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
三 峽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體味文章意境。
【輔助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播放三峽風光片),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范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2、請大家齊讀課文。
3、自讀課文,參照注釋,理解文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4、剛才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言)
三、賞讀課文,理解文意。
過渡:
聽了我們同學的描述,真的讓人晃如身臨其境,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歸納起來看:
1、課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方面的自然景觀?(山、水。)
2、請同學們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三峽的山水各有什么特點?
(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板書設計:
(山)-- 奇險
夏 湍急
三峽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3、明確結構,歸納寫法、主題
四、拓展延伸:
過渡: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今日的三峽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工程。
五、復習檢測
六、作業:1、背誦并默寫課文。 2、關于三峽的詩文 3、完成課后習題。
《三峽》說課稿
一、說教材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的目標,旨在通過對此課的學習,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度龒{》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夸張、引用等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要求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然后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據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一、引導學生初步領略三峽風光二、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三、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基于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踴躍。
四、說教學媒體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課件制作是為上課的主題服務的,制作時,我沒有追求繁雜、華艷,而只是從能否引起學生關于美的直觀感悟與聯想和能否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這些方面著想。制作時,我特別注意了音樂、圖片和文字的有機配合,這對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案例三峽(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三峽》教案
8.《三峽》優秀教案
10.八年級人教版《蠟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