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夜》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中外兩首搖籃曲,感受優美抒情、輕柔安寧的意境。體會本課主題“靜靜的夜”,學習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小寶寶睡著了》,并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閃爍的小星》,用畫星星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音高的感受。
三、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四、用歡快的.動作表演集體舞《星光恰恰恰》,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教學內容
一、聆聽童聲合唱《小寶寶睡著了》
二、學唱歌曲《搖籃曲》
三、學唱歌曲《閃爍的小星》
四、編創與活動
教材分析
1、童聲合唱《小寶寶睡著了》是一首搖籃曲。二四拍。曲調優美抒情,采用了重復樂句與變化結束句的寫作手法。詞曲結合緊密,描繪了靜靜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鳥兒、蟲兒都進入了夢鄉,小寶寶也在悠蕩的搖籃里,聽著媽媽甜美的歌聲,漸漸入睡了的情景。
2、歌曲《搖籃曲》這首《搖籃曲》是由戈特作詞,弗利斯作曲。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傳。自弗里德倫爾在漢堡的圖書館中發現“戈特的搖籃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德國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歲。
3.歌曲《閃爍的小星》這是一首曲調流暢、輕快從容的法國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第一到八小節與結束句是完全重復的,第9至12小節與第13至16小節又是完全重復的。優美而平穩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寧靜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閃爍景色,抒發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歌曲教學
1、初聽歌曲整體感知。
師:小星星啊越聚越多,満天都是小星星,它們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掛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萬小眼睛。你聽它們還在唱歌呢!
學生看圖譜,初聽歌曲,整體感知。
2、用LA哼唱旋律。
3、自由選擇二拍節奏為歌曲伴奏。
4、分組合作學習,探索身邊的事物為歌曲伴奏。
四人小組探索,表現歌曲的強弱。
5、圖譜結合,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歌曲。
6、創編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歌曲。
靜靜的夜空小星星們排著隊伍出來了------
小朋友們在媽媽的懷抱里一搖一搖睡著了,小星星也在哄我們睡覺呢。
這時夜空里的小星星啊開始了它們------
要求同學們用不同的速度、節奏、強弱表現歌曲。
課后反思:
此曲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在教唱上不成問題,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就必須更大地擴充音樂視野,加強音樂體驗,豐富音樂感受。于是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通過欣賞、學唱、律動、創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速度、力度在不同的條件下產生不同的情緒變化,從而揭示節奏、旋律、音色、速度等不同音樂要素在藝術實踐中的表現作用。
【《靜靜的夜》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靜靜的夜》音樂教學設計07-14
喜歡靜靜的夜散文05-08
靜靜的夜優美散文09-22
靜靜的夜優美作文「精選」08-09
靜靜的夜愛情詩歌07-23
《美好的夜》的教學反思12-03
文章春夜喜雨全面教案教學反思10-24
《靜靜的》教學設計01-27
夜是一種靜靜的美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