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書筆記5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了凡四訓》讀書筆記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1
本周重讀了《了凡四訓》,再一次深入感覺到傳統文化的經典所在。一書從四個方面“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一一道來一個人是如何掌握把控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的。
立命之學,首先要意識到命運雖有一定的定數,但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可以改變命運的。立命,就是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目標和夢想。
改過之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從修身養性開始。云谷禪師說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要從各個維度檢討自己不能實現目標的原因,從今開始,改掉種種舊日惡習。牢記“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牢記第一要發恥心;第二要發畏心;第三要發勇心。
積善之方,每個人都有習慣和惰性,改變起來不容易,這個求需要方法和監督。云谷禪師教授了凡使用功過格來記錄善行和過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要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水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這些是了凡先生劃分的標準,我們可以用來衡量所作所為。
謙德之效,講的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內省自察,及時改過。
通過學習了凡四訓,對自己人生目標的篤定;不斷自我覺察并改過的踐行;利他和業力的積善踐行,到一直的謙虛謹慎品德的提升,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心性,不斷能成長。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2
看到此篇時,還是頗有點驚訝,我以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養會是什么發憤圖強,自強不息等等大氣磅礴的詞匯,沒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兩個字:謙虛!了凡先生教戒兒子說:能過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別人的支持幫助和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之為"謙得".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這話放到今天的社會也是十分受用的。現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人也開始膨脹起來,卻常常忽略了謙虛這一品德,謙虛的人,別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當他"老師"教誨他東西,也都樂意做他"貴人",這樣謙虛者得到的機會更多。
這一篇專講謙虛的好處,謙虛的效應。如果讀者能仔細體會并運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終身。
《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的一部偉大著作。了凡先生將畢生的經歷和修養,結合真實生動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譜寫了一本啟迪人生的智慧之書。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讀后感,我有幸能讀到此書,希望你也是幸運之人。
真誠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讀友能讀到此書,并從中受益。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3
這個星期我讀完了《了凡四訓》,這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得告誡書,書中,了凡先生以畢生的學問和修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運束縛,命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
這本書包含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方”四訓。這里主要說了,了凡先生自幼喪父,母親讓他棄學從醫,學醫可以養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聽從了母親的意見。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孔先生告訴了凡先生命里為官,并告訴他“你縣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可以考第九名。”
第二年了凡先生趕考,結果孔先生的話都一一應驗。孔先生還告訴了凡先生,他以后是個大官,五十三歲那年因病而終,可惜沒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話。知道自己五十三歲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無所求,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圣人,哪里沒有過錯的呢?了凡先生決定從今天起改掉過錯,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時,減免稅負,關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兒子,而且還活到了七十四歲。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就是說樂于助人,好施舍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了凡先生告誡后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4
《了凡四訓》里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發郁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于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大財。
可是,這些對于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么?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后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愿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著于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于有為法,也是根源于貪嗔癡念的,對錢財和權力的追求源于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于癡,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于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量,我覺得自己命里沒有數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11-28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5篇10-07
了凡四訓的觀后感(精選9篇)11-21
《了凡四訓》讀后感800字作文07-19
《了凡四訓》讀后感作文600字07-12
《凡卡》讀書筆記05-18
凡卡讀書筆記04-22
讀書筆記之凡卡04-30
2020凡卡讀書筆記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