時也是對生命意義、人類良知的呼喚。
4、通過這篇文章,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平等善待世間萬物,親和每一個生命。
適時引導:我們該如何對待其他的動植物呢?
四、拓展閱讀
《生命的跪拜》(節選)[法]保爾福爾
有一屠戶從集市上買來一頭牛,這頭牛體格健壯,肚大腰圓,屠戶滿心喜歡地牽著牛回家,提刀近前準備開宰。這時牛的眼睛里滿含淚水,屠戶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但屠戶還是舉起了刀子。突然,牛的兩條腿撲通跪下,牛的眼睛里淚如雨下。屠戶從事屠宰業已經十多年,倒在他刀下的牛不計其數,牛在臨死前掉淚他也見得多了,但牛下跪還是頭一次看。屠戶來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鮮紅的血從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對牛進行剝皮開腔。當打開牛的腹腔時,屠戶一下子驚呆了,手中的刀咣當落地--在牛的子宮里,靜靜地躺著一頭剛長成型的牛犢。屠戶這才知道,牛為什么雙腿下跪,它是在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
五、課堂總結
地球是屬于每個有生命的動植物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是平等的,人類是地球的主宰,是創造者,更有義務去保護自然環境,善待一切生命。牐
讓我們多一些愛心,珍愛一切生命吧 !人與自然和平相處方能彰顯人類的尊貴和心安理得啊。
六、課堂練筆
小練筆,發揮想象,為下文續寫一段話:
紅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們,便飛快地躥出,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一個月后,我又遇到了那只紅狐……
提示:重視細節描寫,抓住紅狐的神態、動作來寫;體會紅狐的感情,寫出真情實感。
七、作業
1、推薦閱讀《“藏羚羊碑”說》。
2、讀完后寫一篇讀后感。
[《懷念紅狐》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懷念紅狐的讀后感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