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7-10-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杜桂鳳

我國古代散文寫作歷史悠久,數量浩如煙海,其中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被稱為古代散文的“三絕”。這些文章的成功之處無不是用情打動人的。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出師表》,是在后主劉禪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駐漢中(今陜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臨行之前向后主所上的奏疏。這篇文章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大勢,語重心長地勸諫后主劉禪要“開張圣聽”,不宜“妄自菲薄”,“親賢遠佞”。文章中十三次引稱“先帝”,表現了諸葛亮對劉備的崇敬、愛戴,飽含著激勵后主之情。本來“布衣,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報先帝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在“危急存亡之秋”面對昏聵的后主劉禪,如此忠誠懇切。文章體現了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耿耿忠心,因此被譽稱為“忠之絕文”。故古人曾有“讀《出師表》不哭,不可謂之忠”之言。

西晉李密的《出師表》被稱為“孝之絕文”。寫于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武帝征李密為太子洗馬之職,李密因祖母劉氏年邁(已九十六歲高齡),無人奉養,特上這篇奏疏陳述情況,以作推辭。這篇文章回顧了李密年幼時父死母嫁,“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的坎坷經歷,敘述了祖母劉氏“躬親撫養”“至于成立”的艱辛,申訴了“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的深切感情,提出了“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的請求。全文語意周密,措辭委婉,以情動人。武帝讀過此文之后,答應了李密暫不出仕,在家奉養祖母的請求,并特賜奴婢兩人,下令郡縣供給李密贍養祖母的費用。故古人有“讀《陳情表》不哭,不能謂之孝”之言。

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曾被清代吳楚材、吳調侯在《古文觀止》中評為“祭文中千年絕調”。這篇文章是韓愈為祭奠他的侄兒十二郎韓老成而寫的。韓愈三歲喪父,由大哥韓會和大嫂鄭氏養大,韓老成是韓會的嗣子。韓愈與韓老成在輩份上是叔侄,但兩人年齡相近,親如兄弟。兒時“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長大后長期分別,聚少離多。韓愈驚聞愛侄病逝噩耗,自然萬分悲痛,他將對愛侄的深情厚意,濃縮于這篇祭文之中,他感嘆“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于共居,死不能撫汝以盡哀”這種人間生離死別之苦,訴說“言有情而情不可終”的悼念之情,感情的渲泄淋漓盡致,又真摯動人,催人淚下。古人有“讀《祭十二郎文》而不哭,不能謂之慈”之言。

綜上所述,三篇文章之所以催人淚下,無不因為作品的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們寫文章,也應該如此。不求辭藻的華麗,但求語言的樸實、感情的真摯。這也是我們現在高考作文所大力提倡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出乎意料造句

2.莫泊桑《項鏈》讀后感

3.《莫莉的假期》讀后感

4.教師個人心理培訓總結

5.項鏈讀后感莫泊桑

6.交流教師個人心得體會

7.教師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8.抒情散文:別雁皆似夢,莫笑最終

9.《跳高者》讀后感

10.振奮人心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