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人教必修高中90個必考文言實詞(上)(人教版高二必修)

發布時間:2016-8-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2008.12.1

愛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師說》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阿房宮賦》 

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

4不愛珍寶重器肥饒之地(愛惜)

推導提示:“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 

拜 跪拜,動詞,由本義引申(跪拜與“拔”的動作相似故引申)跪拜,先跪下,頭低到手,與心平,這是古時最隆重的禮節。

1.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

2. 再拜獻大王足下 《史記鴻門宴》

3.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史記鴻門宴》

拜謁、拜見,動詞,由“1”引申(拜見是一種禮節)。

 任命、授予官職,動詞,由“1”引申(授官時有一定的禮節)。

1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征拜尚書    《后漢書張衡傳》

被 1妝成每被秋娘妒。(表被動)

2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遭受)

推導提示:“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鄙 1越國以鄙遠(邊邑) 《燭之武退秦師》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廉頗藺相如列傳》

 

推導提示:“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然會受到“輕視”;后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過秦論》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兵器)

3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廉頗藺相如列傳》

推導提示:“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當然跟兵器武器有關。由“戰爭、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略,戰術”等義。 

朝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推導提示:“朝”本義為“早晨”,讀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由“朝見”而有“朝廷、朝代”之義;“朝見”其使動義即為“使朝見”。 

乘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乘彼垝垣 (登上) 

推導提示:“乘”本義是“駕車、乘車”;由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乘車”必先“登”車,故有此義;上了車,人與車相接,故有“連接”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做名詞時指“兵車”,后又作量詞以計算車馬,一“乘”計有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除臣洗馬(拜官授職) 

推導提示:“除”本義為“臺階”。又特指“宮殿上的臺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殿上的臺階”下進行的嗎?“臺階”要經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傳1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傳遞)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

3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流傳)

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2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3臣等不肖,請辭去。(告別)

4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5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推導提示:“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為一般的“話、言辭”。既是“話”,一種可能成為“借口”,落下“口實”;一種則因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辭”,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辭”)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反對秦國策略) 

推導提示:“從”的本義是“跟隨”,引申出“歸順”、“參與”、“隨從”等義。“追趕”正是緊緊“跟隨”敵人的形象。“隨從”乃是較親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親的人”也是順理成章。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3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4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5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占據、把守) 

6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7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推導提示:“當”原義是“面對、對著”。“阻擋”當然要“面對”,對著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自然就是“處在某個地方和某個時候”。由互相“面對”引申出勢力“相當”。由“相當”引申出“適合、適當”等義。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規律)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推導提示:“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人到某地,故有“引導”之義(后寫作“導”);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手段”(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一種“道理、規律”;道理和規律需要“述說”,而后成為“思想、學說”。 

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對、合適) 

推導提示:“得”本義為“得到”。“得到”就有“收獲”,也說明“能做到”“實現”目標,此外還可表達“事情做對了,正確”的意思。由“正確”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適”;進一步虛化為“應該”。 

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3度義而后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不度玉門關(過) 

13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推導提示:“度”本義為“量長短”,引申出“計算”和“量長短的標準”之義。心里“計算”表達為“推測,揣度”;由“標準”則引申出“尺度”,進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發1“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出發)

2“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打開”;)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3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4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負,使……承擔)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敗)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虧欠,拖受,責通“債”) 

推導提示:“負”的本義是“用背馱物”。故有“背、載”之義。抽象表達為“承擔”(如“負債”);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為“依仗、憑借”;古代“敗”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敗”義。“失敗”了當然“對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蓋”住自然就是“勝過、超過”別人嘍。 

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原來 ,本來) 

9故臣復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推導提示:“故”有兩個基本義:一為“緣故”;一為“舊的”。由“緣故”虛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無緣無故)等義。由“舊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時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義。由“衰老”進一步引申出“死亡”之義。 

固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1,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 

2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 

4至于顛覆,理固宜然(本來,原來)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讓步,固然,誠然) 

6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 

7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堅守、安定)

推導提示:“固”本義指“城墻堅固”。城墻堅固自然就能“堅持”不敗,進一步引申出“頑固”之義。堅固有難以改變一直這樣的內涵,故又虛化成副詞“本來、原來、當然”等義。 

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 

5大行不顧細謹(考慮) 

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但是) 

7顧玩:仔細端詳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折) 

9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歸1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歸附)之,若水歸(趨向、歸向)下也。

2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去)

3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女子出嫁)

4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虎》(辭官回家)

5將欲求托高義,世為親戚,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柳》

6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返回,回來)

7臣請完璧歸趙。(歸還)

推導提示:“歸”的基本義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個家,故有“回家”“回國”之義,也即“歸附、附屬”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兒送給別人之義,故又借作“饋”字而有“贈送”之義。

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國家的)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諸侯國) 

3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國都,京城)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區,地域) 

5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推導提示:古代的“國”本義是“國都、首都”的意思。“國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國家”的意義,并成為后來的主要意義。 

恨 1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遺憾,不滿意) 

2此恨綿綿無決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感到遺憾) 

4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恨恨:惆悵、悲傷) 

區別: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遺憾。“怨”表示仇視、懷恨

推導提示:恨的本義是“感到遺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懷恨”之義。 

或 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有人) 

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相當"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時,偶或) 

4云霞明滅或目睹(也許,或許) 

