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森
91轎車
【轎車】(P638)供人乘坐的、有固定車頂的汽車:大~/小~。
對轎車作解釋必須使用實質定義。實質定義必須揭示事物的特有屬性。最常用的下實質定義的方法是“屬加種差”。“屬”就是被定義概念最鄰近的上位概念,“種差”就是能將被定義概念和其他同屬概念相區別的特有屬性。但是《現漢》對“轎車”的定義中,“汽車”并不是轎車的最鄰近的上位概念(應當是客車或乘用車),“供人乘坐的、有固定車頂的”兩個屬性更不能將轎車跟它的同屬概念相區別。就是說,對轎車的定義不能區分轎車和其他類型車輛(客車、其他乘用車等)。比如大型客車、公交車也符合這個定義。“供人乘坐”可以區分客車和貨車,但不能區分轎車和其他客車。我不知道“有固定車頂”的說明有何作用?客車不都有“固定車頂”嗎?部分貨車也有固定車頂。國際標準組織1977年版《道路車輛、車輛類型術語和定義》,將汽車分為兩大類:乘用車和商用車,乘用車指9座及以下的轎車、旅行車、越野車、多用途車、專用車等,實際上就是“小型客車”。商用車包括客車和貨車,主要是營運車輛。按這里的規定,轎車就是普通乘用車,即9座以下、不具專業用途的非營運車輛。轎車是中國特有的名字,從詞源上說是從古代的轎子發展而來,意思含有坐得比較舒服,坐的人比較少,有時是車主或乘坐人身份的象征。港臺地區也有叫“房車”的。現在國內通常把車上有家庭服務設施、主要供旅游用的轎車稱作“房車”。此外,大轎車、小轎車兩個例子也差強人意,如果用“豪華轎車”“桑塔納轎車”等做例子可能效果更好,更容易使讀者建立轎車的形象。以下是轎車的新定義:【轎車】普通乘用車的中國名稱,即9座以下、不具專業用途的非營運小型客車:豪華~/桑塔納~。
92、教育
【教育】(P640)①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②用道理說服人使照著(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說服~。
(1)①不夠簡潔,可改為:對社會后備成員進行培養,主要指在學校對各類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這是“教育”的動詞用法。《現漢》試圖列舉各個年齡層次,以適合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各層次教育的需要,但這是吃力不討好的。義項①應包括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到中年”。近幾年放寬了對報考大學的年齡限制,以至于少量老年人也躋身于受“教育”的行列。這類人要不要概括進來?用“各類學生”就避免了這一尷尬。
(2)加一個義項:②指教育事業或教育產業。這是“教育”的名詞用法。
(3)原義項②改為③,同時要作修改。“使照著(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不是教育而是指示、命令,教育不是要求對方具體地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而是改變人的思想,使明白道理,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總起來說,義項①所說的“教育”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在一定年齡層次所需要進行的培養活動,目的是使其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義項②(現改為③)所說的教育是根據需要對一部分社會成員所進行的幫助、培養、改造、提高的過程,如對犯錯誤的人所進行的教育、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黨的知識的教育等,目的是使其提高思想認識,有所進步。這兩種教育的對象、方式、目的都不相同。應當利用解釋文字讓它們的主要區別被揭示出來。
該詞的釋文修改為:【教育】①對社會后備成員進行培養,主要指在學校對各類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她受過高等~。②指教育事業或教育產業:發展民辦~。③用事實和道理說服人,使提高認識:通過這一活動,他受到了深刻的~。
93、階層
【階層】(P641)①指在同一個階級中因社會經濟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層次。如農民階級分成貧農、中農等。②指由不同階級出身,因某種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會集團,如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知識分子。
《現漢》對“階層”的解釋不符合我國變化了的形勢。在過去的中國語言里,階層一般是指階級內部不同等級的群體或處于不同階級之間的群體。而現在中國學者更多地使用“階層”的概念,用來說明我國社會結構的新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有別于從前在政治上“劃階級,定成分”的做法。在古代,等級、階級、階層沒有嚴格區別。古代所謂“階級”,就是指社會上的身份等級。在中國古代,階級既指官位俸祿的等級,也指社會禮制所規定的等級秩序。那時,“庶民”和“大夫”是對立的兩大階層,在“民”中又劃為“士、農、工、商”四個層次。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等多個等級。馬克思創立了階級斗爭學說,認為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階級斗爭激化的19世紀以及隨后的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說得到迅速傳播。在中國,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奪取政權的指導思想。但在取得政權以后的較長時期,階級斗爭被簡單化、擴大化了,制造了很多人為的“階級矛盾”。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利益分割方式的多元化,傳統階級的不斷分化,新興階層不斷出現,特別是社會中間階層(也被稱之為“中產階級”)的崛起,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遷,原有的階級分析方法已不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傳統的“階級”概念逐漸淡出,而代之以“階層”的提法。就是說,對中國社會的分析,不再是劃分階級,而是進行社會分層。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根據社會各個群體對政治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的占有情況,將全體社會成員劃分為十個社會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今天,根據占有土地多少、受剝削程度大小把農民再劃分為貧農、中農等已經毫無意義。
因此,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對階層的義項試作如下調整:【階層】根據各社會群體的經濟利益和資源占有的關系而劃分的不同層次,如社會管理者、經濟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服務人員、工人、農民、無業人員等。
作者郵箱: xzcls48@yahoo.com.cn
[點擊現代漢語詞典(91-93)(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梯子點擊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