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文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作文 篇1
天津港爆炸事故牽動人心。爆炸事故發生后,不少網友開始到@大自然保護協會——馬云的微博評論“逼捐”。部分網友言辭激烈,直指馬云為何不捐款,甚至還有人一邊喊著“爸爸”,一邊指責馬云。
歸納一下,要求馬云捐款的理由大致有三:你有錢,你應該捐款;人家娛樂明星都捐款了,你更應該捐款;如果不捐錢,遲早你會身敗名裂。如果說,前兩種觀點還帶有一點勸告的口吻,那么最后一種觀點就帶有一些警告的口氣了。這種對馬云捐款的焦急,可以理解為公眾對慈善事業的迫切期待,但顯然,無論哪一個理由,在邏輯上都是站不住的:有錢人就一定要捐款?捐款可不是有錢人的法定義務。娛樂明星捐款了,馬云就要捐款?娛樂明星又不是馬云一定要效仿的榜樣。至于最后一條,更是缺少邏輯,馬云當然不會在意。其實,馬云在怎么想,接下來會怎么做,網友不得而知,是焦慮的心情讓他們等不及馬云作出清晰表態。 有人會把網友的這種情緒化反應,總結為道德綁架。如此說,有一定道理。慈善事業本來就是基于道德愿望的事業,人們可以期待一個人成為慈善家,尤其是那些身價驚人的富人們,但是,人們沒有權力要求一個人一定要從事慈善事業,即便這個人很有錢。因為財富并不是慈善與否的憑證,有錢人可以不慈善,沒錢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認為自己的意圖是善良的,就強迫別人做非強制性義務的事情,則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好心辦壞事,個體的權利得不到應有保證。所以,即便人們再心急,也應該清楚義務和權利的關系,不能以自己認為正確的目的,綁架了別人的行為,剝奪了別人的自由和權利。
甚至,有人會反問一句,那些要求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嗎?如此一問,很多質問者可能就會自感理虧,因為他們在理解慈善時,首先想到的是有錢人而不是自己。當然,很多人還會振振有詞:我又沒有錢,我捐一點錢有什么意義?馬云可不一樣,馬云可是首富。這反映了人們在道德綁架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混邏輯”:把責任加給別人,談及自己時,總提及特殊性。所以,馬云是必須捐款的,因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為我是窮人。于是,慈善在悄然之間已經被認定為有錢人的事業。這是一種責任的推卸,也是一種對有錢人和慈善事業的扭曲理解。
當然,有一點也應該看到,馬云遭逼捐背后還有人們的道德焦慮,慈善焦慮。
一個社會難免有貧富差距,一個社會也難免存在風險。如何去緩和不同群體之間的緊張關系,如何去一同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慈善無疑是最有效的潤滑劑。當群體矛盾加大時,慈善會讓人感覺到共同體的存在;當風險突如其來時,慈善會讓社會形成共同擔當的凝聚力。所以,當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后,人們期待慈善事業可以啟動,可以賑災,這都沒有問題,這是人們在面對災難時,信心的來源之一,保障的來源之一。問題是,慈善行為似乎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蓬勃而出,至少人們想看到的富人帶頭的慈善生態并沒有出現。于是,人們開始變得焦慮,開始不惜以輿論壓力逼捐。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焦慮和慈善焦慮的表現。如何緩解這兩種焦慮?放大、任由輿論煽風點火、道德綁架當然不對,而且也不會有明顯效果——即便馬云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出來表態,其他的富人也未必會跟風而動。輿論總不能對照著富翁榜,一個一個指名道姓地逼捐吧?而且,這也會讓人覺得慈善只是富人的事情,慈善有些殺富濟貧的味道。公眾應該期待的是正確的慈善文化和良性的慈善生態:一方面,個體自覺地意識到個人的社會責任,不遺余力地為慈善事業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會對慈善形成穩定的獎勵機制,讓那些投身慈善的個體不僅有榮譽嘉獎,也有功利層面的回饋。如此,慈善才能成為事業,成為文化,人們不需逼捐,慈善事業也可以蓬勃發展。
道德作文 篇2
道德——我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倆因此也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提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做一個有道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蕓蕓眾生,人人都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別吝嗇你的感激;獲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要學著去尊重別人。因為,尊重別人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在歷史的旅程中發生了一件讓中國炎黃子孫銘記在心的事——四川大地震。就是在20xx年5月12日這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帶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看著一片片廢墟,一個個孤兒,做為一名中學生,我的心怎能不潸然淚下呢?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獻出我們的一點愛心,溫暖災區人民的心。這時,我放棄了身邊一些美好的事物,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人民。是啊,災區需要幫助,災區人民,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在地震中還有些人幸運的活了下來更需要幫助啊!
