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幾和幾》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幾和幾》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幾和幾》教學設計 1
教學要求: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4和5的有關組成,并有效地滲透有序的思想。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4和5的組成,初步建立學生數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計數器:老師拔數,學生觀察
1、(1)先拔二顆珠,問:這是幾顆珠,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顆珠,這時又是幾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指名說,并請一名學生上臺寫數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顆珠,這時又是幾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指名說,并請一名學生上臺寫數字4。
(4)請你比一比:4和3誰大,誰小?請你用符號連接。
二、學習新知:
(一):主動探索:4的組成
1、請你拿出4個小棒,擺一擺,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
2、你能把這4根小棒分成兩堆嗎?請你試一試。(學生自由活動,老師巡視)
3、學生匯報操作結果,邊板書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板書)
4 4 4
1 3 2 2 3 1
4、讀的組成
(1)先領讀: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
(2)再學生自由地讀,同桌對口令
(3)全班齊讀可以采取各種不同的形式。
5、觀察上面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然后再發言)
(先分成1和幾,再分成2和幾,再分成3和幾……
我們在記得的時候可以只需要記2個就可以了)
(二)學生合作:學習5的組成
師:剛才,你已經拿出了4根小棒,現在想一想,再增加幾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請你趕快行動吧!
1、師:剛才你們真能干!發現了這種奇妙的規律,那么你能用這種方法來把5分成兩堆嗎?并請你把分的情況像老師一樣寫出來,可以嗎?請你們小組合作,試一試。
2、學生分小棒,老師巡視。
3、學生匯報分的.情況,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讀一讀
師:有誰會讀,請你試一試,我們請會讀的好的小朋友當小老師帶大家讀,好不好?
(1)小老師帶讀
(2)小組開展競賽讀
(3)師生對口令
(4)同桌對口令
(5)試著背一背
4、觀察:請你認真觀察上面的4個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先可以小組里互相討論,每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選一個代表發言,其余的同學認真聽)
5、你們自己組說得怎么樣,你認為哪個組說得最好?,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學生互相進行評價)
6、第19頁的思考題先讓學生獨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體進行評價。這題的第3個是一個開放性的題,老師還要注意問:還有不同的填寫方法嗎?
7、完成第20頁的做一做:先擺一擺,然后再連線。集體評價。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集體評價
第22頁的第6題:這是一題判斷題,是學生第一次遇到,教師可以先教學生如何做,然后學生再開始進行判斷。
第8、10題放在托管時間完成。
《幾和幾》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正確地計算。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重點: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環節與時間師生互動流程 思考與調整
一、復習準備
二、講授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數的組成。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5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2)1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數是( )。
(3)10和4組成的數是( )。
教師小結:十幾可以分成1個十和幾個一;
反過來,一個十和幾個一可以組成十幾。
1、教學例5。
(1)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擺小棒,先擺1捆,再擺3根。
(2)提問:
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根。
②用什么方法計算? 。
③怎樣列式?請大家試著將算式列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由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算式。
(3)討論:
①算式 “10+3”和“3+10”都對不對?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加數的位置調換了,得數還是一樣的。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a〕1個十和3個一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加3等于13。
③教師說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稱,邊介紹邊板書。
(4)列式:
①根據桌上小棒試著列出兩道減法算式,寫在練習本上,由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板書:13-3= 13-10=
②怎樣算?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
〔a〕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3=10,13-10=3。
③教師說明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邊介紹邊板書。
(5)練習(出示課件內容): 總結: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得10,十幾減10得幾。
2、教學例6。
(1)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1,再在個位添上2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說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1+2=
教師提問: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1個十和1個一添上2個一就是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說完教師把算式填完整。
復習: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2)教師在表示13的計數器的個位上撥去2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的過程說出一道減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3-2=
教師提問:得數是多少?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13里面有1個十和3個一,從1個十和3個一里面去掉2個一,就剩下1個十和1個一,也就是11。說完教師把算式填完整。
復習: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完成課本78頁“做一做”中的第一、三題。
師生總結
作業設計:1、課堂作業本
板書設計: 十加幾和相應減法
10 + 3 =13 13 - 3 =13
3 + 10 =13 13 - 10 =3
11 + 2 =13 13 - 2 =11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教學札記:
