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好書推薦活動中認識《愛的教育》一書,并深入激發學生閱讀《愛的教育》的興趣。
2、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初步的鑒賞能力。
3、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啟迪學生擁有愛心,學會關愛。
教學重點:
在對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啟發,引導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堅強的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感動中懂得關愛別人,學會幫助和關心他人。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的積累讀書名言
一、激情導入
1、(音樂渲染)師述:有人說,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有人說,愛是一陣及
時的雨露,有人說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
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愛”,那我們怎么去體會愛,理解愛,付出愛呢?今天我們來認識一部全世
界兒童、老師、家長必讀的書,那就是——《愛的教育》。(板書書名)
2、你對這本書有什么了解?(學生介紹對書的了解)
教師小結:《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寫的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兒童小說。這是一本風靡世界的書,亞米契斯能將生活中的愛心故事記錄下來,裝訂成冊,那是一部很感人的書。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讀者感受到愛無處不在,只要用心感受!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去讀一這本將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的——《愛的教育》它通過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科寫的日記,抒發了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書中講述了發生在安利科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里行間洋溢著兒童的純真與情趣。
二、介紹書名及作者
(出示幻燈片,指名讀)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自問世以來被譯成數百種文學和方言,成為一代又一代讀者愛不釋手的讀物,也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作品。書的原名翻譯是“心”。我國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譯,并定名為《愛的教育》。
三、介紹推薦理由
1.作者的話(請學生讀)
“凡是讀這部書的人都將無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飽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蕩的情愫無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動情的眼淚……”——(意)亞米契斯
2.譯者的話(老師介紹)
夏丏尊先生在序言中寫道:“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文,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成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
3.作品影響。 (全班齊讀)
①《愛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轟動一時,僅出版的頭兩個月就再版40多次。100年來,始終暢銷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連環畫、影響遍布全世界。
②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讀《愛的教育》,有些國家把《愛的教育》作為小學生的教科書來讀。
③《愛的教育》被公認為是一部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讀書里的故事讓我們做真正的人。
四、品讀《我們的老師》
1、出示“閱讀提示”:
(1)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2)劃出讓你感受深刻的語句,寫批注。
(3)這個故事讓你感受到怎樣的“愛”?
2、聽老師讀文章,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3、指名匯報。
4、自己再默讀故事,劃出讓你感受深刻的語句,寫批注。
5、匯報讀書體會。
師小結:作者以一種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寫了老師在回應學生的問候時的神態、關心孩子時手的動作、批評孩子時的語調等,給我們勾勒出一個慈祥的、感性的、親切中不失威嚴的好老師形象。(板:師生之情)
6、小結:(出示目錄,激發閱讀興趣)在書中100多個小故事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在這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身上發生了很多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五、指導讀書方法
1、今天我們一起選讀了其中的一個故事,在以下的日子,你準備怎樣讀這本書呢?
(學生談自己的閱讀計劃)
2、老師的提示(出示幻燈片):
(1)用心閱讀,有計劃地堅持每天讀一部分;
(2)重視積累,及時摘抄精彩的語句,寫下閱讀的心得。
六、總結升華
《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讓我們用心閱讀,在愛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激發閱讀原著《愛的教育》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深情地):同學們一定很熟悉這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隨即響起歌曲那清澈的童聲)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
同學們,母親,是給我們最溫暖呵護的人,母親,一個最溫暖的名字。可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位小朋友,他,卻失去了自己親愛的母親,他就是——卡羅納
(板書課題——23*卡羅納——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
2.想想、說說: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會是怎樣的?
生1:卡羅納應該會很悲傷。
生2:也許他把眼睛哭腫了。
生3:我讀了課文,知道卡羅納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聽課;在座位上不時哭泣著。
師:這個可憐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來到了學校上課,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師和同學們是怎樣對待他的呢?
[評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想想說說: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是怎樣的,讓學生借助想象或憑借預習獲得的初步印象,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默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愛”
1.默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帶給自己怎樣的感受?可以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表達。
2.生暢談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師,善良的同學,善良的同學的媽媽,他們用愛心鼓勵和關愛卡羅納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誠,人們真誠地理解別人遭遇的痛苦,真誠地安慰卡羅納。
生3:我想說,卡羅納是不幸的,他失去了親愛的母親,但是他又是幸運的,他有愛他的老師和同學,以及周圍的人。
生4:課文寫得真感人,我被感動了。
……
師:課文中強烈的愛感動了同學們,同學們也很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評析]初讀階段,意在訓練和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的能力。讀完一篇文章,能基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和大致內容,體現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的習得。
三、深入閱讀——理解“愛”
1.生默讀課文,思考: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筆畫下來。
2.學生交流:
師(出示句式,幫助表達)當卡羅納……誰怎么做?
