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 岳化宇
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和正確地理解、 掌握并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當前的素質教育又向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且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生動地活潑地發展。本文僅就自己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做法略作總結。
一、轉變思想觀念,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前提條件。一個教師必須從思想上認識高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對象。
1、語文教學無差生
面向全體學生必然涉及“差生”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總是按照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把學生分成若干層次,那些考試成績不好的,理所當然的被劃為“差生”之列。而實際上,學生本身素質、成長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學生能力的差異。但,一個學生從咿呀學語即開始接觸語言,又經過十幾年系統的語言文字訓練才升入高中,每一個學生都已具備了運用語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有人善于譴詞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謀篇,有人長于書面表達,有人善于口語傳情。在我眼中語文學習無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語文能力處于不同層次上的一個群體,語文教學無差生。按照布魯姆的教育理論,只要給學生以正確的方法指導和足夠的時間,他們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思想觀念的轉變會帶來全新的教學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得學生共同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難設想一個對語文不感興趣的老師會教好語文,一個對語文毫無興趣的學生能學好語文,激發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是求得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緊扣教材內容,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法吸引學生,生動、新穎、恰切的教法,讓學生始終在新異刺激下投入學習。其次是貫徹成功教育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開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讓優秀生走向淵博,讓大多數學生堅定學好的信心, 讓從 沒受過老師表揚的學生也體驗到老師肯定性評價的愉快。
2、 授之以“漁”,求得學生主動地發展
“最好的學問是關于方法的學問”,“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學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學者事倍而功半。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以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學生進入高中,首要的任務就是樹立語文學習的“大語文” 觀,要放眼社會,放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堅持“多讀、多聽、多想、多寫、多說的“五多”做法,加上整體教學過程中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求發展、高落點“的 模式,學生進入高中之后,普遍能夠迅速掌握語文學習規律,形成自己獨到的學習方法,進入語文學習的自由王國取得理想的成績。
總之,師生思想觀念的轉變,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回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 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主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授課必須體現培養“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開拓“的高素質人才精神,把授課活動看作是傳遞信息,架橋鋪路,內引外聯的“成功教育”系統工程。教師要講出個性,講出風格,講出精彩,講出意蘊,為學生展示一個既得天獨厚又異彩紛呈的世界,給學生以啟迪,促使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
1、 內化葉老語文教學思想,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目前,高中語文教材只是一個文選性的教材,整體上仍是一個無序結構。葉圣陶先生抓住此特點,明確指出課文只是語文學習的例子。這就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教材特點,通覽全局,整體把握教材,變無序為有序,靈活運用,充分發揮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結合起來,緊扣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重新劃分講讀課和學生自讀課,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兩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講授任務,為引入生動的現實生活內容,拓展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供了時間保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荷塘月色 》只重點講解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次國共關系破裂時苦悶徘徊的淡淡憂愁、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淡淡喜悅與靜謐的荷塘月色的情景巧妙結合。《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完全可以改編成現代文閱讀理解的形式,讓學生讀懂課文,領悟偉人之所以偉大。《世間最美的墳墓》抓重點和難點,只需要講深講透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正是他畢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歸自然--這一偉大人格的外化即可。《屈原》雖只是文言常識,但我們把它作為課外閱讀,用電子閱覽課的時間完成屈原生平及創作的查詢,以撰寫簡單小論文的形式將研修課與語文課堂教學巧妙結合。《項鏈》中外馳名,學生樂于閱讀,但僅此一篇又怎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渴望,處理此篇時,淡化了課文,重點放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寫作特點”專題講解上,滿足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
2、 把科學性和思想性密切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它無疑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首先,在知識傳授中,充分利用語文課的特點,滲透思想教育內容。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歷史偉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棄疾、文天祥、譚嗣同等等,他們的愛國豪情充塞著青年學生的胸膛;張衡、蔡倫、沈括,他們之所以歷代被人們稱頌,是因為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天山的壯麗,泰山的博大,黃山的神奇,三峽的秀美,內蒙的遼闊,都讓學生心向神往,愛國的熱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挖掘課文內涵,讓學生從中領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拿來主義》教會了學生如何對待傳統;《納諫與止謗》學生從中領悟了從諫如流的重要,自我批評的不可缺少;《〈吶喊〉自序》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偉人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轉》讓學生了解了一個靈魂殘缺之人的可悲;《師說》可以讓學生屏棄盲目自大,養成求實好學的習慣。 但是,在貫徹這一原則時,關鍵是把握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最忌單純說教,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即便是思想品德課又怎能僅憑說教就可以讓學生心悅誠服呢?
