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作文(經典)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的作文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咱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咱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咱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咱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讓咱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里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涌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松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里越來越充實了.
國學的作文2
地震后,學校的重建在各方關愛下,一年多的時間便完成了,美麗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那綠樹青草掩映下的操場。辦公室主任突發奇想:要是有點書畫作品裝飾一下,這校園就充滿了文化氛圍了,也許跟書畫家們討要幾幅,說不定還行得通,于是從網上查找,書畫家們的住址或郵箱,有的發電子郵件,有的發去公函,結果“奇跡”真的發生了,看來“汶川地震,大愛無疆啊!”。學校辦公室竟然陸陸續續收到了書畫家們的饋贈之作,當中不乏名人大家,其中令人感動的是,四川一年逾古稀的退休老畫家雷達先生,開著老年三輪車帶著妻子,來免費為學校創作了三天。更加驚喜和意想不到的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病榻上獻出他生命中最后一幅墨寶。
當時是2009年7月10日下午,季羨林先生用毛筆題寫了“臧克家故居”,又為孔子衛視題寫了“弘揚國學,世界和諧”,最后為我校題寫道:“抗震救災,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墨跡未干,仙人卻乘鶴而去,7月11日晨八時五十分左右,大師便與世長辭了,享年98歲,他兒子季承,遵照他父親的遺愿,本該俸寄,因為有特別的意義加之另外的考慮,寄來了兩張相拼接的復印稿,并來信說明情況。然而三年后的金秋,一封來自北京的掛號信,抹去了我們心中那份遺憾,我們便欣喜的收到了他兒子季承寄來的.大師親筆之作,那散發作墨寶馨香絕筆書法,怎不叫人充滿無限的感激和深切懷念啊!
你無法想象,一個98歲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個小時,是用怎樣的力量和意志,去完成別人近似于奢望的要求,望著這珍貴的墨寶,我們難免為自己的莽撞感到深深的自責和內疚,然而,她卻承載著大師情系災區,愛牽學子的殷切關懷,先生更是用他生命最后的光芒,詮釋著自己為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奮斗終身的精神,大師已離開了我們,然而他的風范、他的精神、他的深深教誨和勉勵,卻永遠閃耀在我們面前,回蕩在我們心中,這是我們無論過去還是將來賴以生存和強盛的民族之魂。
國學的作文3
從小媽媽就告訴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三字經》更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
記得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拿著一本《三字經》一句句的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雖然當時不太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但是讀起來十分押韻,瑯瑯上口,學起來也是特別帶勁,別看那時年紀小,但是沒多長時間就全部都能背下來了。
自從上了小學,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多讀好書,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起了小時背過的《三字經》,回到家里認真的讀了這本書,讀過之后被書中一個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感動,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把小個兒留給自已吃。
看到這里,我的臉一陣陣的發燙,想想自已在家里吃東西不知道歉讓,總挑最好的吃,家里人都寵著我,可是現在我讀了這個故事,知道了什么是關心別人,什么是謙讓。姥姥、姥爺年紀大了,以前吃了那么多苦,現在該讓他們享福了,有什么好吃的先讓他們吃;平時爸爸、媽媽工作辛苦,但是他們總是把好的留給我,而我有時還亂發脾氣,不能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我現在終于明白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更好的成長,今后我要學習黃香和孔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的傳統美德,在家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和同學互相幫助,做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三字經》教我認識歷史,更教會我做人,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做一個孝順長輩、關心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孩子!