其實,“道德”就是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一面。看著一片片廢墟,有人在呼喚著自己的母親,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他還要對他的母親心懷感恩。在地震的面前,我們中國人并沒有氣餒,面對一片片廢墟,我們仍然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光芒。一天,兩天,直到第七天,生命在不斷的出現奇跡。溫總理說的好:“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是社會給予了他們,關懷了他們。”看完這些后,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有時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為他們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婦女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作文 篇3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道德與利益是魚和熊掌之間的.關系,二者不可兼得。然而孔子稱贊收下謝禮的學生批評沒有報賬的學生的故事,卻讓我們不得不為我們的固有觀念大打一個問號:利益與道德真的不可兼得嗎?
“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危急時刻毫不猶豫地用她并不強壯的雙手去托住從高樓墜落的陔子,這是道德的表現。而她也沒有像常人一樣要把利益與道德劃清界限,在選擇道德的同時,她也選擇了利益——她接受了“最美媽媽”的殊榮也接受了重金的酬謝;“非典”期間,板藍根一下成了搶手貨,供不應求,許多企業大肆漲價賺錢,而神威藥業卻毫猶豫地選擇降價,并千方百計地擴大生產,平穩市場上的藥價,這是神威出于道德的選擇,而在非典結束后,神威藥業也收到了利益的回報——銷售業績遠超其他公司。由此觀之,利益與道德并非不可兼得。
然而,我們的大腦中回蕩的卻都是諸如“君子重義不見利,施恩不圖報”的話語,我們總是把道德與利益視作不共戴天的仇人,總是以德為榮,視利為恥。于是我們謳歌看那些大愛無私之人,頌揚著不求回報甘于奉獻的精神,卻在這一次次的謳歌與頌揚中漸漸失去了行善的勇氣。不計利益的行善固然可以塑造出偉大的靈魂,但大多數人畢竟還是有私心的凡夫俗子,一旦道德的標準提高到要放棄利益的程度,就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在面對行善舉義之時只是感動只是欽佩,卻不敢效仿不敢推廣。一個人的行善舉義固然可貴,但許多人的行善舉義才更為難得。所以,為了更多的人能主動去幫助別人,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道德與利益的關系。
道德與利益從來都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魚和熊掌”之間的關系,在符合道德的情況下,利益是值得被接受的,而道德之花也能在利益之風的吹拂下開得更加鮮艷。
在茫茫宇宙中,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們不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也不是無欲無求的圣人,我們無法一直奉獻卻不求回報,但我們仍能盡力讓道德之花開放,同時合理取得屬于我們的利益。
道德作文 篇4
我們可以把玻璃擦得明亮,但是往往除不掉心中的灰塵,有錢可以買來名聲或榮譽,卻買不到人格和品行。
道德是一篇長文章,童年要讀,中青年要讀,老年也要讀,可以說應該活到老讀到老。道德是一個自我本身的約束能力,但是假如道德今天放假呢?生活會被擾亂,看見了地上的錢包,撿起來揣到自己口袋里,嘴上不以為然的說,道德今天放假,來到馬路口可以看到堵塞的汽車,司機們全然不顧頭頂的紅燈,依然向堵塞的車流沖進,孰不知有多少交通事故,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理由:道德今天放假。路過餐館,看來夾塞兒,為了排到前面在那兒爭吵,突然聽到“唉喲”一聲,一個年青人掉進了一個沒蓋的馬葫蘆,眾人把他拉上來,他大聲說著:“這人真缺德”。當時他忘了當時道德放假!
