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03-03-17
近日,記者輾轉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位聽起來聲音有些稚嫩的女孩打來的,說她和幾個同學有事要向記者反映。
原來,她們都是城區某中學初三的學生,今年7月將參加中考。她們流著淚向記者反映了這樣一個問題:因為現在社會上在傳今年高考、中考所有少數民族考生都可以加15到20分,所以班上原來從來填表都是填漢族的同學,現在突然變成了“滿族”、“畬族”。他們還驕傲地說:“托托人情,改改民族,一下可以增加十幾分,天上掉下的這么大便宜,不撿白不撿。”她們已經知道目前班上有4位漢族同學改成了少數民族,還有一些同學的父母正在加緊活動,弄得全班同學心里都亂亂的,一下課就在談造假改民族的事。
給記者打電話的那位同學,臨別時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能讓誠實的人得不到好處。”
造假者有可乘之機
昨天一大早,記者就開始對女生們舉報的問題進行采訪。
記者首先撥通了福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電話7514374。一位姓林的先生聽說問如何改族別,笑著說:“這些天好些人打電話來問這事。”他在電話中說:“辦這事不復雜,只要到區民政局打個證明,拿到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去改就行了。”
記者隨后又撥通了鼓樓區民政局的電話。接電話的女聲聽說是問改族別的事,脫口即出“請撥7535114,我們這里是婚姻辦在管這事”。記者笑她業務熟練,她答道:“有好多人來問嘛!”
緊接著,記者又撥通了倉山區民族宗教事務局電話,接電話的女同志告知:“這些天有很多人來問,這事只要到當地派出所去辦就行了。”記者問:“需不需要到你們局開個證明?”對方說:“不用了,直接到派出所去。”
昨天上午10點左右,記者來到鼓樓區南街派出所,詢問有關辦理改族別之事。戶籍管理窗口一位先生很和藹地告訴說:“是在這里辦,但要出具一些證明資料。”記者再問需要哪些證明資料?他說:“比如父親、母親單位的證明,父親、母親在單位填的一些表格中有標明是少數民族的資料,反正能作證的就行。”記者又問:“還需不需要到民政部門或民族宗教事務局去開證明?”對方答:“如果僅僅是在戶籍上改,就不需要了。”
改族別,牽動的部門并不多,對證明資料也沒有很嚴格的規定,更沒有公示之類的“陽光作業”的要求,整個操作過程的確有漏洞,給一些造假者以可乘之機。
加分僅限三類考生
昨天,記者還采訪了省、市高招部門。聽記者說起有些人改族別想爭取今年高招加分,被訪者都笑了,他們不約而同用了“枉費心機”四字作答。省、市高招辦的同志明確指出:今年福建省已經根據國家政策精神制定了具體的高招政策,明確規定不是所有少數民族考生報考任何院校都可以加分,只有三類少數民族考生可以加分。
據介紹,今年福州高招能加分的少數民族考生僅限于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羅源縣、連江縣、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山區的日溪鄉和宦溪鎮的畬族考生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顧,由學校擇優錄取;二是生活在高山(享受高山補貼)、海島(無橋梁、海堤與大陸相連)的少數民族考生,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顧,由學校擇優錄取;三是報考省屬高等專科學校民族班的少數民族考生,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顧,由學校擇優錄取。
記者從市中招辦了解到,今年中招方案還在制訂中。中招辦勸考生安心備考,不要聽信社會上的傳言,并勸考生家長不要四處活動造假,以免干擾子女正常學習。
記者還采訪了一些今年參加中考的學生的家長。他們認為,中招應盡量淡化城區考生的加分因素,讓在同等教育環境下的考生能在公平的條件下競考。有家長建議,在對少數民族考生實行優惠政策方面,最好能采用高招在這方面的一些規定,以保證公平。
[為加分 一些考生枉費心機改族別]相關文章:
1.古代名言格言糾改
2.別老母閱讀答案
3.別徒手從生活經過
4.別做錯事散文
6.手機淘寶改評語
7.為影片配音課件
9.好句子短一些
10.用一些來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