生1:當卡羅納要來上學的前一天,細心的老師提前囑咐孩子們不要開玩笑,要熱情地對待卡羅納。
(師相機示范朗讀老師說的話)(語速稍慢,語氣低沉)“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鄭重、嚴肅地)“他明天要來上課,孩子們,你們要莊重嚴肅,熱情地對待他。任何人都不許跟他開玩笑,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
生2:當面容灰白,非常傷心的卡羅納走進學校時,“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陣同情和憐憫,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
生3:當卡羅納回憶起以前和母親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聲大哭時,老師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勵他。
生4:當卡羅納看到書中的母子插圖號啕大哭時,老師暗示大家暫時別管他,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熱情的手,低聲地勸慰他。
生5:放學時,當“我”跑過去撲進母親的懷抱時,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著卡羅納。
生6:當“我”發現卡羅納目光里充滿無法形容的悲哀時,我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
3.感情朗讀:
師讀卡羅納表現的句子,生讀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評析]留足時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提供表達語言的句式參考,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規范語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語表達的難度,給予學生大膽發表見解的信心。
四、品析、想象——領悟“愛”
1.再次默讀課文,也可以輕聲朗讀,看看哪些詞句觸動了你的心,讓你為之一動,為什么?在書上做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播放一段輕音樂)
(師巡視,發現部分學生面露難色)
師:同學們可以注意文中對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看看哪一處描寫,哪個詞,那個句子特別好,為什么?(學生繼續讀文,圈圈寫寫)
2.學生交流想法:
師:請同學們來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老師,哪個詞你認為用得很好呢?(師一愣)
師:我認為“屏息凝神”這個詞用得很好,可憐的卡羅納來到學校,同學們屏息凝神地望著他,從“屏息凝神”這個詞可以看出同學們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當的表情觸動了卡羅納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樣悲傷的眼神看著他。同學們對卡羅納那深切的愛便在這凝視的目光中深含著了。
你們也像老師這樣來說說。
生1:我找的是“暗示”:當卡羅納看到書上的母子插圖號啕大哭的時候,老師暗示大家暫時別管他。“暗示”這個詞表達出老師對學生,對卡羅納的關愛。老師會怎樣暗示大家呢?肯定不是用言語提醒大家。(為什么呢?)因為用言語來提醒大家,卡羅納也就知道了,所以老師的暗示可能是一個眼神。
師:是的,老師把對卡羅納真切的關心淡化在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眼神里了。老師時時記著不要傷害到卡羅納,真是用心良苦。
生2:我認為“目不轉睛”這個詞用得很好,當“我”撲進母親的懷抱時,母親把我推開了,目不轉睛地望著卡羅納。讀到“目不轉睛”這個詞的時候,我被作者的.母親感動了,一個并不是經常與卡羅納接觸的人,一個同學的家長,對卡羅納也是如此同情和關心。人們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卡羅納,大家都是關心他的。
(班級響起掌聲)
[評析]對詞的敏感是一種閱讀素質。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觸動心靈的詞語,做批注,談感受,旨在培養學生對詞的敏感,深化閱讀能力的培養。
五、愛的延伸:
1.師:愛,不需要豪言壯語,愛,不需要驚天動地。愛,是一句真誠的話;愛,是一個輕輕的接觸;愛,是一個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用自己的真誠理解、安慰、關愛遭遇不幸的卡羅納。是的,就是這樸素的愛,讓我們每個同學深受感動。
2.你從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啟發?
3.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出自何處嗎?
生:《愛的教育》!
