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學經典作文(精選2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學經典作文 1
為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引領我們成長,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學誦讀比賽。
比賽那天同學們早早地來到學校,穿著干凈的校服,按照指定的位置坐好,一切準備就緒,比賽正式開始。首先,校長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隨后小主持人閃亮登場。伴隨著一首首優美的古典樂曲,參加誦讀的班級按順序上臺表演。三年級同學稚嫩的童音和優美的`舞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級同學的《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紅軍戰士不畏限險、堅持不懈的偉大精神。
看到別的班級表演得那么出色,我開始緊張起來。終于輪到我們班上場了,我們按要求走上舞臺,站好隊形,個個精神抖擻。音樂響起我們開始誦讀《長歌行》,賽前的緊張,頓時消失了,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沉浸在古詩文的意境之中。無論是領頌還是齊誦,同學們都配合很默契。
比賽結束了,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同學們舉著班旗拍照留念。這場別開生面的誦讀比賽讓我受益無窮,終生難忘。
國學經典作文 2
讀經典能凈化人的心靈,讀經典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典,目的是凈化我們的心靈,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量,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學了這么久的經典,我最喜歡的一條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意思是說: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運主宰,富貴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你表現的很謙虛,恭敬,非常有禮貌,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現出一副自大,視別人不顧的樣子的話沒人會理睬你,更沒有人會喜歡你。
朋友就是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持。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別人,這樣的人誰會喜歡你?誰會說明你?而反過來,對別人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誦讀了經典,我從中學會了許多: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會受到別人的侮辱,只要你寬厚就能得到群眾,只要你誠心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更多的經典,讓自己的腦子更加充實,更加聰慧,更加有用……
既然誦讀經典有這么多好處,我們何不如多讀點經典,多學點知識,你們說對嗎?
國學經典作文 3
10月10日的下午,學校在多媒體會議室舉行“祖國伴我成長的朗誦比賽”。
我是代表三(2)班來參加這次的比賽,心中充滿了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會取得好成績,不會辜負老師、同學對我的期望。
比賽開始了,看著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精彩朗誦,我也迫不及待的想沖上去朗誦,可是班長抽到34號才上場,而且又是倒數第三呢!所以我只能在下面耐心等待,等啊!等啊!終于輪到我出場了,當主持人說:請三(2)班的同學做好準備,我激動萬分、信心十足的走上了朗誦臺,我向領導、老師、同學們行了隊禮。開始朗誦了,我有感情朗誦對國旗的敬愛的詩篇,雖然不是很大聲,但是我已經盡力了。朗誦完了,我輕輕地松了一口氣。當主持人要公布分數時,我既緊張又害怕,主持人說:三(2)班最后得分9.44分,得了優秀獎。我聽了很傷心,因為
我沒有獲得前三名而感到遺憾。這時,老師鼓勵我,媽媽安慰我,我的心情慢慢恢復了平靜。
雖然這次我獲得優秀獎,但我并不灰心,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嘛!我一定會努力的,請同學們相信我。
國學經典作文 4
這幾天,村團支部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叫我寫一點關于學習國學方面的內容,遂想起年前買有《國學經典》一書,時常也隨手翻看,這不正好切合“國學”主題嗎?故草草寫就幾句讀后感吧。此書中有比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通過多讀、多背,也漸漸的`了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為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為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著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瑯瑯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啟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于心。這才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其實《國學經典》里面每一頁名言上都有詳細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讀、多思。
