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育人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協同育人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協同育人觀后感1
洪明老師在會上提出,兒童是人,與父母一樣,與成人一樣,有完整的人格,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的意志,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而不僅僅是關注他的`學習。現代社會家長存在四個誤區:喜歡攀比、注重分數、喜歡搶跑和過度學習,這很容易打擊孩子自信心,只看到孩子的短板,邊緣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不是最高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適合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
協同育人觀后感2
今天的線上教育主要議題是家校社協同育人,學習了以后我受益匪淺。之前我們的家庭教育并沒有生活化,只是一味的關注孩子單方面的`表現,結果孩子學習也沒學好,其他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雙方都很疲憊且不快樂。通過學習我們明白了,作為家長首先要組織好家庭生活,要有作息規律,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提高生活積極性、主動性與自控力,提升生活技能,讓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快樂成長。
另外,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引導孩自律自強、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對電子產品手機游戲的管控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然孩子就容易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和游戲中。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可以多組織戶外活動,讓孩子在運動和戶外活動中體會到不一樣的精彩世界,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出教育的味道。
協同育人觀后感3
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如何高效的實現家、校共同教育?帶著迷茫與疑問,認真觀看了《第五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云上大會》,感觸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經以為是孩子的問題才造成了家長的焦慮,聽完陳默老師《“雙減”之下父母如何應對》的演講,認識到是家長自己
的.焦慮、虛榮、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導致孩子們缺乏學習、探索的興趣和糟糕的親子關系,讓父母無法為孩子們充滿樂趣的主動學習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陳默老師的演講告訴我們要放下焦慮,回歸到父母該有的樣子,從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開始,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話不離成績考試,靜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長,陪孩子運動閱讀,以身作則做好道德榜樣,帶領孩子們在生活勞動中積累智力和社會經驗,讓孩子擁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這是一場優質的教育思想碰撞,給予我們的啟迪是深刻的,當然關鍵還是在思考后的落實和執行,我們應該慶幸遇上“雙減”政策,也要借著“雙減”的東風,引導出一場持續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長!
協同育人觀后感4
“育人”的目標在于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小就要養成自尊、自強、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寬厚待人、為人正直、助人為樂、孝親敬長、富有責任感的優良美德。
這次殷飛教授的講座,讓我們家長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教育孩子不光是學校的`責任,也是我們家長的重擔。做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與學校家校合一、協調一致,發掘孩子的閃光點,用愛與包容教育孩子。同時,家長們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協同育人觀后感5
聽完講座后,讓我了解到,小孩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缺一不可。
作為家庭方,我們會積極和學校相互配合,做好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假期里家長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帶著孩子多去接觸社會上提供的一些資源,讓家庭,學校和社會結合更加密切,真正讓小孩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協同育人觀后感6
“雙減”是什么?“雙減”是減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復而對開發學生智能無用的作業練習,減去過時、繁瑣與實際應用無關的教學內容。 我個人覺得,“雙減”是對老師而言是好的。老師為了減負,短時間內就得增加工作壓力,鉆研教學,備好課,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們教得快樂。
“雙減”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學生。想象一下,以后的課堂,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公平的進展,全部的同學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落伍。課堂上,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后,我們以前的“海洋作業”會變成以后的“點滴作業”。以前,作業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整日沉浸在作業的海洋里,抄抄抄,寫寫寫,做不完的作業,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課外書,沒時間玩游戲,沒時間鍛煉身體,沒時間出去逛,我們就像一個整天只會抄抄寫寫的學習機器。
而實施了“雙減”措施,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區圖書館,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加入喜歡地俱樂部,可以自由安閑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這樣,周一至周五的校園內,每逢周末的公園里、游樂場里、廣場上處處都會是同學們玩耍的身影與歡笑的聲音。這樣,不僅僅使我們得到了精神上地放松,而且還陶冶了每個人地情操,熬煉了我們自主學習地能力。
其實,我認為減負不僅僅是減輕課本上被束縛的知識,二十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額時間和經歷培育廣泛的愛好愛好,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范圍,把握更多的課外知識,多了解社會,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雙減”這項措施真好,假如能真正的、長期的實施下去就更好了。
協同育人觀后感7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我時常反思什么樣的教育和陪伴才是最好、最合適孩子成長的。期待是一種目標,投入是一個過程。學習只是一方面,我們更希望孩子有堅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靈。我們要學著跟孩子交流,在孩子不能完全辨別好壞時,我們可以適當讓他自己去嘗試,實踐見真知!一次真實的'經歷遠超千叮萬囑。讓我們以期待為目標,耐心面對,用心陪伴,將孩子慢慢引入一個適合他的軌道。
協同育人觀后感8
今天,聽了殷飛教授的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講座,非常精彩。講解中的每個場景都來源于生活,我們都似曾相識。
“將平凡的生活過出教育的味道”是一種充滿意義的追求。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規則,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家庭教育的安排和規則可以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律和責任,為他們的成長和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引導和支持是關鍵,通過積極的溝通、正面的激勵和明確的規則,讓家庭成為孩子教育的溫暖港灣。
協同育人觀后感9
陳默老師分析了“雙減”教育新政下父母焦慮的癥狀以及產生原因,深入淺出地講述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觀念。一直以來,我們秉持“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這是錯誤的。孩子們就像花兒,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擁有著不同的花期,父母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靜待花開就好!過度地催逼孩子、不自覺地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不僅使自己焦慮,還給孩子帶來焦慮和壓力,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很不利。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快樂成長!