師:讓我們再快速閱讀選自《愛的教育》的另外兩篇文章
《我的同學科列帝》和《朱塞佩·瑪志尼》——選自《同步閱讀》)
學生自由選擇一篇,靜靜閱讀。
4.走近《愛的教育》
(1)閱讀文后“資料袋”:
(2)展臺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愛的教育》。
(3)師補充介紹《愛的教育》,激發閱讀興趣:(幻燈出示)
《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國都公認此書為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而爭相翻譯出版。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說教,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日常生活。《愛的教育》以娓娓動聽的語言和生動感人的事例,啟迪人們要愛祖國,愛人民,愛父母,愛師長。
[評析]推薦文章閱讀,擠進課堂,加大閱讀的容量。其次,一本好書,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愛的教育》是一生中務必一讀的經典,補充介紹,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六、作業布置:
1.閱讀《愛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
2.與父母交流閱讀感受,討論其中的人物。
[評析]
《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作為教師,首先要讓文本打動自己,再尋找打動自己的點,以這個點生發開去。《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打動讀者的是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愛,生發的點是什么呢?是人物關愛他人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意,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找準了“點”,就能設計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學設計以“愛”為線,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其次,對于此類情感性強的文章,教師還注意把握好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巧妙地引導學生在暢談感受時,有效的運用文本的語言,既有表達的沖動,又有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在下水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本領”,豐富閱讀量,并延伸到課外閱讀中。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1、欣賞、學唱《外婆的澎湖灣》
2、欣賞《天亮了》韓紅
3、欣賞《感恩的心》
4 、欣賞《讓世界充滿愛》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學習《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四首歌曲,使學生深刻感受要懷著干恩的心對待生活、對待親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讓學生充分明白社會是個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能學會《外婆的澎湖灣》,并動情演繹《外婆的澎湖灣》 。
教學難點:
1、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以情感人,以達到讓學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灣》歌唱、動情演繹。教具準備:電子琴、《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的flash動畫課件(充分利用網上現有資源)。
教學過程:學生伴隨優美的`音樂進教室(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一、課前調動學生的情感。 “同學們,今天老師站在這里,心里呀又激動又胸有成竹,還有心里揣著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誰知道為什么?” “ ”師生互動“誰能幫幫我,別讓我惴惴不安,給想個辦法,(有什么辦法)。誰能?” “ ” “你們說得真好,現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謝謝同學們。好了我們上課!”
二、師生問好!
(啦啦歌)1 5 1 5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2老師老師老師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 5 1 5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 1 ‖同學同學同學們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課教授:
導入。(屏幕出現和藹可親的外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我夢見外婆了,外婆沒有變,一如往日的和諧溫暖親切,慈愛的看著我。在老家的廚房煮好飯,默默地等著我,感覺還是跟以前一樣,一樣的溫情,一樣的依賴,一樣的笑臉,一樣的容顏,(哦,不,應該說是更加的年輕了,夢見外婆真好。)同時,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歌嗎?想聽嗎?(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灣》flash(2分)
提問:
A、同學們能說說自己的外婆嗎?
B、哪位同學能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外婆的澎湖灣》?
配樂朗誦:放伴奏《外婆的澎湖灣》她讀得真棒,讓我們帶著對外婆的感激之情一起來學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1)隨琴唱樂譜(師彈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隨琴完整演唱樂譜(1分半)
(3)加入歌詞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隨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灣》(5分)
歌曲學完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首歌曲是表現了誰和誰之間的愛?
是的,這首歌曲非常好的表現了我和外婆之間隔代親的這種深深的依戀。其實,歌曲的創作和寫文章一樣,都是作者流露的真情實感。有一年3.15晚會上,晚會最開始的那首歌名叫――《天亮了》,這是歌手韓紅自己創作并演唱的。動人的歌聲背后,隱藏著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這個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歌手韓紅,經過多方聯系,她領養了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并用這個故事創作了《天亮了》這首歌。大家想不想聽啊!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 2分
請同學們說一說聽這首歌的感受:
“是的,我第一次聽這首歌并不很痛,然而聽了這個故事以后呢,我每聽一次就會不由得哭一次,聽了這首歌我就覺得人世間再苦再難比起小子灝來都不算什么了。現在,潘子灝生活在韓紅的關愛之中,但是,留在他心靈的創傷卻并沒有愈合。讓我們為他祈禱,祝福他天天開心,勇敢的面對生活的每一天。上節課,我讓大家查一下另一首歌曲《感恩的心》的創作背景,誰起來說一下?
