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口語交際《我愛讀書》教學設計
關于口語交際《我愛讀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
2、在口語交際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學會選擇書籍,提高辨別能力。
3、加強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其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溝通技巧。而且針對我校開展的校本課程“大閱讀”課,學生在課前已做了充分的準備:搜集、積累、回憶、采訪等。所以學生是有備而來的,為交際的有效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而教材中又提供了三個多元化的交際角度,很顯然,每一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讀書的經歷,說自己的讀書故事、體會,這些貼近他們生活的話題自然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必定有話可說。因此,教師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交際情境,引導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在交際中,進一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并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書籍,提高辨別能力也就成其為可能。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話題:
1、名言誦讀: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與書有關的故事中徜徉,還記得前幾天我們積累過一些有關讀書的格言嗎,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
2、回顧口語交際的內容:從大家激情朗朗的誦讀中,我再次感受到了書的魅力和它帶給大家的沉醉與激動。而“我愛讀書”正是第一單元的學習主題,在本單元第一課的學習中,我們就了解、布置了本單元口語交際內容。回憶一下:
(隨著學生的回顧,投影出示口語交際的內容:)
⑴、說說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什么與書有關的故事、體會要和大家交流。
⑵、采訪身邊愛讀書的人,說說采訪的經歷和心得體會。
⑶、展開辯論:開卷是否有益。
可以梳理成兩大主題:(1)講故事,談體會。(2)辯論開卷是否有益。
3、回憶活動開展情況:在這兩周里,大家針對口語交際,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開展了許多活動,能不能匯報一下?
4、引入話題:相信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不少收獲,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提出建議、自主準備:
1、提出建議,細化要求:要想說得好,真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請你給大家提點建議吧。
(學生自由建議,教師選重點板書)
2、自主準備:給大家一點時間,把自己準備的內容再梳理練習一下。
3、導引:準備好了么?相信現在你一定更自信、準備也更充分了!
(三)分享故事,交流體會
1、導語:現在就把你覺得最有趣、最有價值的關于書的故事,或者你對讀書的一些體會認識、獲得的有效讀書方法,以及讀書樂趣等講給大家聽聽。
2、交流:(每個學生講完后,師啟發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或評價、交流看法等,讓學生受到有益的啟發)
3、小結:評價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語言表達能力、交際的態度等)
4、引導:老師覺得你們的確有進步,這使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確,讀書讓我們明理,思考使我們深刻,論辯令我們機敏。接下來就讓我們針對讀書展開一場辯論,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指導我們有效讀書。
(四)學生交流,明辨是非。
1、明確辯題:
正方:開卷有益。 反方:開卷未必有益。
2、請雙方代表闡述己方觀點:
3、進行辯論:群體間相互自由辯論。
4、評議:剛才辯論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
5、讀書引導:我們說,有聲的語言是辯論,無聲的語言是思考,通過剛才的討論,想一想:我們到底該怎樣開卷讀書呢?
6、總結: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么卷。選擇有益的書籍,讀書就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反之亦反。—---所以應該好讀書,但要讀好書,這樣才能達到讀書好的目的。讓我們與好書相伴!
(五)拓展升華、推薦名言:
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六)課后作業建議:
1、針對今天的口語交際,寫一篇日記。
2、辦一份讀書手抄報。
板書設計:
我 愛 讀 書
尊重 參與
有條理 具體
有理 有據
課例總結:
口語交際課《我愛讀書》是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一組元主題“我愛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學習的繼續。
這節課體現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課前準備,材料儲備。教師在本組元第一篇課文學習后,就布置下口語交際的準備工作;第二階段,課前自主交流。學生全員參與,商議完成任務的途徑,探討表達交流的思路,教師適當點撥。第三階段,明確任務,匯報交流。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教師指導學生變換“獨白”、“對白”形式,深化口語交際訓練。第四階段,展開辯論,明辨是非。
這節課的一大特色就是抓住了學生的交流和交際來達成口語教學目標。“交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每個人輪流獨自說(讀)一段事先準備好的長而連貫的話,一方“表達”,一方“傾聽”,因“傾聽”“表達”的主體互相轉換,彼此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對方,自然而然形成了“交流”。二是交際雙方就共同的話題進行對話,不斷根據對方說的內容隨機應變地作出言語回應。在交際形式上則體現了多元化,“獨白”、“對白”兩種方式兼顧,并加以合理調配。
這節課關注了師生的評價,但在交際過程中,教師還是有些許疏漏。在語言因素方面,借助評價激活學生語言儲備,規范口頭用語做得還不夠;在非語言因素方面,雖說關注了交往態度、習慣、方法、溝通能力、處事能力等,但在引導上還是顯得弱了。
教學反思: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尤其是課前的搜集、積累、回憶、采訪等活動,為本次交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夠使用在綜合活動中收集到的資料,這也是學生在交際中有話可說,說得真切、充分的直接原因,這個過程還鍛煉了學生對信息進行篩選、加工、整理的能力。這是這堂課感覺較為成功的一點。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口語交際情景,在互動和反饋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的任務,所以學生每交流到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時,我都會引導大家進行評議、信息補充,讓大家在互說互評、互相啟發感染中自主習得規范的語言習慣及基本的交際能力和正確的交際態度,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地增強,所以后面環節中學生的辯論才如此自如。
整堂課,我注重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盡力體現口語交際課互動性、全面性、實踐性、情境性的特點。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生在講述故事時,感覺有的人不是在說話,而是在背誦,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轉化沒有真正實現,一方面學生的自悟式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但同時也說明教師創設的語言環境還不夠家常化、伙伴式,學生緊張,還需要教師在引領學生走進情境的語言、方式上多下功夫。
2.對于學生交流中點評的簡單重復、語言零碎且有些不恰當,我為了所謂的教學過程順暢,違心地加以默認或表揚,降低了標準的同時,也間接造成了學生認識上的誤差,所以交際中,應關注他們的表達能力,不是片言只語,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敘述,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充分體現高段語文的表達特點。
【口語交際《我愛讀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口語交際向往奧運》教案設計03-19
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12
口語交際學期總結范文三篇02-14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精選11篇)12-09
我愛雪蓮花教學反思05-16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我愛媽媽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1-07
《我叫足球》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7
《我的家、你的家》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