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合作教學策略的論文
摘 要:語文是中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母科,集其識字、理解、分析于一體。它也是培養學生人生觀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既是文化教育,又是思想教育。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必須創新和總結更多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有更多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一些教學中的課堂教學策略,希望為初中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合作;策略
實施課堂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素質教育思想通過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出來,而欲體現這一思想,首先“要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杜威)在這幾年里,我對語文科的課堂素質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合作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基本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過程滲透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合作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教學活動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相統一的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合作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以提高教學效果。我的“合作式”課堂教學主要通過以下三大策略來實現:
一、誘導策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極為重視每學期的第一節課,特別是新班的第一節課。在新班的第一課上,我會面帶微笑地站在講臺一側,用交談的口吻把自己介紹給學生:“同學們都希望老師博學多才、和諧可親,我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可總還是不盡人意。比如,我的字寫得不夠漂亮,我也有一時答不上來的問題。怎么辦?三人行,必有我師。今后咱們在教學上相互為師,共同努力,教和學的任務就不愁不能完成。大家有沒有信心?”一番坦城的話,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給學生留下了難忘的第一印象,這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良好開端。在舊班的第一課上,我首先結合上學期末學生寫給我的評語,把自己在“教”方面的新打算告訴學生,進一步征求他們的意見。然后將上學期的語文期末試卷發給學生,請他們檢查自己在“學”方面的問題。這樣,師生共同調整教與學的方法,確定更加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使新學期有一個良好的開頭。
二、平等策略
“詛咒和斥責可以使天才變成白癡,贊美和鼓勵可以使白癡變成天才。”我在教學中,平等地對待學生。一是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用一種平等的關系來對待。二是運用無斥責的教學語言。在課堂內外我主動接近學生,努力縮短與學生心理上的距離。課堂教學中,在師生共同制定課堂紀律的基礎上,側重獎勵學生的努力和進步,注重通過集體輿論來表揚或批評學生。對學生個體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不良行為,則采取“第一人稱反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阻止了學生的不良行為,也不傷其自尊心。三是采用征求意見式評語。在作業、周記的批改中,我嘗試用第二人稱去寫評語。如將一般性的批語“重做!”寫成:“你的字能不能寫得好些?再抄一遍給老師看看,好嗎?”對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我則將鼓勵性的評語寫在作業本上,而將批評式的評語寫在紙條上夾在作業本里。這樣的批語與評語寫起來費事些,但學生很樂意接受。
三、合作策略
課堂教學的環境主要是人際交往的環境。課堂內外團結合作的人際關系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為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我從變革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與合作的有效途徑。
1.群體合作
學生的群體合作包括班級內部小組間的合作和班級之間的合作。在班里,我常采用小組間互批課堂練習的辦法,讓學生的認知結果及時反饋給對方,有效地促進了學習。在班級之間,我則組織互批作文。在批改前,將作文互批的具體要求和比分告訴學生。批改后挑選出有代表性的習作為講評做準備,精批三分之一學生的作文,對習作較差的學生進行面批。群體間的合作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并掌握了作文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這類合作也為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使我更好地了解學生,研究教法。
2.個群合作
心理學家勒溫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師民主型的領導方式是形成積極和諧的課堂風氣的一個關鍵因素,對學生集體的道德和團結也有較大的影響。據此,我采取了民主型的領導方式,通過優化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的合作關系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一是引導質疑,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為實現“教師設疑”到“學生質疑”的飛躍,我先采用教師示范設疑、優生介紹經驗的方法,指導學生從課文里、從新舊知識之間找矛盾,提問題。在多數學生實現了由不敢問、不善問到敢于、善于提問的轉變之后,我便將難度較大的課文留給學生,鼓勵他們在課前的定向自學中大膽地提問。然后,我將經過篩選、歸類學生的疑問帶到課堂上,采用全班討論、同桌切磋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二是鼓勵指誤,以學促教。課堂上鼓勵學生給老師挑毛病,每學期末請學生給老師寫評語,讓學生指出教的過失、錯誤和不足,主動尋找自己在教學和師生關系方面的不足之處。我會真誠地將某個學生稱為“一字師”,在學生面前坦率地承認自己的疏忽;有時我也有意識設誤激疑,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給課堂帶來了極大的活力,他們不僅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學習課文,而且常常直言不諱地對課文、對老師或同學的講課提出質疑,并闡述自己的理由。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而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受到了學生的尊重,民主的師生關系使教學過程變得生機勃勃。
因此,讓我們為我們的學生、我們自己、我們的整個教育深情地呼喚:詩一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手中,語文學習的花圃,我們一起傾心去培養和澆灌。素質教育的大廈,我們共同來設計和建造!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
[2]《隨緣教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合作教學策略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論文06-27
論合作教學策略在作文教學的中的運用10-05
合作教學策略在作文教學的中的運用介紹10-04
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嘗試(教學論文)12-06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論文06-27
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反思的論文07-20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尋論文06-26
教學中的小組合作論文05-07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分析論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