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教學設計范文
《音樂會》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欣賞康定斯基的作品,初步感受藝術作品抽象的形式美感。
2、學會海報設計的基本步驟、方法,設計一張音樂會海報。
3、運用紙筒或紙片組合進行立體造型,體現節奏與韻律的美感。
4、在學習活動中感悟美術與音樂的聯系,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海報設計的基本步驟、方法,設計一張音樂會海報。
運用紙筒或紙片組合進行立體造型,體現節奏與韻律的美感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油畫棒、水彩筆、顏料 紙筒或紙片
教學程序
一、嘗試作業
1.一段節奏有起伏變化的樂曲中,學生隨意用紙簡進行排列組合,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2.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拼一拼,擺一擺,看一看,使學生在制作中感受創作的樂趣。
3.學生提出創作難點,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運用什么方法來制作。
難點:紙筒怎樣組合,才能既有起伏又美觀? 怎樣將紙筒黏合牢固? 錄音機播放樂曲。
二、方法指導
1.教師示范
(1)基本形的制作:將方形紙卷成紙筒。
(2)把準備好的基本形擺一擺,擺出有秩序、有規律的變化。
(3)黏結方法、插接方法的演示。
2.學生小結制作步驟
(1)制作單體數個。
(2)根據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
(3)黏結要牢固。 視頻展示臺呈現。
三、拓展思路
1.出示三組用硬紙板切割制作成的立體構成作品。
(1)一個基本形呈單一方向的反復排列。
(2)基本形像圍棋盤一樣呈上下左右方向反復排列。
(3)堆本形根據一定的數理比例的變化造成漸變的韻律感。
2.師:你覺得以上作品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小結:單體一致,但排列方式不同。
4.拆掉一個作品,讓學生重新排列。
四、觀賞教材
1.把教材中的七幅圖片分到七個小組。分小組討
論交流對該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學生評述。還可以讓學生大膽根據自己的理解
為該作品配上一段樂曲,哼一哼,感受藝術上的交融。
五、再次作業
播放《茉莉花》的樂曲,學生利用紙筒或紙片制作立體形,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六、評析作業
1.欣賞、評析作品。
2.學習遷移。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如:有節奏感、韻律感的場面和畫面。多米諾骨牌,申奧會上的扇子舞,古人的書法等等。
3.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圖片欣賞。
【《音樂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音樂《音樂會》教學設計02-23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