同學說創作背景
請欣賞感人肺腑的手語歌曲《感恩的心》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的享受著每個人的關愛,父母的關愛、同學的關愛、師生的關愛以及像子灝這樣得到的陌生人的關愛,讓我們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面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讓我們再欣賞一遍,請會這首歌的同學一起輕聲唱并一起做手語。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我們的家人、朋友和他人。 “孩子們,我們都是幸運兒,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點不如意,比起潘子灝來又算得了什么?我們要學會感受幸福,感受愛,更要學會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請欣賞《讓世界充滿愛》(放《讓世界充滿愛》flash音樂動畫)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欣賞和學習了《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讓世界充滿愛》,我們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請同學們愛你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好了,這節課就到這兒。下課!(放《讓世界充滿愛》flash音樂動畫)送學生出教室。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學習讀書筆記的方法,慢慢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通過交流《愛的教育》,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了解讀書方法。
3、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受到愛的教育。
2、使學生了解讀書方法,學會做讀書筆記。
教學準備:
《愛的教育》閱讀指導課件pp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讀書名言。
1、請學生舉手交流有關讀書的名言。
2、課件出示亞米契斯的讀書名言。
凡是讀這部書的人都將無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飽含的教益和激蕩的情愫無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動情的眼淚。——亞米契斯
3、出示課件、簡介作者。
4、出示課件,介紹作品。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成為一代又一代讀者愛不釋手的讀物。書的原名翻譯是“心”。我國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譯,并定名為《愛的教育》,作品以一個孩子記日記的形式來講述一則則小故事。《愛的教育》,是一本寫給兒童懂得做人的教科書。
二、交流讀書方法。
1、讀了什么,怎樣讀?
2、師生交流后出示課件。
a、看封面
讀作者簡介
b、讀前言
瀏覽目錄
c、讀文章
品句子談感受
三、知識小擂臺。(走進人物角色,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的豐富情感。)
課件出示:
1、《愛的教育》作者是(),他的國籍是()。
2、學習成績好,每次都獲得頭等獎的男孩是()。
3、()為了救一年級的學生,腳被馬車碾斷了。
4、()的家里來了小偷,他為了救奶奶,被小偷殺死了。
5、可憐又堅強的鐵匠之子是()。
6、半夜起來幫爸爸抄寫封條的是()。
7、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他的家庭成員有()。
8、駝背奈里被人欺負時,是()救了他,卡隆是一個()的人。
9、()從一個別人眼中的笨孩子變成了二等獎的獲得者。
10、生性活潑快樂的可萊諦愛穿()色的褲子,戴一頂()皮帽。
四、小故事,我做主。
1、學生自由品讀《鐵匠的兒子》。
2、課件出示:星級大沖浪。
★我會找好詞佳句,我能體會著讀。
★ ★我會找好詞佳句,還能說說我讀懂了什么。
★ ★ ★我會找好詞佳句讀懂內容,還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呢!
3、交流好詞、佳句、美段。課件出示:
a、潑來可西把破了的襯衣用針別牢了穿著,拖著太大的皮鞋,系著長得拖到地上的褲子,上衣也是那么肥大,袖口要卷上好幾匝才行。
b、今天早晨,潑來可西又帶著一臉的爪痕來上學。大家見了都說:“又是你父親干的吧,這次可不能再否認了。你去告訴校長先生,校長會批評他的!潑來可西立刻暴跳起來,紅著臉,氣得聲音都發抖地說:“沒有的事!沒有的事!我父親從來不打我!”上課的時候,他的眼淚卻簌簌地落在桌上了。即使在這時,當別人注意他,被他發現時,他還要硬裝笑臉給人看!
