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各種物質的性質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各種物質的性質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化學各種物質的性質總結
金屬及其化合物
鈉:銀白色質軟的金屬,常溫下極易與氧氣反應,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
氧化鈉:白色固體,密度大于水,堿性氧化物,不穩定。
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密度大于水,堿性氧化物,較穩定。
碳酸鈉:白色粉末,俗稱純堿,蘇打。易容于水。熱穩性較好。
碳酸氫鈉:白色細小晶體,俗稱小蘇打,較易溶于水,熱穩性較差。
鋁:銀白色有光澤金屬,化合價+3。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和延展性。(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
氧化鋁:白色晶狀粉末或固體,兩性氧化物。(只與強酸,強堿反應)。
氫氧化鋁:白色膠狀沉淀,幾乎不溶于水,但能凝聚水中的懸浮物并吸附色素。兩性氧化物(只能與強酸,強堿反應),可用作胃藥,中和胃酸(HCl)。
氫氧化亞鐵:白色絮狀沉淀,難溶于水,弱堿,不穩定(放置于空氣中,容易與水,氧氣反應,生成氫氧化鐵)。
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難溶于水,弱堿,較穩定。
合金不作詳細介紹,主要掌握:合金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與金屬或非金屬)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硬度大,熔點低,密度小(相對于組成其的純金屬而言)。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硅:灰黑色,有金屬光澤,硬而脆的固體,熔沸點高,良好的半單體(但自然界中不存在硅單質,需要人工處理才能得出),性質不活潑。
二氧化硅:穩定性強,熔點高,不溶于水,化學性質不活潑,是酸性氧化物(特殊:可與氫氟酸反應)立體網狀結構,所以不存在單個的二氧化硅分子。
硅酸: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不穩定(加熱分解可得二氧化硅和水)。
注:硅酸加熱分解可得二氧化硅。但二氧化硅由于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得硅酸。
硅酸鈉:水溶液成為水玻璃,常用作肥皂填料,木材防腐劑(防火),黏膠劑。
氯氣:黃綠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有毒。具有強氧化性(因為最外層電子數為7)。
氯水:弱酸,不穩定,具有強氧化性(因為次氯酸是強氧化劑,能用與殺菌消毒和漂白)新制氯水有3種分子(氯氣分子,次氯酸分子,水分子)有4種離子(氫離子,次氯酸根離子,氯離子,氫氧根離子)。
注:氯氣和二氧化硫均有漂白性,但兩者以1:1的比例通入水中。兩者均失去漂白性。
二氧化硫: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大于空氣,有毒,屬于酸性氧化物(具有強氧化性,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質{如:品紅}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加熱復原,所以此漂白性為暫時;與高錳酸鉀,溴水退色是因為反應了)。
一氧化氮:無色,無味有毒氣體,密度與空氣接近,不溶于水(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二氧化氮: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密度比空氣大,可與水反應。
氨氣: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堿性(唯一可以讓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銨鹽:都是晶體,都易溶于水,都能受熱分解,有些可分解得到氨氣。
硫酸:無色油狀液體,沸點高,難揮發,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強酸性。
硝酸:無色,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大。具有強酸性,不穩定性,強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再褪色。與金屬反應生成NO2(與濃硫酸一樣,常溫下鈍化鐵,鋁)。
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與金屬反應生成NO。
化學實驗常用試劑性質總結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實驗: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紫色溶液是否有變化?