3、落實課內雙基要求與擴大課外知識范圍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
課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但擴充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華燦爛文化和繽紛的顯示生活引入課堂,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而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已為這種做法提供了時間保障。每學期我都要引入三十篇以上的文言文段子,培養了學生文言文閱讀習慣,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課堂上根據講課內容隨時提出緊密聯系現實的問題,極大激發了學生思考習慣。每學期一周的“讀報課”或影視評論課更讓學生欣喜不已,《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的專題文章和同學們關心的影視就是素材來源,學生從中了解到社會,為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求得學生可持續發展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知識量驟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校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才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自學能力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分不開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所采用的“現代文整體把握逐句理解法”、“文言文聯想貫通學習法“、“基礎知識理解記憶法”、“作文訓練系列法”位學生提供了方法保證。同時,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位學生的自學提供了持久的內在動力。
三、開掘寫作源泉,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作文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正確、豐富、深刻的思想。課文只是范例,是導游圖,語文教學最終要落實到語言的運用上。學生寫好作文,語言運用的基本能力和寫作技巧是基本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有豐富的思想,有高尚的品德。
1、 養成思考習慣,為寫作提供持久動力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外射。很難設想一個不善于思考思想不豐富的人,會寫出內涵豐富、生動活潑的文章。“教會學生思考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贊可夫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理論的講授為學生正確認識、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了源頭活水,加上長期培養和及時校正,提高了學生思維品質,并進一步形成思考習慣。生活中充滿了哲理,認真反思生活,可凈化靈魂,密切關注社會生活,可了解并認識社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可極大豐富學生思想。“我是阿Q嗎”,讓學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點;“嫉妒好不好”,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到它是一把“雙刃劍”;“是要發展,還是要純凈空間”,讓學生認識到它保護環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引導學生關心他人;“中國足球騰飛說明了什么”,從中悟出苦難與輝煌的含義。學生在爭論中學會了思考,屏棄了無用的牢騷。一系列密切聯系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單調,調動了學生思考積極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發掘出了寫作寶庫。
2、課堂作文與練筆作文相結合,提高寫作效率
目前,作文教學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可依托的教材,作文教學也就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我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課堂作文與練筆作文相結合的方法,課堂作文抓規范抓時效,練筆作文抓基礎抓思想,收到了較好效果。課堂作文規范性要求必不可少,“無規矩無以成方圓”,必要的寫作知識講授和嚴格的時間、規范要求,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規律。課堂作文素材來源緊扣人生思考、社會現實、課文內容、單元寫作訓練幾個主要方面,給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寫出思想,寫出生活,寫出靈氣,寫出個性。練筆作文重在抓基礎,重在讓學生通過作文去認識生活,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形式不拘一格,練筆作文成了學生馳騁思想的原野;欄目設計靈活多樣,學生寫作輕松愉快;及時批改,快速反饋,學生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勞動的尊重;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練筆作文成了師生暢談交流的渠道。
規范化的要求,寫作源泉的開掘,寫作形式的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絕大多數學生一節課能拿出一篇七百字的文章,一星期能完成兩千字的練筆作文。在寫作實踐中,提高了思維品質、思想素質和寫作能力。
小結:轉變思想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符合語文教學規律,有利于學生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持久地發展。人們常說中學教師難當,中學語文教師更難當,而我卻在十余年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了中學語文教師的樂趣,學生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在原來基礎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優異成績。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探索一分收獲。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出高中語文教學燦爛的明天。
[高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高中心情隨筆
5.高中語文教學改革論文
7.高中語文教學課件
8.高中語文教學計劃
9.
10.教師的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