人離不開道德,我們中學生的道德,莫不是在家里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時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棵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崇尚道德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百家爭鳴,道德為大,皇家百姓,道德為首。可見,道德早已深入人心。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們首先要做到誠信。
古時孟子聽到鄰居殺豬,問他母親,殺豬干什么?母親未加思索便說,殺豬給你吃肉。話一出口,母親才意識到這話屬于欺騙孩子的性質,但趕緊到街上買了幾斤肉,讓孩子感到人說話是必須算數的。
“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感受很深。眾所周知,誠實是人和人之間交往的一把鑰匙。你誠實的對待別人,別人也將會對你多一分信任。《狼來了》這個故事我們誰都聽過,文中放羊的小男孩不就是因為失了誠信才讓狼把他的羊吃掉了嗎?如果放羊的小男孩不愚弄別人,他的羊也絕對不會被狼吃掉。讓我們下定決心從現在起,用誠實去對待別人,從而擁有道德。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道德交談,千萬不要把道德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道德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作文 篇5
一個星期三,我做完值日走到校門口等媽媽接我,卻發生了一件既讓人羞愧,又讓人生氣的事
哎呦!我不知踩上了什么滑溜溜的東西摔了一跤,屁股跟那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來了個親密接觸,屁股又不肥,防御力不高,把我的屁股摔得生疼。我顧不上疼痛,只想找到罪魁禍首,看了看腳底,沒什么怪東西呀!我摸著屁股站了起來,向前面的地面看了一看,無意間又后退了幾步,哎呦,好痛!我坐在書包上,向前方定睛一看,一塊香蕉皮,而且有些眼熟!怎么這么像星期一的香蕉皮呀!我用腳踢了一下香蕉皮,一道藍色的劃痕映入眼瞼,果然是我丟的,因為我用胡億蓉的圓珠筆劃過它,我的臉頓時紅了起來,這使我想起了《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盡管這兒有人打掃、清理,可我是小學生,是少先隊員,我應該保護環境,想著這些,我趕緊撿起香蕉皮,扔進垃圾桶。
是啊,不論你是誰,你都應該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你也完全有能力做到,這是我們平常的言行規范啊。
道德作文 篇6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有句話這樣說:“道德就在身邊,只有一張紙的厚度。”但是真正做到有道德,就沒那么容易了。
有一天,我和媽媽走在大街上,一路歡暢地談笑著。突然,我的腳下出現了一個滑滑的東西,我不覺心中一驚,不自主地朝腳下看去。啊!原來是一團紙!我虛驚一場,接著朝前走去。不知不覺中我的肚子餓了,媽媽準備帶我去吃飯。這時,我轉過身來,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雙小腳在紙團前停住了,我順著他的腳向上看。咦。怎么是個小朋友?我小聲嘀咕著。忽然,一件令我想都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只見他揀起紙團,用手揉了揉,也許是好奇,他又把這團紙捻了捻,搖著白嫩的小手,巍巍顫顫地走向路邊的垃圾筒,踮著腳尖,把紙放進去了。
頓時,我驚住了,一個5歲的小孩,竟然能有如此的舉動,于是,我的臉“唰”的紅了。我只是踩了一腳,并沒想那么多。但是他卻能想到......就只是他,給我上了一節心靈教育課。
我真想手捧著一顆顆道德的種子,讓白鴿灑向世界的每個角落,讓種子生根,發芽,長大,開花,讓道德之花的芳香溢滿整個世界。
道德匯成的一個個心靈,它們照亮起未來迷茫的路,未來屬于我們,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中學生。
道德作文 篇7
想必各位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一個乞丐向你乞討,你給他一塊錢,他卻抱怨你吝嗇;你的車成了熊孩子的畫板,你去找家長索賠,對方卻鄙視你跟小孩一般見識;你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在公交車上找到一個座位,卻被逼你讓座的大爺大媽指責為不尊敬老人。
