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2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非誠勿擾2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得以古希臘有個民間故事,普羅米修斯創造人類的時候,裝上了兩只口袋。一直口袋放著別人的缺點,一只口袋放著自己的缺點。遺憾的是他把裝別人的缺點的口袋放在了前面,所以人們總是先會看到別人的缺點,而不是自己的。這個道理很淺顯準確,這種毛病不但別人有,我自己也深受其害。這樣的本性讓我們往往對待一件事物不夠客觀,妄下結論。就好比歲末年初的電影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頗有些厚此薄彼。
《非誠勿擾2》我是在看完《讓子彈飛》以后看的。在看之前的評論將這兩部作品完全放在了對立面上,不過看完《非誠勿擾2》,我反而覺得這部電影的高度最起碼應和《讓子彈飛》持平,且應遠超《非誠勿擾1》。
有網友說:“《讓子彈飛》讓我們認清了國人的觀賞能力,《非誠勿擾2》讓我們高估了國人的包容能力。”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不無道理,但略有些過。畢竟電影并不是束之高閣的青花瓷,也不是寶櫝裝潢的玉器。電影應是平易近人,用來娛樂的。從這一點上來說,馮小剛不算成功。《非誠勿擾2》的'整體過程過于“王朔化”,多了很多直白的諷刺和說教,缺少了馮小剛個人的老北京諷喻腔調。大多數人覺得《非誠勿擾2》不好,無非是說沒有像《非誠勿擾1》一樣繼續讓愛情成為主題,而是把甜蜜背后的現實,愛情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一一拿出來展現給大家。片中無處不存在著對愛情的諷刺,對人們想愛卻不務實的諷刺,對假慈善拍賣的諷刺,對暴發戶們洗腳捏腳文化的諷刺,處處流露出對世俗社會的一種不滿。于是,我們甜蜜幸福的生活在自我滿足狀態下的年輕人不滿了,他們不愿意被植入王朔馮小剛的“蒼孫”思想,更不愿意被植入中國人壽的廣告。
其實這部片子的受眾本就不應是85后的人群。這是給一些走過那里,走到那里的人們看的。沒有經歷過李香山那種想愛卻錯過的感情,沒有經歷過勤奮在現實爾虞我詐的虛偽之下尋找自我的經驗,是沒法看懂電影中那所謂“假文藝”的概念的。這種小眾的思考,體現在很多細節中:當胡德夫的《匆匆》響起我熟悉的旋律時,我想起了幾年前金曲獎看他表演時的感慨。當倉央嘉措的詩句念出時,我也同樣感嘆這位喇嘛詩人的才情。
文藝片往往是給那些真正能和導演的思路融合的觀眾看得。《讓子彈飛》姜文的快意恩仇,善惡有報能讓人們接受,而《非誠勿擾2》馮小剛的思路,則是直白的諷刺社會,直面人生。《非誠勿擾2》并不成功的一點就是他竭力要擴大受眾。實際小眾一些,有何不好?
要謝謝馮導在20xx年的歲末帶給我們這樣一部影片,把一些人想說的話全部都從電影中說出了。這感覺就像當你想向誰表白時,有人替你轉達了一樣。中國電影缺少的就是
為小眾說話,缺少的就是思考香山這樣的人所注重的親情,思考勤奮這樣的人愛情背后的苦衷的電影。“你誠我擾”。當你拿出這樣的作品,我看到了馮小剛的誠意。思考人生——中國電影這嶄新的一頁,會從《非誠勿擾2》開始……
【非誠勿擾2觀后感】相關文章:
《非誠勿擾2》觀后感08-19
電影非誠勿擾2觀后感02-24
《非誠勿擾》觀后感08-10
非誠勿擾觀后感09-01
非誠勿擾2觀后感影評范文09-25
非誠勿擾歌詞09-16
非誠勿擾-歌詞06-27
非誠勿擾2觀后有感01-20
電影《割愛》和《非誠勿擾2》的觀后感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