5賤賊公行,莫之或止;(《論積貯疏》)(用在動詞前,加強不定語氣)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或者)

推導提示:或有兩個基本義:有人,有的人;或許,也許。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義。 

急1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逼迫)

2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緊急的事情或情況)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同上)

疾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中,而聞者彰(強、猛烈) 

2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疾病)

推導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義為“中箭受傷”(此義消失)。后引申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會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厭惡”。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義。 

及  1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到達) 

2其賢不及孔子(比得上) 

推導提示:“及”的本義是“趕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達到”等義。由“達到”引申出“趁著(那個時候)”“涉及”等義,再虛化為連詞“與”。 

既 1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全、都) 

2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已經,……以后)

3、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不久)

4壬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日) 

推導提示:“既”的本義是“盡、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側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經、既然”“全”等義。 

假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利用)

推導提示:“假”的本義是“借”。“借”不是要“給”嗎?故有“給予”之義。借來東西(比如錢)當然就有了“憑借”。借來東西不是真的屬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進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義。31間 

1安得廣廈千萬間(指房屋的間數) 

2彼節者有間(間隙,空隙) 

3間關鶯語花底滑(間關:形容鳥聲宛轉) 

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表狀態,從小路) 

推導提示:間的本義是“門縫”。由此引申出“夾縫、空隙”之義;小路不是很像夾縫嗎?時間的“空隙”,即“空閑”。“夾縫”是在兩個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義,由此可引申出許多意義:“間隔、參與、中間、離間”等。“離間”再引申出“間諜”之義,間諜當然是“秘密”的嘍。 

見 1事不目見耳聞(看見) 

2項伯即入見沛公(拜見,會見) 

3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召見,接見) 

4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

推導提示:“見”的本義就是“看見”。看見的東西多了,就會有“見識、見解”;至于“召見、謁見”等都與“看見”有關。被看見即“出現”在別人眼睛里,(后作“現”),由此被動意義虛化出介詞“被”。 

就 1金就礪則利(接近,依靠) 

2軻自知事不就(完成,達到目的) 

3荊軻遂就車而去(上車、上路) 

推導提示:“就”的本義是“走近、靠近、走上、趨向”。引申為達到目標的含義“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領導崗位,就是“擔任、赴任”。 

舉 1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動,舉行) 

2舉以予人 ( 拿) 

3殺人如不能舉(盡) 

4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舉言:發言) 

5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包舉:并吞) 

6卒叫,函谷舉(攻占、占領) 

推導提示:“舉”的本義是“舉起、抬起”。這是一個“舉動”,活用為動詞即“舉行、發動”。舉有由低到高的含義,所以有引申出“提拔、舉薦”之義; 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義的“應舉”。舉起東西應該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進一步引申為“占領”之義。后又虛化為范圍副詞“全”。 

絕 1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停止,消失) 

2佛印絕類彌勒(極,最,非常) 

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4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陡峭的) 

推導提示:“絕”的本義是“繩索斷”。由此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斷”。比喻引申出“橫渡”的意義。由“斷”義可引申出許多意義:與人斷絕關系叫“絕交”;氣斷自然就是“死,絕命。”;路斷了當然就是“到了盡頭,極點”。由“到了極點”引申出程度副詞“極”和動詞“超越”(到了極點就是超越一切)之義。

命①性命:王之命,懸于遂手(毛) 臣請入,與之同命(鴻)

②命名:命曰《琵琶行》(琵) 

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讀mu,日落的時候,傍晚) 

3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不要) 

推導提示:“莫”,即現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陽西沉在荒野草叢中。所以本義是指“日落時分”即“傍晚、黃昏”。由“日落”,太陽不見之義,引申出“沒有、無”的意義,也正因為這樣,莫被借為否定性的代詞“沒有誰,沒有什么事物”。產生這一意義后,為了與“莫”區別,另造了“暮”字。 

目  1增數目項王(用眼睛示意)

2事不目見耳聞(親眼地)

內 1距關毋內諸侯(通“納”,接納) 

推導提示:“內”的本義是“自外入內”。由此引申出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內部、內室”;一是“使進入,接納,”這一意義后寫作“納”。妻妾一般在內室操持家務,很少出門,故古人由把妻妾稱為“內”。后妻子的親屬也用“內”稱呼,如“內侄、內弟”等。 

期 1失期,法皆斬(日期,期限) 

2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約定,約會) 

推導提示:“期”的本義是“一定的時間、期限”。所以引申為“時間、日期”“約會、約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約會”又引申出“期望”的意義。 

奇 1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2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特殊,罕見)

推導提示:“奇”的本義是“異乎尋常”。“異乎尋常”說明是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故有“單數,不成雙”之義。在戰爭上,則特指“軍事上或斗爭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動意義則是“以……為奇”。由“不成雙”又引申出“命運不好”之義。

請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件事) 

2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請求,相當于請允許我,請讓我) 

3諸將請所之(請教,請示) 

4乃置酒請之(宴請) 

5請命:①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請示③請求任命官職 

6請獻十金(愿意) 

7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謁見、謁問) 

8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邀請、約請) 

推導提示:“請”的本義是“請,請求。”,后又引申出“請求給予”義。 

   

[人教必修高中90個必考文言實詞(上)(人教版高二必修)]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4.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5.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課件

6.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8.人教版必修三《勸學》說課稿

9.人教版英語必修五第五單元課件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