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薄杜厚之辯(李白和杜甫)

發布時間:2017-12-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閱讀《舊唐書杜甫傳》時,有這樣一段話:“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本人對“有飯顆山之嘲誚”不太清楚,便上網查閱,搜索到這樣一篇文章,解決了此問題,發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李薄杜厚之辯

趙麗宏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因他們互贈的詩歌而千古流傳。

  杜甫有很多寫李白的詩,而李白詩中寫到杜甫的,只有四首。因為數量不對等,所以后來有人認為杜厚李薄。清人仇兆鰲是持這種看法的代表,他引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以杜集考之,其稱太白及懷贈之作,凡十四五篇。至于太白與子美詩,略不可見”。仇兆鰲認為:“太白集中,有寄少陵二章,皆一時酬應之篇,無甚出色,亦可見兩公交情,李疏曠而杜剴切矣。”仇兆鰲的結論,李白對友情粗疏隨意,而杜甫則懇切深情,也就是說,兩人的感情并不對等。

  很多年前讀郭沫若的《李白和杜甫》,被書中很多全新的觀點震驚。郭沫若揚李抑杜,在書中竭盡丑化杜甫之能事。這些觀點,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戲說”,現在的文學史家,大概都不會當真。不過《李白和杜甫》一書中,郭沫若寫到李杜交往中為李白所作的辯解,我以為還是有道理的。郭沫若認為李白并沒有輕慢杜甫,他對杜甫感情和杜甫對他的傾慕熱愛是相等的。郭沫若在書中說:“現人愛以現存詩歌的數量來衡量李杜感情的厚薄,說杜厚于李,而李薄于杜。那真是皮相的見解。”他具體分析了李白贈杜甫的幾首詩。

  譬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這是李白對杜甫表達感情最深摯的一首,尤其是最后兩句。郭沫若這樣分析:李白“此時與杜甫不在一處,懷念杜甫的情緒竟如汶水一樣長流不斷,有魯酒也不能忘情,有齊歌也不足取樂。這情誼還不算真摯嗎?”

  李白有一首七絕,題為《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很多人據此得出李白看不起杜甫的結論。認為這首詩,是李白諷刺杜甫“拘束”,嘲笑他寫詩寫得太苦。唐人有這樣的議論:“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而郭沫若認為,對李白而言,“這真是冤枉”!為什么冤枉?他認為,此詩后兩句,并非李白的獨白,而是李杜的一問一答,“借問別來太瘦生”,是李白的發問,“總為從前作詩苦”,是杜甫的回答。這完全是好友之間親密無間的開玩笑。郭沫若認為,“杜甫作詩向來是苦費心思的。他在《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中說:‘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了能做出好的詩句連命都可以不要,這還不苦嗎?”郭沫若引證了很多杜甫寫詩苦心經營的例子,并指出李白詩句的來歷:杜甫“在《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中有這樣的一句:‘知君苦思緣詩瘦’。這就是‘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的極周到的注腳。不僅‘苦’字有了著落,連‘瘦’字也有了來歷。這樣親切而認真的詩,被解為‘嘲誚’,解為‘戲贈’,解為譏杜甫‘拘束’,未免冤枉了李白,也唐突了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正表明著李白對于杜甫的深厚的關心。”此詩未被編入太白詩集,所以很多人以為是好事者所撰,是偽作。而郭沫若認為這確是李白所作,不過題目中的“戲”字,是后人加上去的。

  郭沫若為李白的辯解,還是有一點牽強。其實,李白《戲贈杜甫》,戲謔的意味是明顯的,這是親密好友之間的玩笑。李白這首詩,并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和杜甫的酬唱之作。杜甫有《贈李白》,是對李白的回答:“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首詩,和李白《戲贈杜甫》風格相近,也是夸張而戲謔。這樣無拘無束的酬唱,恰恰證明了李白和杜甫之間交情的篤厚。

[李薄杜厚之辯(李白和杜甫)]相關文章:

1.深厚和淺薄造句

2.《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3.杜甫《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詩歌賞析

4.厚積薄發的近義詞

5.厚積薄發近義詞

6.厚積方有薄發散文

7.杜甫的詩全集

8.絕句杜甫古詩圖片

9.對雪杜甫閱讀答案

10.杜甫登高優秀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