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名人愛樹拾趣的歷史典故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名人愛樹拾趣的歷史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楚霸王與桂樹
楚霸王自幼愛樹。相傳有一次,他在一個村莊里看到一個老人持斧要砍桂樹。楚霸王忙問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嗎?”楚霸王聽后,靈機一動回答說:“照你這么說,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崩先擞X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棄了砍樹的念頭。
諸葛亮與桑樹
為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后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彼炎约涸苑N的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為子女生活作長久安排。一代名相,兩袖清風,死后留給子孫的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令人不勝感慨。
董奉與杏林
三國時東吳名醫董奉醫術高明,樂善好施。董奉隱居廬山期間,為貧苦百姓看病,從來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輕重,在他住所前后種杏樹,重病者栽五株,輕病者栽一株。幾年光陰,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萬余株杏樹。每當杏熟,董奉用來換谷米救濟貧民,人們稱這片杏林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譽滿杏林”稱頌醫家。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陰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白居易與花木
唐代詩人白居易愛樹如寶。他被貶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種植花木,并賦詩詠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彼凇洞狠菪戮印吩娭杏终f:“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滿后院,種柳蔭前墀!
朱元璋與柿樹
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后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于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從此,安徽等地廣種柿樹。
左宗棠與左公柳
清末名將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期間,下令軍隊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種柳二十六萬株,人稱“左公柳”,至今仍為西北人民所稱道。清人楊昌溪曾寫詩贊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隋煬帝與楊柳
古代傳奇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后,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并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王安石與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詩人王安石對種竹、植桃、栽柳極感興趣,賦有詩句:“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似延雛”,“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一吹數尺高”。“移柳當門何啻王,穿松作徑適成三”?梢娝麑淠镜臒釔鄢潭取
沙俊其慶功栽楊
西周“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次打勝仗后,他都要下令將士們在獲勝的戰場上廣種楊樹,以示勝利。后來就連抓到的俘虜也要他們種樹,作為“同慶”活動。隨著他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后來,許多諸侯國受其影響,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延續下來。
董奉治病造杏林
董奉是三國時的名醫,他規定,凡經他手治愈的病人,都必須種植杏樹。輕病者愈后栽杏一棵;重病者愈后栽杏五棵。在他的一生中,就這樣栽杏樹幾萬棵。至今,人們仍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佳話來贊美德高望重的醫生。
文成公主思鄉植樹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已成為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柳宗元美市容
柳宗元是一位親自種樹、并對種樹很有經驗的封建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時,在自嘲詩中說“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读莩俏鞅庇绶N柑樹》中,對種樹的描述更具體:“手種黃柑兩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手種”,說明是作者親自種,后一句則描述了春天柑樹枝繁葉茂、一派碧綠的景象。這并非是詩人的藝術夸張,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中,對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種植樹木花草的事跡均有記載。
柳刺史不但親手種樹,對種樹還很有經驗。“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這些話,是他對種樹能夠成活并生長良好的深切體會。
蘇軾植松樹
宋代文學家蘇軾,少年時就喜種松樹,在《戲作種松》中說:“我昔少年日,種樹滿松岡,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在他兩任杭州知州時,都曾在湖邊筑堤種芙蓉、楊柳等樹!皸盍鴿M長堤,花吹路不迷”。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使西湖增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問柳花”的美景。
【中國古代名人愛樹拾趣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孔融的經典故事08-09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歷史典故03-13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經典歷史典故04-07
經典的歷史典故05-29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的歷史典故04-24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的歷史典故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