4、學生自由交流這本書其它精彩片段。
a、學生講述最感動自己的故事。
b、書中還有哪個故事打動了你,四人小組交流。
5、讀出自己感受。
a、書中100多個故事,每個故事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些人和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b、總結讀書方法:隨著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讀出自己感受。
c、《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我們在愛中受到了教育。
五、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1、學生交流自己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2、師出示規范的讀書筆記課件,并指導學生正確的方法。
六、情感升華,引起共鳴。
1、課件出示配樂小詩:
《愛是什么》愛的教育,那是一把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
真情,
讓你我心靈相通;
真情,
使世界不再孤單。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個春天。
愛是寬恕的,愛是包容的,
愛是教育的源泉。
2、師生深情齊誦。
七、我會做讀書筆記。
營造愛的氛圍,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聲中自由學做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5
教學理念: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讀書是一種享受,教師有義務給學生提供豐美的精神大餐,讓學生遨游書海,引導學生學會咀嚼,徜徉書海,感悟文字,品味生活。《愛的教育》是一本曠世巨著,應該介紹學生早一點去認識。課堂中,以《小抄寫員》做引子,感受整本書的基本格調,引導學生走進《愛的教育》,也力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課外讀書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梳理《小抄寫員》一文,了解故事主要內容;
2、感悟敘利奧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
3、推薦介紹《愛的教育》;
4、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以《小抄寫員》作例子,激發學生閱讀《愛的教育》的興趣。
教學難度:
合理把握《小抄寫員》的教學,長文短教,突出目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引導靜讀文章。
1、談話引入主題;
2、引導靜讀;
3、學生閱讀,教師巡視指導。
二、理清故事大概,搭建故事框架。
1.、獨立思考故事梗概
讀完了課文,你可以掩卷沉思:文章主要寫誰,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集體交流。
教師歸納:
小學生敘利奧四個月來默默忍受父親的誤解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訂單掙錢養家。
三、探究故事情節,熟悉人物形象
1、開設一個論壇,討論的主題有三個:敘利奧、敘利奧的家庭、敘利奧的父親。
師生交流:敘利奧家父親
2、說說敘利奧的家庭,他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家庭?
引導學生體會家庭的清貧和和睦。
3、說說敘利奧這個人;
引導理解:可愛,聰明,懂事,成績優秀,有責任感,能為家人分憂,甘愿忍受家人的誤解。
4、談談敘利奧的父親。
引導理解:很辛苦,很操勞,年紀大了,在鐵路工作,晚上還要加班,對子女要求嚴格,也很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敘利奧,寧可自己辛苦,也不愿占用兒子的一個鐘頭,為敘利奧的不用功而焦急、傷心、痛心、失望、冷漠、絕望。
四、剖析主要矛盾,解讀父子情結
1、大家說說父子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面對這個矛盾,我們不妨來說幾個“假如”。
(1)先對敘利奧來幾個假設,假如怎么樣,矛盾就不會發生了。
(2)我們也對父親來幾個假設:假如父親怎么樣,誤會就不會發生了。
3、有這么多的假如,可以消除父子之間的誤會,可是這些假設為什么都沒有發生呢?(引導體會:家庭的清苦,孩子幫助家人的決心。)
五、聚焦人物,提煉主題
師:現在讓我們再來認真地看一看敘利奧,看看這位小抄寫員,這位年僅12歲的意大利孩子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可貴品質。
(敘利奧:懂事、敢于忍受委屈,敢于承擔責任,為家人分憂。)
六、中心延伸,品味語句
1、學生默讀,劃下句子,自我品味。
2、全班討論交流,品味句子。
七、文本延伸,走進《愛的教育》
1、推薦《愛的教育》、
2、了解書籍的內容提要,
《愛的教育》內容提要: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里的條件也算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有一次母親帶著安利柯去幫助一對貧窮母子,沒想到他們正是安利柯的同學克洛西和他的母親。
安利柯的身邊有著一群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忱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為了不傷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著這個秘密。當面對克洛西的父親的時候,代洛西真摯的話使這個曾經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間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氣。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碳人的兒子貝諦為一點兒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的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了親密的同桌。同學克洛西的父親因過失殺人入獄,克洛西的母親靠沿街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論怎么困苦,母親都要讓克洛西去上學。朱利亞為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累壞了身體,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并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于明白兒子為何身體每況愈下,學習成績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著抱在了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幡然悔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為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自愿兵不幸犧牲后,校長常常帶領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
畢業時,安利柯和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敬佩與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安利柯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學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3、引導感悟書籍包含的愛的教育內容
