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4、讓學生聯系實際,從文章中領悟父親的感情;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二、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讓學生聯系實際,從文章中領悟父親的感情;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合作交流法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布置預習:
1.熟讀課文至少兩遍
2.自己解決生字詞
3.在文中找出有關父親描寫的句子用鉛筆畫下來
4.回家與父母交流一下在你成長過程中有哪些令人感動的事?
一、導入新課 感受詩中的父親
《父親》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如今
父親 我的花
是慈祥的溫柔 已結出果實
清冽的日子 而父親
總有淳樸的糧食 仍用年邁的肩
喂養一種思想 挑著夕陽
遠走的那一刻 父親
父親 父親
用咳血的肺 我遠望中的父親!
裝進我的行囊
郵寄的思念
總在稻田邊
飄遠
說起臺階,我們城里的孩子都很熟悉:每天,踏著臺階,我們就進入了高樓 大廈,邁上了更高的殿堂。而在我國一些地方的農村,房前也有臺階,其中蘊含著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帶我們去一戶農家的臺階上走一走!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跨上李森祥為我們搭的《臺階》共同感受父親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誦讀積累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要求: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提示:什么人干什么事?)(多媒體)
1.概括課文故事情節:父親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在當地有一種說法,臺階高,主人的地位就高,于是父親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他辛辛苦苦地勞動,攢了大半輩子,終于蓋起了新屋子,臺階高了,父親卻老了,身體也累垮了。
三、合作探究,局部品味 文中的父親(重難點突破)
2.通過預習大家知道本文題目是《臺階》小說主要就是為了寫臺階嗎?
---不是,請大家思考一下,“臺階”與父親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臺階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小說是為了表現父親,臺階只是觀察和表現父親的一種獨特的視角。
3.那么文中的父親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就讓我們走近課文去了解一下這位父親。
4.請通過文中的具體情節說說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
格式:我認為父親是個 的人, 因為 (多媒體)
老師先為大家做個示范:
(1)我認為父親是個有毅力、肯吃苦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因為父親決定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后,他開始了漫長的準備:一塊磚、一片瓦、一張角票的積累,多年后,父親終于用他的執著而踏實的艱苦奮斗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這一點深深震撼了我!
(2)他是一個要強、不甘于低人一等的、有著自己的理想、有著自己的淳樸目標的人,因為他不滿足于自己的臺階低,哪怕傾盡大半輩子心血也一定要造一座有著高臺階、屬于自己的新屋。
下面給同學2分鐘準備在文中找出,一會我請同學說說,開始!
學生快速交流總結歸納:
學生評析: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勇敢的人
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
父親是一個樸實的人
父親是一個謙卑的人。。。。。。
7、同學們對文中的父親已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要借助一些描寫手段,請大家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多媒體)
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等
8、請你從文中找出最能表現父親情感和性格的描寫并概括父親的性格特點。(多媒體)
學生在文中找并用圈點標注法分析語段,找到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師巡回輔導。)
(1)第5段:父親在三級青石板臺階上洗腳的細節“┅┅因為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后來父親的腳終于洗好了,終于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這里是對父親洗腳動作和父親皮膚顏色的描寫。
過渡:找的很準確,那么從這段描寫中,我們了解到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用板刷刷腳上的泥沙說明父親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也可以看出父親生活的貧困和艱辛;“黃幾幾”是泥土的顏色,更是父親的膚色,看得出父親的樸素和敦厚。
(師板書:吃苦耐勞、樸素、敦厚)
生:第13段:父親在準備建臺階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父親坐在綠蔭里,經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分析:這是對父親神態的描寫,父親雖然忠厚老實,但看到別人家高高的臺階,內心世界還是時時有波瀾的。
過渡:你分析的很好,你能發揮想象,說說父親到底想了些什么嗎?
生:父親應該在想:“我家什么時候也能蓋起高臺階的房子呢?不行,光羨慕是不行的還得一步一步的朝著目標奮斗啊!”
生:瞧瞧人家那臺階多氣派,我也一定要蓋新房修高臺階,也叫大人孩子神氣神氣,咱身體好,有力氣,拼命干早晚有攢夠錢的一天。
過渡:想象很合父親的身份,那么這里可以看出父親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有志氣,有理想
過渡:你剛才分析的很到位,可你讀的缺少點感情,能重新試一下嗎?
生有感情的讀。
(師板書:有志氣,有理想)
生:第21段: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來給他慶祝時有這樣一段描寫:“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這一段既有對父親的動作的刻畫,又有對父親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眾人仰慕是的不自在。
過渡:父親應該揚眉吐氣才對啊,可為什么不自在呢?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在做怪呢?