國學經典作文 5
我們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名言是春秋時期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說。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更不要勉強別人去做。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把這句話作為經典傳承下去。
不過時代是向前發展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高。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是一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社會,人們的`觀念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更新,對于傳統的思想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要有發展,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不可以改變的。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都給別人,那一定是不道德的。
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這樣的事情:例如:我們現在是五年級,到了該掃學校廁所的時候。有些同學卻嫌廁所太臟,不想去掃,就讓別人代他去掃,這就違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說的道德標準。而一部分同學卻為了不違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忍著骯臟去干。并且能堅持做,我認為他們是有道德的。
有時發新書新本時,難免有一些瑕疵,有的同學自己不要,就跟同學換,人家不換還動口訓人,這是道德的嗎?要記住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學習國學經典,不是掛在嘴上,而要付諸在行動上。學國學經典,不僅要把經典中的道理銘記于心,還要按照要求去做,如果我們能按照經典要求的去做,一定會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少年。
國學經典作文 6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在家里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7
六年級一開學,爸爸給我買了《論語》。
我翻了翻,沒興趣,丟在一邊。第二天,爸爸對我說,要不要聽故事?我馬上來了精神,好的!爸爸開始講了起來:古時魯國有一群人周游列國,經過匡城時,被匡城人圍住了。因為以前魯國的陽虎曾經攻打過匡城,匡人一直記恨在心。此時,匡城的簡子認準其中一個正是陽虎,心想:這正是替匡人報酬的好機會!于是,轉身去召集兵卒。這群周游列國的人一天旅途下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突然聽到外面喊聲驚天動地,只見無數兵卒鎧甲齊備,把他們的住所圍了個水泄不通,并高喊:“快快讓陽虎出來受死!”這群周游列國的人中有人非常憤怒,手舉畫戟,要去與匡人拼命。這時,人群中一位智者制止了他們,說:“為什么不多從仁義方面想一想呢?我們本來不是陽虎,別人卻把我當成陽虎,這不是我的過錯,那是命運啊。來吧,我們自管自唱歌吧。”就這樣唱了三遍之后,簡子的圍兵就撤退了。
我聽了之后,好奇地問:那位智者是誰呀?爸爸:孔子。這個故事就在《論語》里,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個小故事,卻能告訴一個個大道理。剛才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危急時刻更需要靜下心來”的道理。于是我慢慢翻開這本小冊子,驚奇地發現,原本以為高深莫測的神秘經典竟是用如此樸實無華的詞句寫就,一句句,一章章,無不是生活中老師對學生的諄諄教導,以及師生之間簡單樸素的對話和討論。
然而每一篇短小精煉的辭章卻都是微言大義,包含了無盡的人生智慧。
國學經典作文 8
國學,就是我國古代文學經典,它們向我們講述了古代人的精神風貌和智慧,以及古代人的所思所想和所見所聞。
我曾經讀過一本《詩經.禮記.黃帝內經》的雙色拼音選集本。我頂多可以看懂《詩經》里一些簡單易懂的片段,而《禮記》和《黃帝內經》我是一個字也看不懂,雖然認識里面的字,但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好難啊。古人寫得文章好難懂,古人真聰明啊。我喜歡《詩經。》中的.《鹿鳴》,我勉強懂一點意思,這是一首敘述貴族宴會賓客的詩,我也大概全部記得,全詩歌共三節,“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反復詠嘆,讀來郎朗,多么優美啊。我好像還會哼唱一下。
我也喜歡讀古詩,我讀過李白的詩,杜甫的詩,也讀過蘇東坡的詩……我還記得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寫得十分煽情,寫出了母親對游子的愛,游子對母親的牽掛。真好。
我在外旅游時,看見沙漠的落日,我就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每當我看到大型的瀑布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李白的兩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些詩歌寫得多么美啊,多么有韻律呀!我現在讀來依然朗朗上口,古人寫景咋就能寫得這么美呢,好羨慕啊。我們的古人是多么的有情調啊,多么有智慧啊!