《幾和幾》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7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夠運用11~20各數的組成,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學生能掌握十幾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且能夠正確的進行計算。
(3)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個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數學思考
(1)利用數的組成幫助學生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利用相關的加減法算式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問題解決:
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計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2、難點: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材分析:
《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是在學生學習完11~20各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它的計算過程,不但鞏固了11~20各數的組成這一知識,而且還為以后學生學習湊十法計算和用加法計算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做準備,實現數與計算的有機結合。
教材通過1捆小棒和3根小棒來說明10+3、3+10、13-3、13-10,這樣既學了加、減法,也看到了加減法的關系,是學生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到數學的邏輯之美。例5通過計數器計算11+2和13-2這樣簡單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20以內的數,也為以后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做準備。與此同時,教材還安排了教學加法和減法的個部分的名稱,是讓學生對這些名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不要求學生熟練掌握。
因此,從例4、例5到“做一做”,教材的編排體現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層次,即從結合實物、計數器等直觀形式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的過程與結果,到脫離直觀進行計算,讓學生經歷研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從而掌握計算方法,并從中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加深學生對11~20各數的認識。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數數活動中,學生已經有了“數出10,再數出幾,就是十幾”的數數經驗,已經掌握了11~20各數的組成。這節口算課雖然是新授內容,但大多數學生在學前有一定的口算基礎。
教材設計思路: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由復習舊知到探究新知,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10加幾是十幾等算理,然后通過撥一撥、擺一擺辦法進一步來熟練,從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慢慢抽象出計算過程,為學生脫離實物通過思考得出得數打下基礎,最后達到能熟練準確地計算10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遵從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1、重視復習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復習了11~20各數的組成,簡單的口算及一圖四式,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教學中,首先用學生樂于幫助他人的思想列出一圖四式,一一說明各個算式的算法,在交流匯報中,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算法也有很多種。接著通過撥一撥,擺一擺等活動鞏固算法。
3、重視課堂練習設計。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過看圖列式、摘蘋果、排一排、思考題等練習設計,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學數學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措施:
在教學時,以兒童熟悉的復習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去觀察、去思考、去討論;再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說一說,從具體的情景當中抽象出計算過程,把具體的操作與抽象的計算過程對應,幫助學生從實物中脫離出來;并教學算式的個部分名稱。最后通過各種形式的反復練習,達到熟練準確計算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學生獲得知識過程體驗,培養因題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觀察收集數據的能力。
教學建議:
1、定位于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教學,其目標定位與通過運算深化學生對11~20各數的認識,而非進行運算方法的教學。
2、關注于操作的過程。在教學時,課先復習11~20各數以及10以內的加、減法,并注重引導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以數的組成為基礎進行口算,不必進行法則教學,更不必要求學生按照相關法則進行計算。
3、了解加減法算式個部分的名稱。在十幾加幾和相應減法的教學中,教師介紹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對這些專有名稱有一個初步了解即可,不必要求識記。在以后的教學中會經常使用這些術語,讓學生在慢慢接觸的過程中漸漸熟悉,逐步掌握即可。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激發興趣
1、復習數數。
師:數字寶寶想知道小朋友們是不是還記得它們,誰能從0數到20就有機會奪得今天的冠軍喲,小朋友們愿意試一試嗎?一起數。(學生齊數0-20)
2、復習數的組成。
師:數的真熟練,可數字寶寶還不服氣,它們說,數數不稀奇,如果你們能說出數的組成,那才厲害呢。小朋友們愿意接受挑戰嗎?(師說數,生口頭回答)
如:師:13。
生: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
(分別說出13、19、20、17、15的組成)
(設計意圖:數的組成是為新課的設計理念做鋪墊。)
3、復習口算。
師:像圖中一樣,男生出題考考女生。(請一名男生讀題,請一名女生答題)
4+4= 7+2= 10-2= 9-6= 4+3=
4、復習看圖列式。
()+()=()()-()=()
()+()=()()-()=()
(設計意圖:由10以內的“一圖四式”引入20以內的“一圖四式”。)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為新知識做準備,讓學生通過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的復習為新知識提供一個學習的模板,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4
1、擺小棒
(1)10加幾。
師:聰聰在擺小棒時遇到了難題,你愿意幫幫他嗎?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擺小棒幫助聰聰,先擺1捆,再擺3根。
師提問: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解決?怎樣列式?
根據回答進行板書:10+3=
師:10+3表示什么意思?(把一捆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來)
師提問:你知道10+3等于多少嗎?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1個十和3個一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師提問:誰能根據算式10+3=13寫另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師板書:3+10=13
師:那3+10表示什么意思?(把3根小棒和一捆小棒合起來)
師:3+1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3個一和1個十還是組成13,所以3加10等于13.