生:我覺得是自卑心理,因為前文介紹到“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這說明他的自卑心理是長期存在的,而蓋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別人的仰慕,這種心理反差造成了父親的尷尬。
過渡:你能深入人物的內心,分析的很透徹,你能用一個合適的詞來概括這種性格特征嗎?
生:謙卑
(師板書:謙卑)
師過渡:小說還有反映父親這一性格特征的細節嗎?
生:有第27段:“第二次他再坐臺階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挪臺階的細節正是父親謙卑心理的外在表現。
過渡:大家找找有沒有典型的語言細節描寫?
生:“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的這句話貫徹了全文。
師:父親為什么總是重復這句話?這看出了父親的什么心理?
過渡:因為在家鄉有這樣的風俗:“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文眼)鄉親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臺階高!”父親說這句話正是他追求高地位的反映。
過渡:在家鄉,地位高意味著什么?
生:意味著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
過渡:父親的這種追求也是六十年代初新中國農民的普遍追求。這是時代的進步所致。那么父親耗盡一生的心血只為建造高臺階的整個過程,體現了父親怎樣的性格呢?
生:堅忍不拔,持之以恒
(師板書:堅忍不拔)
過渡:作者細膩的描繪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血肉豐滿的父親,你從文章里讀出作者對父親寄予著怎樣的感情?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贊嘆,對父親身上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
過渡:同學的分析很精彩,下面我們一起放松一下心情,欣賞劉和剛的《父親》讓我們通過音樂的形式再次感受父愛的偉大!(多媒體)(歌中的父親)
歌曲聽完了,我們是否對父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以上我們學習了李祥森的《臺階》通過文章作者生動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這樣的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父親,文章借助一些人物描寫方法,把父親描繪得很形象,今后我們大家也要在自己的文章中學會運用這些方法。
三、拓展訓練 生活中的父親
師:大家的學習熱情令老師感動,你們的聰明才智讓老師佩服,在這里老師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感受。優秀作品總是讓人們產生共鳴,學習本文不僅讓我想到了我的父親:畫面上的老人就是我的父親,他是的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年輕時工資每月只有幾十元,卻養育了我們姐弟三人,父親常說:只要你們能好好學習,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們上學!為了供我們讀書他干起了長途運輸,這活既危險,又辛苦,每當晚上回來晚時,母親在家總是很擔在燈下等著父親,有時我也一起陪著母親等,可是往往是我堅持不住睡著了,可仍不見父親回來,而第二天仍見不到父親的身影,因為他早早的又出發了。。。。。就是這樣,父親用他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我們姊妹今天的幸福。而如今,花甲之年的父親又開始接過了撫養我們的下一代的任務。我的女兒如今已經讀初二,是在父母的照顧下慢慢長大,有一次,我聽到他對孩子說:“星彤啊,我要活到80歲,看著你讀博士后呢!”這就是我的父親,天底下最最普通卻是我眼中最最偉大的父親!
請你也講講自己與父母間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感動(多媒體)
四、結束語(小結)(邊小結多媒體邊展示本節課知識要點即板書內容)
跨上臺階我們了解了一位父親,走進父親,我們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話語,那么就讓我們心中默默的道一聲:“父親,您辛苦了!我們永遠愛你!”(全體學生集體高聲喊兩遍)老師也衷心地希望你們若干年后都能有所建樹,我想,那可能就是你對父親最好的報答!請欣賞《感恩的心》在樂曲中結束本課。(多媒體)
五、布置作業:寫我的父親(母親等可親的人)(多媒體)
要求:1、有真情實感
2、運用一到兩種人物描寫方法
板書設計:
父親 情感
樸素、敦厚
臺 階 有理想、有志氣 敬仰
(線索) 謙卑、善良 贊嘆
堅忍不拔 同情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的重、難點就在于抓住“父親”這個人物形象,聯系實際,教育孩子們學會用心去愛自己的父母。因此我認為這篇文章的主要目標在于“育人”。所以我在上這篇課文時,看似在圍繞課文探究文中的“我”眼中的父親,實則是在為“延伸拓展”做鋪墊,為本次作業打基礎。這堂課的不足在于在課堂上對課文讀得太少,“延伸拓展”階段,由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尚有不足,語言不夠簡練,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所用時間太短。這個問題提醒我鍛煉學生課口語交際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這方面的鍛煉。
2、我引領同學們對文章挖掘的很到位,大家經過本文學習明白這里既寫了一個父親,可他又是許許多多個父親,他們耗盡一生的心血只是為了蓋一座新房,給兒女成家立業。(《父親》音樂響起)用歌聲進一步啟迪學生,使他們更深刻的認識父親的平凡而偉大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子們看來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起我們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臺階(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臺階教案課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