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暑有什么習俗

時間:2023-07-10 10:40:29 煒玲 時事論據(jù)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暑有什么習俗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斗指未,太陽黃經(jīng)為120°,于公歷7月22日—24日交節(jié)。“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暑有什么習俗,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暑有什么習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各地旱、澇、風災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等農業(yè)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jié)。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大暑節(jié)氣的民俗主要體現(xiàn)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jié)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qū)就流傳著一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而我國的臺灣地區(qū)則有在大暑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而且有敗火的作用。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jié)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tǒng)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姜的風俗,“冬吃蘿卜夏吃姜,不需醫(yī)生開藥方”。

  大暑有什么習俗: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qū)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大暑有什么習俗:浙江地區(qū)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qū),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臺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后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后,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后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安康。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jié)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大暑有什么習俗: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yǎng)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于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yǎng)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級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臟,整只放進滾湯的鍋里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后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fā)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歷史淵源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逸周書》曰:“土潤溽暑(溽暑,指潮濕而悶熱)。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氣溫最高、雷雨天氣橫行的節(jié)氣。大暑節(jié)氣,高溫酷熱、雷暴頻繁,雨量充沛,是萬物狂長的時節(ji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通緯·孝經(jīng)援神契》說:“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

  氣象變化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jié)氣,“濕熱交蒸”也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jié),雨量充沛,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中國多地高溫潮濕多雨。這個時節(jié)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卻十分有利于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

  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地區(qū)全年中陽光最猛烈、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高溫日數(shù)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xiàn)最頻繁的時期。大暑這時節(jié)也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qū)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經(jīng)常還會出現(xiàn)40℃的高溫天氣,全國南北各地溫度相差不大。在北方內陸地區(qū)夏季干燥酷熱。

  中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受副熱帶高壓等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國東部主雨帶一般由華南、江南一帶北抬至江淮地區(qū)。進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當于大暑后至立秋這段時間,伴隨副高等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季節(jié)性北抬,西南季風也會向北推進,副高外圍的西南風將來自熱帶、副熱帶的暖濕氣流輸送到北方地區(qū),其與中緯度的冷空氣在華北、東北一帶交匯,華北、東北開始進入雨季。西北地區(qū)由于深居內陸,距海洋遙遠,是中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區(qū)。

  物候現(xiàn)象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將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jié)氣分成三候。大暑三候為:“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每到大暑時節(jié),由于氣溫偏高又有雨水,細菌容易滋生,許多枯死的植物潮濕腐化,到了夜晚,經(jīng)常可以看到螢火蟲在腐草敗葉上飛來飛去尋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溫潮濕,很適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三候是說在這雨熱同季的潮熱天氣,天空中隨時都會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三候

  節(jié)氣農事

  早稻進入收獲期

  “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間,農作物生長也最快。農耕生產與地 理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季風氣候表現(xiàn)為雨熱同期,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從降水的季節(jié)分布狀況來看,中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大暑節(jié)氣,高溫酷熱、雨量充沛,是萬物狂長的時節(jié)。在高溫季節(jié),農作物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中國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節(jié),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搭配好,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由于中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從降水的季節(jié)分布狀況來看,中國的南方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是典型的雨熱同期;中國北方的華北、東北等地區(qū)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之交,雖雨季短、降雨量少,但也是表現(xiàn)為“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征,所以中國北方的華北、東北等地區(qū)氣候也是屬于“雨熱同期”。光照充足、降水豐沛、高溫濕潤的雨熱同期是中國非常優(yōu)越的氣候資源,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

【大暑有什么習俗】相關文章:

大暑習俗有哪些07-07

立秋有什么習俗08-09

冬至有什么習俗02-01

霜降有什么習俗01-27

大暑的習俗作文01-25

中元節(jié)有什么習俗01-28

中元節(jié)的習俗有什么01-28

地藏節(jié)有什么習俗01-27

元宵節(jié)有什么習俗?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