國學經典作文 9
這幾天經過國學的洗禮,我收獲了很多。現在我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獲吧。
我懂得了可以和動物溝通。比方說在云南,有一個種植基地。那里的人就和蟲子溝通,給蟲子騰出一塊地給他們吃。他們跟蟲子說:“蟲子,你去吃那里的,別吃人們吃的地方。”蟲子好像聽懂了一樣。真的沒去吃人們吃的食物。我心想:能不能跟蚊子溝通?我想了一會,覺得不行,難道你還給它點血喝?但和其它動物一定可以溝通。
我還懂得了物隨心轉,境由心生這個道理。萬物都可以聽懂你說的話。日本的一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杯子里裝水,在杯子外面貼上文明用語或贊美人的話,水的結晶會非常美麗。反之,結晶就會非常難看。比如你貼上愛,水的結晶就會變成一顆愛心。如果你貼上傻子水的結晶就會非常難看。這水就像人的.身體如果你贊美了別人或別人贊美了你,你的內心就會很美好很純潔,反之,就會很丑陋,很難看。
我還知道了一個問題的答案。最殘忍的生物是什么?是人。一個人一生至少要殺害上千甚至上萬條生命。雖然你是沒有殺,但想吃肉,就讓別人幫你殺。現在全世界人口減去貧困人口有55以人。平均每人一年要吃100斤肉。那么多肉哪里來,都是化學飼料喂出來的。現在得癌癥比得感冒還要簡單,都是吃垃圾食品吃出來的。
最后我想說:“醒醒吧,人們。”
國學經典作文 10
去年暑假,爸爸給我請了一位國學老師,這位老師知書達禮、平易近人。她戴著眼鏡,眼睛大大的,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好,小朋友!”我害羞地躲在爸爸身后,也向老師問了好。那天沒有正式上課,我乖乖地坐在旁邊。老師告訴我,學習國學能幫助我成為一個像謝道韞、李清照那樣才思敏捷、有教養有素質的好女孩。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老師教我學習了許多古代孩子要學的`東西,《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還學了一點《周易》和《楚辭》,很有意思。不過我總覺得離我的生活有點遠。轉眼到了冬天。一天早晨,我和平時一樣早早就起了床。走到窗邊,突然看見窗外雪花飛揚,樹枝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想起了老師不久前教我的岑參的詩,就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爸爸走過來,學著謝安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我想了想前不久讀的《世說新語》,回答爸爸說:“紛紛柳絮因風起。”爸爸摟著我笑了,說:“今天是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去湖心亭玩,讓你看看張岱筆下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樣子。”我高興地說:“好呀!好呀!”到了西湖邊,我們租了一條小船來到湖心亭小島。島上就我們一家三口,和《湖心亭看雪》里描寫的情景非常相像。我大聲背起了這篇短文。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國學其實離我并不遠,它就在我的身邊。從這一天起,我開始喜歡上國學,也越來越喜歡我的國學老師了。
國學經典作文 11
說起國學,我就想起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三字經》。“不學自己想學的,就學不到自己該做的。不切一塊玉,學不到自己要的東西。”孩子聲音嘶啞,跟著老師朗讀。我也朗讀,但當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了中國研究的深刻道理和魅力。
“入時孝順”講的是親情。“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教學,傾聽他們的責任,尊重他們的責任”告訴我們要認真傾聽父母的.教學。“冬暖夏涼,早晨昏厥”告訴人們,我們應該善待和照顧父母。雖然現在家里有暖氣空調,不需要風扇暖床,但也要理解尊重父母,真心愛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古為今用,新為今用”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知道自己知道的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道自己知道的”告訴我們在學習中不能作弊,不管會不會,不要假裝理解,在不忘記舊知識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不斷的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很好的美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為善為惡”,從身邊一些所謂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經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他們就像一個認真的啟蒙老師,教我做對做錯,不斷糾正我的壞習慣,陪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12
很多人都覺得經典離自己很遠,可我覺得經典離自己很近。在我們孫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開始了“經典之旅”。一開始,我老大不情愿,認為經典沒什么用,先人留下的東西我們只要知道就行。可是慢慢地,我認為不是那么一回兒事:經典真的挺神奇。古人們良好的修養,讓我十分欽佩。
讀經典還讓我加強了理解能力,這讓我歡呼躍雀!“什么?國學大賽!”聽到這個消息,我激動不已!對自己懷有滿滿信心的我一到家就打開了電腦,進入國學大賽網頁,注冊、登錄……一系列環節過后,我信心滿滿的開始了比賽。進入頁面,我傻眼了——整整一百道古文類題目!既然開始了,我只有硬著頭皮做下去。可是,越做下去我就越心驚肉跳:有些題目都是叫我解釋古文,甚至還有些題目中提到的古文我連聽都沒聽過!沒辦法,我只有瞎猜亂點。經過我絞盡腦汁的努力后,結果出來了——29.5分。我原本滿滿的信心露了大半!“唉……”我不由得長嘆一口氣。
不過,盡管如此,我還是提起精神繼續比賽。“36分!35.5分!”兩次比賽的結果還是讓我打起了精神。但比起優秀的人還是差很多很多……目前我只涉及到論語、《大學》兩本古書,看來,我還得繼續努力啊!經典之旅還漫漫著呢!我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努力的往這條綿長的大道上前進!我還懂了:讀經典,不是為了讀經典而讀經典。而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為了了解古人,更為了發揚古代人們的優良品德!