國學的作文4
國學,源遠流長,它在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輝煌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對我們的社會生活還有著巨大的影響。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把我目前所學的國學與中華五千年所積累的國學一比,我就猶如在海洋里的一滴水。所以,我要學的`還有很多,必須不停地學習,而且還要快樂地去學習,因為只有快樂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在國學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論語》了,這本儒家經典記載了孔子與他學生的一言一行,其中我喜愛的也有很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寫出了孔子謙遜、好學的性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寫出了春秋時期的禮儀制度;“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表達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細心的道理,不能只圖快而不求好,這樣急于求成,反而干不成好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達了學到的東西就要實踐,不能只是空談的道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說明了人必須要剛強而有毅力,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也給了我一個啟發:不管是我的親人還是朋友,他們都只能為我鋪下一個路的模型,我自己要走的路,還必須我自己去探索、頑強地走下去。
通過學習《論語》等國學知識,我也在逐漸成長。
有一次,我周末放學回家,因為作業太多,我心里很著急,想快點把作業寫完,所以,寫的就很馬虎了,寫完后也沒有認真檢查,就到一旁去休息了。過了一會兒,我媽媽對我的作業進行了檢查,發現我的作業錯了很多。我在腦中立刻想起了一句話“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是的,做任何事都要養成認真、細心的好習慣,不能只有速度,沒有質量!后來,因為我時刻銘記并履行著這一句話,所以在我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的家庭作業,錯誤就少了很多。
我要牢記這些國學經典,并認真地學習這些國學經典,做一個品德高尚、樂于助人、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國學的作文5
在放寒假的前一天,學校里布置下來一個作業,要參加網絡國學知識競賽。聽到這個消息,全班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垂頭喪氣,這個作業要完成起來不僅費時間而且費精力,至少花五天時間,而且考的題目還是我們都不擅長的主題,很無奈,又沒辦法。在寒假初旬,我便開始答題,第一次可謂是“時間緊迫,腦袋炸破”。
20分鐘的時間得做100題,我在開始時并未看見計時的版塊,于是看一題,就在指定的書里翻答案,這讓我一會兒就不耐煩了,我發現題目上的內容在書中并未找到,于是著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著詢問媽媽,媽媽卻從容地說:“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如果我不在,你怎么辦?”話音剛落,便走向了陽臺。20分鐘時間,我卻只做完了40多題。前去查看成績,“哦!天哪!怎么會這樣?”成績只有27.5分,我感到自己實在太失敗了。再后來的9次答題中,我汲取了第一次的教訓,不再停留于難度的題目,只是填上了個人覺得最合適的'答案,而在簡單的題目上花心思找最正確的選項。在這種方法上,我的成績漸漸上升,最高分達到了47.5分,這個成績雖然連及格也沒達到,但是我已經盡我所能努力答題了。起初參賽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是懷著不耐煩的心情答題的,但是慢慢的,我對答題產生了興趣,在學習中競賽,在競賽中學習,可以用這競賽時的激情和動力來鼓勵自己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在很多事情中都是這樣,興許一開始你對這事情十分的厭惡,沒有興致去完成,但是在慢慢完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發現其中的樂趣所在。每件事情都會有樂趣,要學會去嘗試,才能找到樂趣。
國學的作文6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記錄著遠古時代到現在這信息化世界的每個足跡。書在人類生活必不可少。少了歷史書,就如同少了一面鏡子;少了童話書,就讓世界少了幾分有趣;少了科技書,人類文明發展就推遲了一大步??在所有的書籍中,最令我陶醉不已以及對我影響最大的要數經典作品了!
“人之初,性本善??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伴著郎郎的讀書聲,去年,我們班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老師告訴我們說,所謂國學,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別小看了這些古文,它所表達的道理卻對現代人很有幫助。在老師逐句逐句的講解下,我才曉得其內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淺,我深深地愛上了國學。
學習國學,讓我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學回家,我總想玩電腦或看電視,媽媽叫我做作業,我總說:“媽媽,我再看十分鐘。”十分鐘后,媽媽再叫我,我又說再等兩分鐘,或是又要上廁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業,現在我認識到時間的寶貴,生命的短暫。
我以前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學習怠倦,考試成績不理想,但學習了“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后悔不已,于是發憤圖強,迎頭趕上,成績進步了許多。
我很貪玩,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媽媽教育時我總愛提到好學生韓晨曦又做了什么錯事讓老師批評,以此來反駁媽媽。“三人行,必有我師,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了國學,我才知道這話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
國學使我懂得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于助人,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要立志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等等,我一定要把這些從書本中學到的道理和知識,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國學,我的伙伴,我的`老師,我的追求!
國學,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刻上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印章!
國學的作文7
國學,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聞,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開始學國學,我總是覺得很難。比如學《論語》時,我常常被一些繞口的句子難倒。有一次,我學了“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撣改。’”這一段,讀來讀去總覺得繞口,怎么也不理解它說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查了翻譯,了解了相關的典故,才明白其中的含義,說的是:“一個君子如果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東西也不會牢固。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去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也就是說:‘不在乎是要求我們在交朋友中,著眼于人家比自己好的方面,而是不要著眼于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知道了其中的.道理,我才明白原來這段話還包含了這么深刻的做人道理。又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是:“幾個人在一起時,一定有某方面可以做自己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不好的地方便改正。”也同樣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真正好學的人是不拘于專門固定的老師的,隨處都可以不恥下問。”因為每一段話都有一個小故事,同時還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與學習的方法,漸漸地我越來越喜歡學《論語》了。
一年一度的文化節到了,我有機會可以和長輩們一起到運河廣場上,登臺朗誦《論語》了。把中華的傳統文化帶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讓我非常高興和激動。這一次的朗誦讓我受益匪淺。從那以后,我就更加喜歡學國學了。
國學的作文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國學又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學習國學,讓我們領悟其中的精髓,并學以致用.
