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寫作教學亟待重視讀者意識的培養

發布時間:2016-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諸暨市草塔中學語文組 楊麗平

摘要:新課標中提出“寫作是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中必然要有“寫給誰”的意識。本文從新課標要求出發,從學生對寫作的態度、教師對寫作教學的問卷分析、國內外寫作教學對讀者意識的認識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認為在當前寫作教學中亟待寫作者的讀者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寫作教學,讀者意識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如是說:“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1]為了達到表達和交流的目的,我們不可能沒有表達和交流對象的亂寫一氣。正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寫作教學中難道可以不顧“寫給誰看”的問題,直接就要求學生寫、寫、寫嗎?這種“寫給誰看”的意識,正是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一、學生如何看待寫作

寫作教學約占語文總課時數的1/6,考試也少不了一篇作文,其分值或35(100分制)或60(150分制),重要性不言而喻。據對閩、浙、蘇10所高校、30所中學進行調查,學生不喜歡和害怕寫作文的、加上棄權的人數超過了很喜歡和喜歡寫作的人數(很喜歡的占6.1%,喜歡的占39.6%,不喜歡的占34.4%,害怕的占10.2%,棄權的占9.6%),年級越高,喜歡寫作的比例遞減。[2]而一首順口溜更充分寫出了學生對寫作的感受:“作文難,難作文,下筆無言難成文;頭兒空,肚兒空,空來空去空對空。”

分析學生產生寫作問題的原因有:

(一)缺乏應有的心理自由。題目為命題的多數;教學中過于強調思想教育價值和表達技巧;教師評語的過于籠統。

(二)體會不到作文的價值。訓練文體單一,不重視實用性文章的寫作,作文訓練只是作業問題使作文變成脫離社會需要的教學,學生體會不到寫文章的社會價值和交際作用,認為寫文章只是完成功課的需要,是為了獲得一個好分數。

(三)欠缺基本的成就感。在批改、評分時,教師多半缺乏客觀的標準,評分寬嚴掌握不一。寫作是中小學各學科評分中最難客觀化的題目。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通常只會給60~80分,有的按競賽或升學考試的做法只給及格分。由于給分存在趨中傾向,難以使不同水平的作文的分數拉開距離,致使學生當作文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愿再努力練習。

(四)缺乏及時有益的反饋。詳改兩個班級的作文,教師即使全力以赴也可能要積壓較長的時間。學生得過一二周才可得到教師這個惟一“讀者”的意見:一個分數,一個“閱”字或一些空洞的評語。現在一般發兩本作文簿讓學生交替使用,可使教師不急于批改。對教師的批改結果,多數學生只看個分數就把作文本塞入書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教師又不能舍此而作重點批改,否則有對學生不負責之嫌。除了教師,學生再難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見,更難獲得讀者和作者意義上的溝通。[3]

寫作在中學生看來只是一項不得不做的任務,他們雖然有表達和交流的對象,但這個單一的對象(老師)卻有以下一些特點:“高”--過于強調思想教育價值和表達技巧;作文訓練存在文學化傾向,甚至用成人的標準衡量學生的作品。“空”--不重視實用性文章的寫作,使作文變成脫離社會需要;批改后,給文章一個分數,一個“閱”字或一些空洞的評語。“緩”--批改、點評,寫作反饋無法及時有效。“威”--在批改、評分時,教師多半缺乏客觀的標準,以個人主觀定寫作分值的高低,“我的地盤我說了算”。

二、教師如何看待寫作教學

我們來看一組關于教師對寫作教學的認識和行為的問卷調查圖表:

表1:教師對寫作教學的基本認識

對寫作教學重要性的

認識

不重要1%

一般性11%

比較重要28%

非常重要61%

讓學生寫作的目的

課程表安排

1%

考試中取得好成績67%

提高學生寫作素質31%

其他

0%

對學生寫作訓練作用的認識

學生人格的建構10%

寫作技能技法訓練70%

生活積累的提煉

10%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20%

表2:教師作文指導的內容

作文指導內容

審題

立意

取材

構思

修改

其他

占調查者的百分比

20%

39%

14%

20%

5%

2%

可見,除了教師對作文本身價值的理解外,教師對作文與考試之間關系的理解也影響著他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指向。在更多教師追求為應試而作文的前提下,單純注重技能技法訓練的教師(70%)也就遠遠多于注重人文素質培養和創造性培養的。目前寫作教學指導的內容,集中在寫前指導,忽視了寫中、寫后指導。

而對于寫前指導也僅圍繞在“寫什么”和“怎么寫”的指導,而對于“為什么寫”這一寫作的出發點關注甚少,在對能明確寫作目的和對象的讀者意識的調查中顯示,12%的教師認為培養學生讀者意識沒有必要,18%的教師認為不太必要,29%的教師認為有一定必要性,31%的教師認為非常必要。但在訪談、實際的作文聽課及對作文教案的翻閱中,發現僅有極少數的教師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寫”。[4]

三、 國內外如何看待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的培養

在寫作教學中要注意培養讀者意識,國內外教育領域一直以來都是有所關注的。近年來,更有所側重,國際寫作組織在倡導“為自己寫作”的同時,也倡導“為不同的讀者寫作”。

英國的語文教學大綱第二階段學習大綱中要求:“指導學生練習為不同的讀者群而寫作,如老師、同學、學校或社區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讀者。”并指出,要提供機會指導學生針對特別讀者群、廣泛未知的讀者等進行寫作訓練。英國寫作二級達標標準要求“表現出對讀者的考慮”;八級達標標準中也提出:“寫作中學生能選擇有特色的表達方式,體現獨特的寫作效果,吸引讀者的興趣。”[5]“英國寫作計劃”委員會設計“圣連納故事計劃”,讓9到13歲的學生為學前兒童編寫一些故事書,這些學生探訪當地的學前兒童,了解他們的閱讀興趣。年齡稍人的學生還與學前兒童的父母見面,互相就故事內容交換意見。結果所寫文章圖文并茂具有創造性很符合所定對象閱讀。[6]