國學經典作文 13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巍巍如山,勃勃如海,是什么讓我們民族的文明如此含宏闊大,深沉磅礴?又是什么讓我們民族的文明,如此經久不衰,那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在沒讀這篇文言文之前,我一直都認為我不夠聰明就永遠比不上那些本來就很聰明的人。其實不是這樣,只要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盡心盡力的去做任何事,這樣即使我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我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尚往來;有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誓死保國;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志存高遠;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我們的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了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形成積極向上的觀念。
讓"國學經典"中智慧之光,引悟我們走出迷茫,努力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國學經典作文 14
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每天誦讀《朝讀經典》、《國學讀本》等書籍,里面既有《三字經》、《弟子規》,也有《朱子治家格言》等。我覺得《弟子規》對規范我們小學生的行為舉止、為人出事大有幫助。
我以前做事老是拖拖拉拉的,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做,遇到難題就想繞過,有不懂的問題也不去請教爸爸媽媽,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使我學習、生活中的效率變低。在讀過了《弟子規》中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等經典語句,使我終于明白了自己的缺點所在,如果今后能抓緊時間、統籌安排,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相信我的學習效率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弟子規》則以孝為主題,告訴我們應該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團結朋友。“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則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爸爸媽媽不住的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爸爸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是應該的,有時,爸爸媽媽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頂嘴、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是多不應該啊!
讓我們一起走進國學、感受國學的風采、品位國學的魅力,培養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國學經典作文 15
讀經典能凈化人的心靈,讀經典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典,目的是凈化我們的心靈,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量,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學了這么久的經典,我最喜歡的一條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意思是說: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運主宰,富貴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你表現的很謙虛,恭敬,非常有禮貌,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現出一副自大,視別人不顧的樣子的話沒人會理睬你,更沒有人會喜歡你。
朋友就是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持。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別人,這樣的人誰會喜歡你?誰會說明你?而反過來,對別人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誦讀了經典,我從中學會了許多: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會受到別人的侮辱,只要你寬厚就能得到群眾,只要你誠心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更多的經典,讓自己的腦子更加充實,更加聰慧,更加有用……
既然誦讀經典有這么多好處,我們何不如多讀點經典,多學點知識,你們說對嗎?
國學經典作文 16
9月26日,國學小達人的比賽開始了,我懷著一顆砰砰直跳的心進入賽場。
比賽開始抽簽了,我抽中了4號臺,我坐到了座位上,那時人已經滿了。我和一位大哥哥一個組,哪位大哥哥非常厲害,這使我放松了很多。
第一輪是必答題,前幾桌的題目都非常簡單。輪到我了,李老師問“云對雨,雨對風,晚照對什么?請回答。”“晴空。”我回答道這一輪,我們一組明顯領先,有了180分。
第二輪是搶答題,問了好幾個問題,我們一臺的那個大哥哥全部答對,我們臺又加了30分。這時,李老師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誰說的?”我跟旁邊的一位大哥哥說:“我會!”“誰呀?”大哥哥的話音剛落,第3臺就搶去了機會。不過,他們答錯了,沒有加分。我有點后悔,晚按了鈴,白白失去了分數。
下面幾題我都不會,大哥哥卻表現的'十分出色,又為我們加了70分。李老師問:“你能說出四個有水的成語嗎?”我一愣,我們一臺又可以回答了,大哥哥只說出了兩個,我以為完蛋了,便低下頭,緊咬著牙,等待結果。幸虧,另一位剛剛及時提醒了他,加了50分。大哥哥又連續搶了一個50分題給我們加了50分。我算了算,一共有380分了。
之后,我們讓大哥哥進了決賽,評委老師給我們加了40分,我們有了420分,得了第一。我手握獎狀,想:我終于知道了國學的重要,我可要好好努力了!