“我這么窮,你忍心給這么點兒?”“大人不該讓著孩子嗎?”“年輕人不該敬老嗎?”這些以道德為名義的詰難便是道德綁架。這些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其實無理取鬧,戴震說:“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道德綁架便是以道德殺人,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繩索,它便也成了引線,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那么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各位義憤填膺的朋友,請先放下拳頭,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道德綁架的一份子呢?你有沒有在微博上逼馬云、馬化騰為災區捐款呢?你有沒有以要懂事為借口,將你孩子的玩具換做人情呢?如果有的話,希望你在下一次要這樣做時遲疑一下,將心比心地想想,如果你是對方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無論理由多么高尚,也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道德應是人們對自己進行約束,從而在社會層面上達成一種默契。道德應使人與人之間更加溫暖,而不應成為束縛人的枷鎖,使社會充滿火藥味兒,要知道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用被人強灌下去,金子做的鐐銬也終究是鐐銬,卓別林在詩中寫道:“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知道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是多么的無禮。”
或許有的朋友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沒有道德綁架過任何人,而且我痛恨這種行為,那么也請你想一下,你是否將“讓座是高尚,不讓座是自由”奉為圭臬呢?你是否將對綁架方的厭惡遷怒于道德本身了呢?當我們痛斥某些事物時,很容易不知不覺走向極端,道德綁架固然不可取,偏激的反道德綁架也不正確。“老人不體諒我們,不配被讓座”“貪婪的乞丐不應被施舍”“熊孩子就得揍”,嗯,這就是你不做好事的理由。淮南子有言:“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無人知曉,而繼續做好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更可貴的是在被攻擊“綁架”后仍不失其本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道德綁架,不要讓它阻礙你行善的腳步。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在濟南公交車上,青年能夠體諒老人的腿腳不便,老人能夠理解青年的辛苦;我夢想,有一天在成都的商業街上乞丐能夠對一角錢的饋贈心存感激;我夢想有一天在上海的地鐵站里,女孩兒不會因為蹲著等地鐵而被路人拍照指責。
只要我們將心比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對別人的善意心存感激,我們就能避免道德綁架的沖突,我的夢想也不再遙遠。
道德作文 篇8
昨天晚上,我看電視的時候,看了一個節目后覺得很氣憤。節目是這樣說的:一個農村家庭來到城市,就靠賣發糕賺錢。可是他們這么辛勤地努力,卻沒有讓他們從農村帶來的女兒上學。反而是讓她替父母送發糕到客戶家去。她非常盼望上學。
她每天經過家門口時,總是聽見學校里那朗朗的讀書聲。有一天,她父母叫她將發糕送到一個客戶家時,她走著走著,看見地下有一本被人遺棄的書,她便坐在地下讀起來,直到上午時她才反應過來還要去送發糕。但是客戶已經不在了。她回到家后,父母把她痛打一頓,還說:“讀書有什么用,又不能當飯吃!”幸好當地路過的人阻止了這一頓打。最后,在公關職員的開導下,他們終于讓孩子上學了。
我看完后,覺得他們的做法很不對,孩子到了適當年齡就應該去上學,這是國家的法律,誰不遵守誰就是違法。而且那個孩子非常渴望去上學,我相信她上學肯定是品學優尖的好學生。
她的爸爸曾講過:“書有什么用啊,讀書能當飯吃嗎?”我覺得他這句話又講錯了。讀書當然能當飯吃拉。當然,讀書不要讀死書,讀了書到關鍵時刻還要知道怎么運用,那樣的話,走到哪里,都能搞到飯吃。
最后,我希望廣大家長不要像他們那樣讓自己的子女不上學,成為文盲,在社會上只能靠體力勞動來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要是那樣的話,生活可就沒有樂趣了哦!
【道德作文八篇】相關文章:
道德敘事作文03-04
道德實踐作文03-01
精選道德作文02-25
有道德的人作文04-10
有關道德話題作文04-08
有關道德的作文07-26
關于道德情感作文素材09-16
道德修養作文【推薦】04-06
道德修養作文【熱】04-06
【精】道德修養作文12-24