4、推薦并引導閱讀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課《卡羅納》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為了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果。特在學習《卡羅納》之后設計一節閱讀指導課。《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日記體小說,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多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
【設計理念】
1、書是人類的朋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2、在課外閱讀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養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效果。
3、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懂得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在愛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果。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閱讀《愛的教育》,完成讀書筆記若干篇。
2、每個學生選擇書中的一個少年兒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有人說,愛是一抹溫暖的陽光,有人說,愛是一把雨中的小傘,有人說,愛是一句風中的問候,有人說,愛是一個關懷的眼神,有人說,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孩子們,在你心中,愛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讓你懂得了愛?(引出《愛的教育》)這段時間,老師很開心經常能看到同學們手捧一本《愛的教育》,今天這節閱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愛的教育》。
二、讀書匯報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對《愛的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到底了解了多少呢?首先我們就通過闖關的方式進行匯報。
介紹闖關規則。闖過關的同學,不但自己可以得一個“五角星”,還可以為你們小組贏得一面旗子。最后看哪個小組旗子多,前三名的小組將被評為“書香小組”。我將給“書香小組”每人一個小小的禮物,這禮物是什么呢?闖完關再告訴你們,你們肯定喜歡。(課前在黑板的右側寫好6個小組,隨時畫旗子)下面先闖第一關。(第一關老師設計了六道題,小組可以商量,派代表回答。)
1、請說出該書的作者;
2、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師:讀序言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它會告訴我們書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師生一起讀序言。(板書1、讀序言。)
3、填空題。
(1)這本書是寫()身邊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
(2)瘦弱可憐的駝背奈里的保護者是()。
(3)學習成績好,每次獲得頭等獎的男孩是()。
(4)()有一本最心愛的郵票簿。
(5)可憐又堅強的鐵匠之子是()。
(6)()從一個別人眼中的呆笨的學生變成了二等獎獲得者。
4、選擇題。
(7)為了救一個小孩,被車子軋傷的人物是()。
A、洛貝諦B、鐵匠的兒子
(8)克洛西是個殘胳膊的孩子,他的母親賣野菜,他曾經把墨水瓶打在老師的胸部,老師的處理方法是().
A、眼里批評了四個欺負克洛西的孩子,并饒恕了那四個孩子。
B、嚴厲批評了克洛西。
(9)裘里亞的成績退步了,身體也越來越差,原因是()
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替爸爸抄字條,熬夜太多。
B、他厭惡學習,越來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垮身體。
(10)當潑來可西獲得二等獎時,他的父親十分懺悔,是因為()
A、他沒有文化,從來不給孩子學習上的輔導。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著,還處處維護他。
(11)馬爾可不辭辛苦,萬里尋母,結局是()
A、找到了母親,并給了母親治好病的信念,從而救活了母親。
B、雖然找到了母親,但他的母親已經去世了。
5、判斷題。
(12)書中的小石匠特別愛扮鬼臉,他對建塔和架橋的積木游戲特別在行。()
(13)從小尊敬軍旗的人,長大就一定會捍衛軍旗。這句話是爸爸說的。()
(14)經過最后一次考試,全班同學都升級了。()
6、簡答題。
書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他們以愛——這種人世間最高尚的情感聯系在一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我們最感興趣就是那些可愛的少年兒童,在這些少年兒童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理由是什么?你有不喜歡的人嗎?為什么?師:我們要以這些人為戒,鞭策自己,做個大家喜歡的人。
三、精彩回放。
在這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身上發生了很多平凡而偉大的故事,這一個個故事打動了我們的.心,我們邊讀邊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老師想把讀的過程中最感動人的片段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2、老師朗讀幾處感人的片段,寫下自己的感悟。
3、請把你認為最精彩的,讀給我們聽聽,并說說自己的閱讀感悟。
四、真情告白
1.師:愛是多么美妙的情感啊!在這么多人當中,你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從他身上找到了些什么?其實愛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你能結合實際談談發生在身邊的愛的故事嗎?
2.學生談。
3.教師引導升華:請以“《愛的教育》教會我……”說一句話。
五、方法指導
讀完一本書我們要掩卷深思,仔細回味一下:閱讀寫人物這類書,我們要看書中主要講了什么;點評人物角色,交流打動自己的細節;想想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老師的提示(出示幻燈片):
歸納讀書方法:
了解主要內容、走近人物角色、交流精彩片段、讀出自己感受。
孩子們,你們能根據這堂課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嗎?
引導學生談自己的閱讀計劃。
(1)運用學過的方法,用心閱讀,有計劃地堅持每天讀一部分;
(2)重視積累,及時摘抄精彩的語句,寫下閱讀的心得。
六、小結:
《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曲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我們在愛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音樂《愛的奉獻》)
希望同學們課下多讀書、多積累、多感悟、多汲取,因為“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
作業:給你最佩服的人物寫一封信。
板書設計:
走進《愛的教育》
了解主要內容;
走近人物角色;
交流精彩片段;
寫下閱讀感受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7
目的:
1、檢查半學期來,學生閱讀《愛的教育》的情況。
2、在對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啟發,引導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堅強的精神。
3、引導學生在感動中懂得關愛別人,學會幫助和關心他人。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1、音樂渲染
2、師述:有人說,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有人說,愛是一陣及時的雨露,有人說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你心中,愛到底是什么?