記得《論語》中有一句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就在幾天前的一個傍晚,我寫完作業在院子里玩。這時,郵遞員送來了我們家訂的報紙,我拿起報紙跑回家,開始翻看。翻著翻著,我被一則文章吸引住了,文章的大體內容這樣的:一對母子在逛商場出來的時候,母親很不經意的把一個礦泉水瓶扔到了路上,孩子看了看母親說:“媽媽你把那個瓶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里吧!”媽媽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扔小瓶子沒事的。”而那個孩子 卻不這么認為,他跑過去,撿起瓶子扔進了一個離那里很遠的垃圾箱里。讀完這篇文章,我合上報紙,思緒萬千:“一個那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一個大人卻沒有。”“五城連創,人人有責”你看,我們的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一天天起早貪黑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城市清潔。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她們的`勞動,另一方面,城市的衛生也要我們所有人都 來保持。我們都應該有文中孩子那樣的思想品德,要從自我做起,從細節做起,貴在堅持。
《三字經》里有一句話“香九齡能溫席”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黃香九歲里的冬天,每天晚上都用自己弱小的身體替父親把那冰涼的被褥溫暖過來之后,自己才去睡覺。而我們這些新世紀的“小皇帝”們,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的生活。無論做什么事總是想讓別人替自己做,而自己不想動手,更不用說去幫助別人了。學習了黃香溫席以后,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做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關心體貼別人,多給別人一點愛,因為愛是信任,愛是承擔,愛是分享,愛是榮耀。
學習國學,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感恩,我愛國學,更愛中華文化。
國學的作文9
當年讀研究生時,老師對我說,你國學底子不行,我就發了一回憤,從《四書》到二程、朱子亂看了一通。
我讀完了《論語》,閉目細思,覺得孔子經常一本正經地說些大實話,是個挺可愛的老天真。我喜歡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書,因為那兒有一種“匹克威克俱樂部”的氣氛。至于他的見解,也就一般,沒有什么特別讓人佩服的地方。
《孟子》我也看過了,覺得孟子甚偏執,表面上體面,其實心底有股邪火。有論家說他思維縝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時候及不了人,就說人家是禽獸、小人:這股兇巴巴惡狠狠的勁頭實在不討人喜歡。我就這么讀過了孔孟,用我老師的話來說,就如“春風過驢耳”。
孔孟程朱,如果說,這就是中華文化遺產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說,這點東西太少了,攏共就是人際關系里那么一點事,再加上后來的陰陽五行。這么多讀書人研究了兩千年,實在太過分。我們知道,舊時的`讀書人都能把四書五經背得爛熟,隨便點出兩個字就能知道它在書中什么地方。這種鉆研精神雖然可佩,這種做法卻十足是神經病。顯然,會背誦愛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學家:因為真正的學問不在字句,而在于思想。
任何一門學問,即便內容有限而且已經不值得鉆研,但你把它鉆得極深極透,就可以挾之以自重,換言之,讓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挾這門學問以自重,就必須鉆得更深更透。此種學問被無數的人這樣鉆過,會成個什么樣子,實在難以想象。那些鉆進去的人會成。個什么樣子,更是難以想象。
古宅鬧鬼,樹老成精,一門學問最后可能變成一種妖怪。就說國學吧,有人說它無所不包,到今天還能拯救世界,雖然我很樂意相信,但還是將信將疑。
國學的作文10
聞名中外的儒家代表人孔子曾說過這樣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正是這樣,學了,又經常復習,不是很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了,不是很快樂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是啊,國學博大精深,我們并不陌生,拿起它,將學到很多知識。《紅樓夢》中說林黛玉拿起《大學》《中庸》看了十六出具都能連吃飯都忘了。看完之后,又默默記誦,可見《大學》《中庸》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連看完之后都回味無窮啊!我作為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我也將把我自己懂得的國學知識和之間的趣事向大家來說一說。
起先,我認為國學知識很枯躁、很無趣,但由于老師說人人參與,我也準備充分地來到網上報名參賽。在家中,我預習了相當多的資料,老爸為了讓我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全家都開始了國學大學習之中。有一次,爸爸說:“咱們試試吧,看看那題難不難。”我心想:肯定不是很難的。就試了一次。沒想到可把我和爸爸給難住了。很多《詩經》中的`內容我都沒思考出來。爸爸是負責《大學》《中庸》這一塊的,我看見爸爸的額頭上冒出了汗,就說:“沒想到這題還挺難啊!