對對象意識培養的重視是日本寫作教學一大特色。“對象意識”,與“讀者意識”含義是相同的。日本從低年級起就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對象意識訓練。如《學習指導綱要》中規定:“(低年級)一邊考慮對象和目的,一邊寫。(中年級) 對應不同的對象和目的能夠注意段和段間的相互關系,把調查的事清楚明白地寫出來對應不同的對象與目的,恰如其分地表達。(高年級)對應一定的目的和企圖,把思考的事有條理地寫成文章,養成考慮自己的表達效果進行表達的習慣。對應一定的目的和意圖,把自己的思考有效地進行書面表達。”他們認為,語言表達的目的可以分為五項:報告、說服、感動、導致行動、娛樂讀者,因此寫作必須要有對象意識,即使沒有別人也要給自己看。如關于旅游,若寫給父母看,就要以匯報為目的;寫給兄弟看,主要以介紹為目的;寫給游客看,則要以愉悅為目的了。對象不同,目的不同,表達方式自然就不一樣。[7]

德國、美國、韓國等都有類似的相應的寫作教學規定和教學實踐要求。在中國的現代語文教育史上,夏 尊、朱自清等也曾力導“讀者意識”寫作觀。

夏 尊認為“所謂好的文章就是使讀者容易領略、感動、樂于閱讀的文字。諸君執筆為文的時候,第一,不要忘記有讀者;第二,須努力地求適合讀者的心情,要使讀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興趣或愉快,不要使讀者得到厭倦。”[8]文章應求對人、時、地、目的的適當。他設計了六個問題,讓學生作文時思考:(1)為什么做這文?即讓學生明確作文的目的,文章應給讀者的是實用價值還是審美感受。(2)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讀者明了。(3)誰在做這文?即明確作者的地位、知道白己應以何種身份向讀者說話。(4)在什么地方做這文?即思考的是作文的應用環境,以求判定向讀者說的話是否適應特定的場合。(5)什么時候做這文?思考的是作文的時代觀念,以避免對讀者說出不合時宜的話。(6) 怎樣做這文?探究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確定如何表達易為讀者所接受。

朱自清認為,“寫作練習是為了應用,其實就是應用于這種種假想的讀者,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9]他提出寫作中“假想的讀者卻可以很多”,除教師外還有父母、兄弟、地方人士、社會團體、政府、政府領導等等。為培養學生寫作中的“讀者意識”,朱自清主張把報紙文字作為寫作學習的范文,提出書信文體的寫作。

國家教育部在新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初中)的寫作教學規定的第一條課程目標就是“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別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二學段)“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接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第三學段)“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第四學段) 而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兩條與讀者意識相關的。(1)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2)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學生對待寫作的心態上來看,一旦寫作,想到的只是和一個“高”、“空”、“緩”、“威”的讀者交流,如何寫得出“放心自然”文?因而,在寫作中要有“寫給誰看”的讀者意識的培養,并且必須打破,這個“誰”就是老師的意識和現狀,否則作文中頻頻出現“偽崇高”、“偽個性化”、“八股化”將不必再納悶,至于新課標要求--鼓勵學生“自由”、“有個性”、“有創意”表達,“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也可以束之高閣了。

2、從教師對待寫作教學的問卷調查來看,寫作的邏輯順序應該是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而當前的寫作教學卻明顯打亂了這一順序,把重心放在這邏輯鏈條的后面兩個環節,即“寫什么”、“怎么寫”,對于解決最前面的“為什么寫”(含“寫給誰看”,“想表達交流的目的是什么”)的問題則存在嚴重的忽視。

3、從國內外對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的培養的認識來看,可以說,國內外都已經注意到了讀者意識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并加以制度化或現實化。國內也已有不少人關注這個問題,如祝新華、葉劍剛、林一平、周國平、胡根林、李永妃等,但事實上具體的實踐操作還是比較少。這也可以從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調查中看出,寫作教學中要培養讀者意識的意識雖然有,但并不清晰,而且遠沒成為實際教學內容。

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的培養的問題亟待重視并處理。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P.17

[2]潘新和主編.高等師范寫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摘改自,祝新華.從學生作文心理角度開展作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3期

[4]奕貽愛1,顧東臣2,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作文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6年6月.調查的范圍包括青島、大連、杭州、長春等地的初中和高中。調查方法是隨機抽樣問卷,結合訪問、座談等方式。發出問卷400份,回收有效答卷320多份,有效回收率為80%。

[5]胡根林.寫作教學應凸顯讀者意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2.P.47--48

[6]李永妃.淺談如何樹立學生習作的讀者意識[J].欽州學院學報,2006年10月第21卷第5期. P.82--85

[7]胡根林.寫作教學應凸顯讀者意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2.P.47--48

[8]夏 尊.文章作法[M].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P.95

[9]朱自清.國文教學論教本與寫作[M].開明書店,1947年版,P.149一150

[寫作教學亟待重視讀者意識的培養]相關文章:

1.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造句

2.寫作教學課件

3.作文寫作教學課件

4.小學寫作教學課件

5.重視教育校園標語

6.重視漢語拼音的教學做法

7.寫作議論文教學反思

8.小學寫作的教學課件

9.公文寫作教學課件

10.寫作語言簡明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