生2:相加的數位置調換了,得數還是一樣的。
(2)10加幾相應的減法。
師:你能根據小棒圖列出兩道減法算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3= 13-10=
師:你知道13-3表示什么意思嗎?(表示從13根小棒里面拿走3根)
師:13-3等于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突出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去掉3個一,還剩下1個十的想法。)
師:13-10表示什么意思?13-10等于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生1:13里面有1個十和3個一,去掉1個十,還剩下3個一,所以等于3。
生2:因為13-3=10,所以想到13-10等于3。
師:算法有多種,愛動腦筋的小朋友總有新發現。
2、撥計數器。
師:你能將這幾個算式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嗎?
3、小結。
師:對比這幾道算式,都有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算式里面都有10。)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了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我們可以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進行計算,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得十,十幾減十得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道10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算法,學會總結規律。)
(二)教學例5。
1、撥珠列式。
師拿出計數器,先撥11,再在個位添上2顆珠子。請同學們根據撥珠的過程說出一道加法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2=
師:11+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再添上2個一就是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1。)
師在表示13的計數器的個位上撥去2顆珠子。請同學們根據撥的過程說出一道減法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2=
師:13-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13里面有1個十和3個一,從里面去掉2個一,還剩下1個十和1個一,也就是11。)
2、介紹個部分名稱。
師:小朋友認真觀察,我們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一分,可以怎樣分?
生:左邊的都是加法算式,右邊的都是減法算式。
師:說的真棒,我們先一起來看加法算式。每一個加法算式都有幾個成員,數學家給他們都起了名字呢,加號前面的數叫做加數,加號后面的數也叫做加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做和。(師邊介紹邊板書)
師:你們認識他們嗎?誰愿意再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介紹。
(設計意圖:體現教學形式的開放性,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形式中知道加法個部分的名稱。)
師:減法算式里的內個成員也有自己的名字,誰來試一試給他們取個名字?
請學生匯報。
師:你們真聰明,和數學家們想的一樣,數學家們把減號前面的數叫做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做減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差。(師邊介紹邊板書)
(設計意圖:起名字的環節,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擁有空間去創造。)
師:誰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誰能將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介紹給同桌聽?
(設計意圖:滲透統一思想,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知識運用
師:今天,加法和減法家庭的成員們要向我們小朋友發出挑戰邀請了,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
生:愿意。
(設計意圖: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在練習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看圖列式。
師:誰愿意說說圖意?用什么方法來解決?怎樣列式?
(請同學回答,并鼓勵,給小組加分。)
(二)摘蘋果。
1、
師:誰看明白了題意?誰愿意來摘蘋果?
(請學生摘蘋果,并在黑板上給小組加分,準備好蘋果貼紙,獎給回答問題的小朋友,并說“這個蘋果送給你。”)
2、
師:誰能看明白題意?誰愿意來摘蘋果?
(請學生摘蘋果,并在黑板上給小組加分,準備好蘋果貼紙,獎給回答問題的小朋友,并說“這個蘋果送給你。”)
(設計意圖:摘蘋果這一練習調動了課堂氣氛,首先讓孩子們先看懂題意,然后再摘蘋果,學生興趣濃,又培養學生的解題習慣。)
(三)按順序排一排。
師:你能把下面的放在合適的位置嗎?
(出示PPT題目)
師:在做這道題的時候,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生1: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加減符號。
生2:我想要提醒大家在算式下面畫一條線,算出結果。
生3: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下面的大于符號,把結果最大的算式排在第一空。
(設計意圖:在這個練習中,讓學生在提醒別人的時候,也是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能夠看題以后先想好要注意什么,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四)思考題:猜一猜
出示PPT:思考題:猜一猜
師:哪個聰明的孩子看懂題目意思?(請同學說一說)
師:在做這道題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請學生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是具有拓展延伸的練習,學生可以盡情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們都各抒己見,使一堂課活躍起來。)
四、總結回顧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請學生說一說)
師:小朋友們再這節課都有收獲,你們真棒,不向困難低頭,勇敢地接受挑戰,都是小英雄。我們這一節課以勝利告終。
【《幾和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幾和幾教學反思04-12
《幾和幾》教學反思04-12
《幾和幾》教學反思04-12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1-12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9-21
“幾和第幾”的教學反思03-06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8-14
《9加幾》教學設計02-16
9加幾教學設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