看來咱們的水平還不高,以后要加油努力哦!”事實證明,我和老爸才得到了29。5分,結果真好不痛苦啊!不過經過這次教訓,我知道了什么事情都是要學了再學,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這才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后來的幾次測試中,雖然沒有拿到良,但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終于每次都有所進步,都增加了許多分數。從一開始的29。5分到最后的56分,都經過自己的努力,從一開始的不喜歡國學,到后來的熱愛國學,喜歡那些還讀不懂的詞句。
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國學對人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畢竟他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優秀的著作。讀了幾部書,我覺得自己的知識似乎豐富了很多,雖然有些我還不是那么懂,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是可以派上用場的!國學知識是多么有趣呀!
國學的作文11
國學使人明智,國學使人思辨,國學使人進步。國學是每個少年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學伴隨著我成長,從《百家姓》到《弟子規》,從《三字經》到《論語》,我都一一背誦過。
在學前班的時候,我就在老師“玉不琢,不成器”教誨中成長起來。剛開始還不很懂,但慢慢的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再好的玉也成不了精美的玉器。每到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句話,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要認真聽講,不要走神。有次老師組織了一次畫畫比賽,我平時畫畫認真,輕輕松松就拿到了第二名。
七年級的時候,一次語文考試,讓我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了“滿招損,謙受益”。自滿會使自己停留在原地,無法進步,只有謙虛才能使人更上一層樓。那次考試我考的分數還可以,老師表揚了我。下課后,我拿著試卷到處炫耀,同學們羨慕的目光和嘖嘖的贊嘆聲讓我更加得意忘形,以后的課我都不認真聽講,認為很簡單。第二次考試說來就來了,考試前的我拼命背書,但是,想臨時抱佛腳又有什么用呢?結果成績下來,我只考了第十幾名,這都是驕傲自滿,不認真聽講的后果,真是“滿招損,謙受益”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天,我去食堂吃飯。今天的菜是黃瓜湯,我不禁皺起了眉頭,吃飯時直覺得沒味道,干脆倒掉了。這是一位做菜的大叔過來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你怎么能隨便浪費農民伯伯的成果呢?”我頓時羞色滿面地道了歉就趕快溜走了。我們應該珍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成果。
國學經典將伴我一生。
國學的作文12
“富強,民主,誠信,和諧,從中國到世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越長久越堅持。”這首“世紀的約定”寫出了中華兒女熱愛祖國的情感。
我們是中華兒女,要學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要生長在我們的心里。終于經過了百年盛況,天下復興,在時代不斷的變遷的面前我們的.中華兒女不懼前行。
俗話說:不經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中國經歷的大事件,大戰爭,小戰爭給中華人民多大的打擊?中國簽訂的那些不平等又喪權辱國的不平條約又給中華人民帶來了多少災難?
但經過了這些風雨之后,中國迎來了彩虹。耀眼的彩虹,令人終身難忘的彩虹。這片彩虹是中華兒女辛苦得來的,他們付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些人是英雄,為了祖國不屑一切,中華民族的今天是英雄們用“不惜一切”換來的,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呀。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眼前的一切。
學會了珍惜還要學會學習,不僅是單方面的學習,還要學會向別人學習。找出自己的短處,用行動去改正。同時要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但也不要太過自信。
在學習的同時也要學會“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還要在生活中學習,改正自我。現在的我們有些叛逆,要科學,正確的克制住自己的叛逆。在生活中學會尊重父母、長輩,也要尊重老師。對他們有禮貌,在他們面前更要學會謙虛。
中華的人民要學會愛國,還要學會自強。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強,我們國家的人民才會變得團結,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完美。對祖國我們不應該是傷害,而應該是熱愛。
國學的作文13