現象與解釋:溶液顏色沒有變化。說明甲烷與KMnO4酸性溶液不反應,進一步說明甲烷的性質比較穩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實驗:取一個100mL的大量筒,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觀察發生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大約3min后,可觀察到量筒壁上出現油狀液滴,量筒內飽和食鹽水液面上升。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量筒上出現油狀液滴,說明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量筒內液面上升,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量筒內的氣壓在減小,即氣體總體積在減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燒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烯。觀察乙烯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乙烯中碳的質量分數較高,燃燒時有黑煙產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烯能被氧化劑KMnO4氧化,它的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烯與溴發生了反應。
3.乙炔
(1)點燃純凈的乙炔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炔。觀察乙炔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并伴有濃烈的黑煙。這是乙炔中碳的質量分數比乙烯還高,碳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炔能與KMnO4酸性溶液反應。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炔也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實驗: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別注入3支試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蕩,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說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5.鹵代烴
(1)溴乙烷的水解反應
實驗:取一支試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待液體分層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層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試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觀察反應現象。
現象與解釋:看到反應中有淺黃色沉淀生成,這種沉淀是AgBr,說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試管中加入幾塊碎瓷片。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熱試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騰),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溴水中,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水褪色,說明反應生成了不飽和的有機物。
6.乙醇
(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實驗:在大試管里注入2mL左右無水乙醇,再放入2小塊新切開的濾紙擦干的金屬鈉,迅速用一配有導管的單孔塞塞住試管口,用一小試管倒扣在導管上,收集反應中放出的氣體并驗純。
現象與解釋: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比水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慢,說明乙醇比水更難電離出H+。
(2)乙醇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燒瓶中注入20mL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約為1:3)的混合液,放入幾片碎瓷片。加熱混合液,使液體的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與NaOH反應
實驗:向一個盛有少量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振蕩試管,有什么現象發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酚與水混合,液體呈混濁,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當加入NaOH溶液后,試管中的液體由混濁變為澄清,這是由于苯酚與NaOH發生了反應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鈉。
(2)苯酚鈉溶液與CO2的作用
實驗:向苯酚與NaOH反應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氣體,觀察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變混濁。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鈉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與Br2的反應
實驗: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試管里滴入過量的濃溴水,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產生。苯酚與溴在苯環上的取代反應,既不需加熱,也不需用催化劑,比溴與苯及其同系物苯環上的取代反應容易得多。這說明受羥基的影響,苯酚中苯環上的H變得更活潑了。
物質顏色的規律
紅色系:如氧化銅(CuO)、氧化鐵(FeO)。這些物質在化學實驗中很常見,辨識顏色有助于判斷化學反應的進行。
黃色系:如硫磺(S)、三氯化鐵(FeCl)。熟悉這些顏色有助于準確進行化學實驗。
藍色系:如硫酸銅(CuSO·5HO)、氫氧化銅(Cu(OH))。藍色物質多出現在配合物和離子檢驗中。
物質氣味的規律
無味氣體:如氫氣(H)、氧氣(O)、氮氣(N)。這些氣體常在實驗中使用,需要了解其基本性質。
刺激性氣味:如氯化氫(HCl)、二氧化硫(SO)、氨氣(NH)。處理這些氣體時需注意安全。
特殊氣味:如硫化氫(HS)的臭雞蛋味,苯(Benzene)的芳香氣味。識別這些氣味有助于實驗中的物質鑒定。
熔點沸點的規律
高熔點物質:如金剛石(Diamond)、碳化硅(SiC)。這些物質通常用于高溫實驗,了解其特性有助于實驗設計。
低熔點物質:如汞(Hg)、鎵(Ga)。這些物質在常溫下呈液態,使用時需注意環境溫度。
溶解性規律
易溶于水的物質:如酒精(Ethanol)、硝酸(Nitric acid)、硫酸(Sulfuric acid)。這些物質在溶液配制中使用頻繁。
難溶于水的物質:如烴類(Hydrocarbons)、醚類(Ethers)。處理這些物質時需要特殊溶劑。
有毒物質的處理
劇毒物質:如白磷(White phosphorus)、氰化物(Cyanides)、砒霜(Arsenic trioxide)。這些物質的實驗操作需嚴格按照安全規范進行。
毒性物質:如一氧化氮(NO)、硫化氫(HS)、苯酚(Phenol)。熟悉其毒性和安全處理方法是化學實驗的重要部分。
【高中化學各種物質的性質總結】相關文章: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考點總結08-18
物質性質深入理解的基礎總結09-15
初三化學《物質的性質》考點總結10-21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教學反思10-07
高中化學常考物質的顏色和形態總結09-05
化學(物質分類)總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