協同育人觀后感10
家庭教育大部分的內容就是生活教育。孩子通過在生活中向父母學習為人處世的本領。所以,創設美好的家庭生活,給孩子做以身作則的好榜樣,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生活教育中,給孩子設立穩定的勞動崗位很重要,這是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好方法。當孩子明白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付出是有回報的,孩子會更樂衷于進行勞動活動,獲得更大的自我肯定。
事實上,沒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肢體、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孩子借由日常生活的活動創造自己,致力于改善自己,使自己趨向于完美。日常生活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真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日常生活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協同育人觀后感11
今天聽了陳默老師的演講,深深的觸動了我,陳老師用一個詞簡單明了的概括了父母的內心世界,那就是焦慮。我記得第一次參加彭儀萌一年級入學家長會的時候,校長一再和我們強調要調整心態,讓我們成為牽著蝸牛去散步的人。里面幾句話當時看了就看了,今天再次回看,內心再一次觸動,講的多么的真切和形象。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學會等待:牽蝸牛的人就是我們這些家長,蝸牛就是才上小學的學生,我們催促,我們唬叫,我們責備,正是因為我們的焦慮。而我們的焦慮來自和別人的對比,來自我們自身的'不自信。陳老師一再強調我們要學會等待,這就是對蝸牛的態度,蝸牛本來就走得慢,這個慢是被我們成年人定義的,而不是來自蝸牛世界的慢。他們其實已經很辛苦了。既然是去散步,就應該一起慢慢欣賞沿途的風景,這也是一種成長,也是蝸牛該有的步伐。
減少對比:我們之所以催,之所以責備,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永遠在別人家。在比較中,催促他們快速成長,但卻是偃苗助長。
雙減之下,我們要如何做,我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1、雙減,是一項國策,是為了減輕教育對家庭的負擔,減輕對學生學習的壓力。目前的教育,我覺得是金錢和時間的比拼,父母經濟壓力大,孩子學習壓力大。
2、雙減,減少和別人的對比,減低自己的虛榮心。孩子是我們的一切,但學習不是孩子的一切,我們學會等待,我們不用他們和別人家的小孩對比,不再把孩子的成績好壞成為我們吹噓的資本。
3、雙減,減少過高的期望,減少不必要的投入。行行出狀元,行行要人才,培養他們真正需要的,喜歡的,減少自己的壓力,也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協同育人觀后感12
這堂課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上了,對于孩子的情緒表達,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終于得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法,瞬間茅塞頓開!
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覺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孩子的情緒是負面的,我的情緒也被影響,然而卻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但是聽了老師的解答之后,我終于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就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愿的時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些負面情緒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老師們說的非常好,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得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沖時間,把自己要沖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關注孩子的情緒很重要,不要老是罵孩子,孩子不開心了,跟他談談心,做到家校結合,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最后再次感謝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協同育人觀后感13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一名優秀的中學生,陪在孩子身邊時間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認真觀看了《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在孫秀梅老師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后,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當劉慧老師問:“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呆立當場,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會問孩子,你寫完作業了嗎?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臉上寫滿了作業。我總是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長為父母希望的樣子。劉老師讓我從夢中覺醒,我以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真正的渴望,給孩子足夠多的時間去表達,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內心真正的成長,讓孩子成長為自己心中的樣子。作為父母,我更應該完善自我,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長,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引導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過度關愛造成過度依賴,過度操心造成過度懶惰。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早晨家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孩子依然慢條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學家長急著催孩子趕緊寫作業,孩子依舊我行我素,能拖一會是一會。孩子無法獨立,就無法真正的走向社會,也無法脫離那種“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適區”沖向更加有趣的“價值區”,體驗獨立自主帶來的樂趣。作為家長,我應該在孩子表達基礎上給予一些指導,并對孩子進行鼓勵,為孩子的獨立思考進行表揚,幫助孩子遠離依賴。父母的鼓勵可以幫助孩子緩解自卑,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作為家長,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相信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
協同育人觀后感14
每次聽公開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獲。這次公開課的兩位專家說的特別接地氣,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應該與時俱進。傳統的教育觀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小朋友,媒體發展成熟的年代,他們接收各種信息都渠道都是多樣化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帶著理解的態度去和孩子們多溝通、多交流,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孩子自身的優缺點,不盲目比較。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泄。
最后,作為父母,我們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孩子一起改變成長。因為家庭教育育人遠比育人才更重要。懂得學會尊重別人,自然會收到他人尊重。
協同育人觀后感15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只有大家攜手共進,通過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分歧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有效的溝通,不要回避問題,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以孩子的發展為出發點來解決問題。同時家長要帶領孩子走出去,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社會看世界,去吸收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長的大力支持能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推行,最終收益的是我們的孩子。
【協同育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協同育人觀后感(精選21篇)03-12
協同育人觀后感(精選23篇)07-13
協同育人觀后感(通用19篇)08-06
協同育人觀后感范文(精選15篇)04-19
協同育人觀后感(通用16篇)11-16
協同育人觀后感范文(精選18篇)08-10
協同育人觀后感范文(精選45篇)09-15
協同育人觀后感范文(精選20篇)08-22
協同育人觀后感范文(精選22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