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占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國學,你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象流水一樣嘩啦啦地流出來,氤氳成乍暖還寒時候草木的笑臉。親愛的,你禁錮在歲月的沙漠里太久了,早就該有一次靈魂的放逐,在干干凈凈的黃色臉龐上,綻放禮儀之邦的燦爛笑容,在干干凈凈的白紙上,象小樹苗簌簌地長大,長成一大堆茂盛的枝干和葉子——那葉不是綠色,而是千年不褪的中國紅,同樣溫暖動人。
國學,你在經典書籍上交錯繾綣,交匯成我心中的溫暖。我們是一體的,你觸摸到那塊微熱的地方了嗎?親愛的,我帶你曬太陽去。我們安靜地看看蹀躞的流云去流浪,聽聽華夏大地的脈絡里忙碌的心跳,然后我們相顧微笑。
我們在時光中穿梭,你陪我成長。日子好象老電影,播放我們自導自演的喜劇。“爆竹聲中一歲除”的除夕夜里,你我一起歡度;“燈樹千光照”的元宵夜里,你我一道逛燈;“皓魄當空寶鏡升”的中秋夜里,你我共同賞月。親愛的,你只是陪我長大,卻不會變老,我們一起尋找殷實的不懈的向上的`幸福,象一根刺以光的速度向著宇宙那頭那個渺遠的終點。
若干年以后,我將帶你去北京,去敦煌。我們去看長城,我們去看莫高窟,我們穿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地帶,探尋前人的足跡,萃取先人的文化精髓。我們還要去西藏,仰望圣潔高遠的日空,讓心變成瓦藍瓦藍的顏色。順便梳個藏族小伙子的發型。親愛的,你不知道,我那樣子會有多么帥。我要那么帥地去參拜布達拉宮。親愛的,在如此圣潔的空氣里,活躍在紙上的你會比我更加嫵媚。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國學文化,炎黃子孫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
國學的作文14
最近網上出現一國學辣妹拿孔子作文章,作秀仰或是否真如其人所說是為拯救國學?其人真有如此之偉大,真心為拯救國學而來?
相信看過其人所發之論壇,對其持贊成意見恐怕寥寥無幾吧!一個真為了拯救國學之人,為何非要拿其身體做文章?我看過其人在論壇所發照片,不否認其身材不好,依我之所見,人雖不十分漂亮,可還算不錯,其身材則更甚于其面容,豐滿而玉立.也足以讓一些男生拜倒其石榴裙下.可其人竟以其身材來勾引孔子以拯救國學,真乎?一看就并不真,炒作作秀成分到是極大,現在借炒作出名的大有人在,先有芙蓉姐姐,再有天仙妹妹,可謂一撥接著一撥,再看看明星,不甘于默默無聞就炒作今天跟某人婚外戀,明天或是跟某人離婚.因為成名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為了出名,各種手法層出不窮,也不管這手段骯臟或是無恥,成名了再說.于是有些人借名著名人來炒作自己,以達自己成名之目的.
拯救國學真有必要拿身體作文章嗎?國學究竟怎么了,是不是真有一些人所說,國學在衰落嗎?需要去拯救嗎?當然并沒有,傳承了幾千年的國學也不是說衰落就可以衰落下去,而是憑借現在世界上的開放而走上世界,最終造福全世界.難道就因為國學加了個YES或者OK,就認為國學被西化了,那么是不是東方人穿了件西裝就變成白皮膚的西方人呢?當然不會,幾千年的'國學之所以傳承下來就是因為我們國學一直在包容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并因此發展而形成我們現今的國學.封閉自己排斥他人,才最終使國學衰落.
國學的作文15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涌現了許多有名的文人墨客,以及無數經久不衰的國學經典名篇名目。
國學經典就像一杯茶,初品雖有些苦澀,但只要細細品讀,就會越品越香,甚至迷戀其中,就一定能領悟其中奧秘,一定能體解讀不一樣的文字奧秘,一定能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能走進國學,了解國學,愛上國學。
小時候,國學經典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當時還不完全明白《三字經》的意思,但還是微微懂得這是古人們的智慧結晶。因此,每每去背它的時候還是很樂在其中的,甚至還會有一種淡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長大些,國學經典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一遍讀,只是一個大概,讀多了,才真正的懂得了其中的內涵。那一句句孔子的話語,哪一句不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那一句不是人人傳誦的名句?
再后來,國學經典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篇文章著實很長,背起來也很費力,但是其中蘊含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道理卻值得我們深思。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一種,更是中華文化的代表,的標志。它不同于現代散文,小說,是古代文人們用盡畢生的精力著成的`一部部文學巨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永遠閃耀的紅星,散發著永遠也磨滅不了的光,照耀著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我們應該細細地品味它,認真地體會它,愉悅地深入它,讓這顆紅星永遠的在我們的腦海里閃耀。我們要把它傳承下來,把它發揚光大!讓我們為它感到驕傲,讓它伴我們成長!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教我揚帆,助我起航!
【國學的作文】相關文章:
國學經典的作文11-09
國學的作文02-24
國學經典的作文01-17
銘記國學作文08-21
學國學作文10-18
國學比賽作文02-04
國學經典作文12-20
國學經典作文11-30
關于國學經典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