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
捉襟見肘成語的意思是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該成語典故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一起來看看捉襟見肘這個成語背后的典故是怎么樣的吧!
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 篇1
孔子有一個十分出色的弟子 叫曾參(即曾子)。他住在衛國時 生活很艱苦,穿著用亂麻絮做的袍子,看上去 破破爛爛的。他吃得十分不好,臉上浮腫,帶 著病態,手、腳都長了繭子。他十年都沒做新 衣服,帽子也破舊得很,帽繩一碰就斷。他如 果拉一下衣襟,臂肘就會露出來;一穿鞋,鞋后跟就會裂開。他常常接連三天 不生火做飯,實在是因為沒有錢買柴、買米。他的日子不比叫花子好,甚至還 不如叫花子。雖然如此,但曾參并不發愁,相反倒很樂觀,常拖著破鞋散步, 邊走邊高聲吟唱《商頌》。他的聲音十分大氣,洪亮得如同從金石做的樂器中 發出的.一樣。曾參就是這樣過著那常人不可忍受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做 官,就算是天子請也不做;不攀高枝,諸侯想結識他都被拒絕。他不愛名利、 富貴,不修邊幅,是一個超凡脫俗的高人。莊子說,注意培養心志的人會忘掉 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致力于大道的人則會忘掉心機。
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 篇2
【釋義】形容衣服破爛、生活窮困。
后比喻難以應付困難。
襟:衣服前幅。
肘:臂肘。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讓王》。
孔子的弟子曾參居住在衛國的時候,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
他穿著用亂麻絮、破布條縫制的袍子,里外都無法分辨。
吃得太差,營養不良,面部浮腫,一副病態的樣子。
曾參經常一連三天不生火做飯,揭不開鍋,十年之內沒做一件新衣服。
他戴的帽子也太破舊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繩帶就斷了;一拽衣襟,就露出了臂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開。
雖然如此窮困,但他并不因此而憂愁,時常拖著破鞋,高歌《商頌》。
他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好像是從金石制作的樂器中發出的一樣。
就這樣,曾參依然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不愿為權高位尊者效力,不愿與割據一方者交朋友。
所以莊子說,注意培養心志的人會忘掉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致力于大道的人會忘掉心機。
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 篇3
捉襟見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解釋】: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出自】:《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典故
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飯,十年也沒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帶就會斷,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會露出來,可他高唱《商頌》的聲音充塞天地之間,象敲響的鐘磬。
魯國國君派人去給他贈送采邑,對他說:“請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還不接受。使者說:“這不是先生您向國君要求的,而是國君要奉送您的,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說:“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贈送的人,贈送的人往往對接受的人表現出驕縱,能不能使國君贈給我采邑而對我不驕縱,我很擔心這一點啊!”
【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相關文章:
成語塞翁失馬的歷史典故07-29
成語鴻雁傳書的歷史典故07-31
關于歷史典故成語故事08-18
畫龍點睛的典故釋義及歷史典故07-28
【歷史典故】三十個經典歷史典故及簡析02-10
冰山難靠的成語歷史典故08-11
歇后語的典故及歷史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5-31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