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菠菜爛了教學反思范文
記錄時間:07/3
記錄內容:種植與觀察
記錄對象:全體幼兒
案例記錄:
陽春三月,孩子們已感受到了陣陣的春意。老師:“今天有點熱”、“老師這里的小草發芽了。”在他們親切的話語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
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更多的春天的知識,我帶了芋艿和蘿卜讓幼兒討論:“我們能種蘿卜和芋艿嗎?怎么種?”小朋友們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認為可以種在泥土里。“那么可以種些什么呢?請大家明天帶一些可以種植的植物和種子來,觀察他們的變化。”
第二天,小朋友們帶來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東西,有帶種子的,有帶素菜的`,有帶水果的,真是五花八門,有的還帶了番茄和去了根的菠菜,真是讓人意想不到,我沒有說什么,只是表揚了孩子們,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安頓好了自己帶來的東西。
有過了幾天,萱萱觀察中發現蘿卜長出了嫩嫩的小葉子,忍不住大叫了起來:“蘿卜長葉子了,蘿卜長葉子了。”聽到了萱萱的喊聲后的孩子們忍不住跑到了種的植物跟前,以觀察他們的動靜。袁藝琳說:“我的菠菜爛了。”許多孩子看看蘿卜又看看菠菜,“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他們的小腦袋里好像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于是我取出了蘿卜和菠菜,引導孩子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討論。問道:“為什么蘿卜活了而菠菜卻爛了呢?”在觀察根部的不同時發現:蘿卜有根須,而菠菜沒有根。原來,植物的根就好像是我們的一張嘴,它可以吸收水中的養分。而被剪去根的菠菜又無法再長出根須,所以腐爛而死亡了。
案例分析:
老師的主導作用到底如何體現,是一路拉著孩子走,還是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學會觀察與討論?無可非議是后者。因為我們所要給予孩子的是終身發展所需要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某種知識,正如綱要所指出的:“為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究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和活動空間,為幼兒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案例中,老師發現孩子帶番茄、帶沒有的根的菠菜種植,也沒有加以阻止,而是讓孩子在種植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學會討論,學會自主總結經驗,孩子在種植的過程中學會了自主學習。
【為什么菠菜爛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種植與觀察菠菜教學反思10-24
為什么教案及教學反思06-28
壺蓋為什么會動的教學反思07-06
為什么是0.618教學反思呢11-07
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05-19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反思07-29
《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反思范文03-24
《他為什么朋友多》教學反思07-14
《壺蓋為什么會動》優秀教學反思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