國學經典作文 17
“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稱“西學”等,與只相對,人們便把固有的學問統稱“國學”等。國學指的就是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先秦諸子,他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得說說何謂“國學”?為什么要研究“國學”?
國學的含義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相對于晚清以后的“西學東漸”。剛開始接觸國學實在寒假里,當我一看見《詩經》里的內容,就想大叫一聲。我根本看不懂任何一句話。當我翻開《大學中庸》時,我只看的懂字,根本不知道這個字有沒有背錯。我漸漸開始理解意思每本書里每句話的意思,這樣背起來更加順口了。我每背一句,都要把意思讀熟,這樣子一來記得就清楚多了。我和同學一起背,一起讀,在腦袋里刻下深刻的影響。理解理解,再理解。加油加油,再加油。
有一天,老師突然跟我們說要比賽,先去注冊。當知道要比賽時我大吃一驚,當天晚上做好作業,就懷揣著緊張的心情,注好冊后。就急急忙忙看起了國學知識來了。生怕到時候會考的很差很差,那天真的好緊張,連睡覺做夢幾乎都在想這些事情。第二天中午,我和同學們懷著緊張的心情走進電腦室,開始考試了,100道題20分鐘。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還剩10分鐘了還有50道題,加油呀!在最后一分鐘里,終于做完了所有的題目,可分數一出來,我就想哭。我只的了32分,太難了。
經過考試,我知道了做事要有持久性,不能有頭無尾。我要繼續學習國學知識。
國學經典作文 18
國學,一國固有之學術也。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沉了無數的國學經典。我們便在這平平仄仄的唐詩宋詞中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盡享詩詞歌賦的精髓。
在幼兒園我們就誦讀經典。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這些流傳千古的圣賢之道,奠定了我們一生優雅的人格。隨著我們的成長,閱讀的豐富,更讓我沉浸于這妙不可言的詩文世界中。從孟母的“斷織喻學”,知道了父母的用心良苦,“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這就是古時的母親教育子女的睿智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孔子的佳句,這使我懂得,在生活、學習中應不斷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即“能者為師,虛心請教”的哲理。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真正做起來可不那么容易,這正是古人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傳世千載的'美文,讓我們從中學習做人的態度和處事的原則,給我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為我們的生活填充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不斷進取,繼承這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將民族文化智慧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作文 19
兵家史書之瑰寶,博大精深;兵書理論之寶庫,包羅萬象;兵學圣典之美譽,威名遠揚;歸納演繹之邏輯,縝密嚴謹;啟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闡釋儒道之傳統,淋漓盡致。
——題記
從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戰國的風云變幻;從盛唐氣象的博大雄渾,到宋代詞篇的婉轉豪邁……我們的祖先為后人留下眾多的文化瑰寶,而國學經典代表《論語》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財富!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因集中表現孔子的學說和思想,成為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
孔子的學說的核心——仁,貫穿《論語》。《論語·衛靈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已成仁,”照亮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
《論語》居“四書”之首,對中國社會起到深遠影響!
據說,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每天回家都關起房門苦讀。后來,家里人發現,他的書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論語》。有一次,宋太宗和趙論語普閑聊,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的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于是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縱觀整部《論語》,相信你一定會感受到中華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文學精髓。你也一定會在《論語》中,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作文 20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在家里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象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相關文章:
國學經典的作文01-17
國學的作文02-24
國學的作文(經典)02-28
(精選)國學經典作文07-05
國學經典作文[精選]07-04
國學經典作文【精選】07-06
國學經典作文(經典)07-20
國學的經典作文03-14
國學經典作文經典06-10
國學熱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