3、生自由暢談心中對愛的理解
4、問:是什么讓你懂得了愛?(導出《愛的教育》)
5、簡介相關內容
二、走進人物
1、在這本書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我來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題:
(1)、這本書是寫 身邊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
(2)、瘦弱可憐的駝背奈里的保護者是 。
(3)學習成績好,每次都獲得頭等獎的男孩是 。
(4) 有一本最最心愛的郵票簿。
(5)可憐又堅強的鐵匠之子是 。
(6) 從一個別人眼中呆笨的學生變成了二等獎獲得者。
3、指名試做
4、在這本書中,還有哪些人物?交流
5、指導:在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師,因為她﹍﹍
6、交流:在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誰?為什么?
三、印象最深的故事
1、過渡:在這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身上發生了很多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在書中100多個小故事中,哪一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情節交流
3、引導:你為什么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
四、感人的片段
1、過渡:這一個個故事打動了我們,多少次,我們邊讀邊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老師把讀的過程中最感動的片段劃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幾處感人的片段。
3、指名讀。
4、在你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把打動你的地方劃下來?
5、交流
五、小結
1、從這些人和事中,你有沒有受到什么啟發?
2、以“ 教會我 ”的句式說一句話。
3、小結:《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我們在愛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音樂:《愛的奉獻》)
4、作業:給你最佩服的一個人物寫一封信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通過“愛的教育”系列叢書或文章的推薦,讓學生感受愛,理解愛,學會表達愛,同時激發讀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愛,理解愛,學會表達愛,同時激發讀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愛的教育”系列叢書或文章的推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1、話題1:你需要愛嗎?
冰心有句名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關于愛的思想與觀念,貫穿了每一個人的一生,愛母親,愛父親,愛弟弟,愛一切人;愛小貓、小狗和一切小動物;愛星星,愛大海,愛大自然中的一切;愛祖國,愛人民,愛整個地球……
2.話題2:但是,怎么去愛呢?
我常常碰到看到聽到一些人由于不會愛而引起誤會,造成痛苦的事。比如有的同學痛苦的說:“我是愛你的呀,為什么你不明白我的愛,反而怪罪我呢?”那么,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與社會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怎樣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當我們有了困難,犯了錯誤,又應該怎樣對待,對貧困的、殘疾的、學習困難的、學習優秀的等等不同的人又應該怎樣對待呢?這不僅使學生的問題,也是老師的問題,家長的問題,3.小調查:你會愛嗎?
二.好書推薦
1.有這樣一本書,能夠做我們的老師。那就是——《愛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兒童、老師、家長必讀的書。不同的人讀這本書有不同的推薦理由。
⑴孫老師的推薦理由:
A.以故事形式進行愛的教育,是一本寫給兒童的做人的教科書。
B.用孩子的日記講述故事,仿佛事情就在我們中間。
C.讀故事讓我們做真正的人。
⑵聽聽作者、譯者的話:
《愛的教育》(原名Cuore,直譯為心)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科的眼光,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小學生恩利科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自然之愛、家鄉之愛、祖國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此書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是一生必讀的教育經典,學習范本.
夏丏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⑶同學的推薦理由:讓學生自由說說(略)
三.分享好書
四.讀后送話
1.愛祖國;
2.愛人民;
3.愛父母;
4.愛兄弟姐妹;
5.愛老師、同學、他人;
6.愛自己;
7.愛大自然;
8.讓好書教會我們愛,教會我們做人!
五.課堂總結
讀書的好習慣:A邊讀邊想;B聯系實際;C認真摘抄;D天天讀書。
【《愛的教育》導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教學設計07-30
《水滸導讀》教案設計10-28
《愛的奉獻》教學設計09-09
《家人的愛》教學設計06-03
《無言的愛》的教學設計07-27
愛的教育教學反思09-07
讓世界充滿愛的教學設計07-29
《我愛綠葉》的教學設計06-28
《媽媽的愛》優秀教學設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